ZT: 坐着火车去西藏 (千与千寻推荐)

来源: 阿姗 2006-07-18 22:17: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3787 bytes)
坐着火车去西藏

沿着神奇的天路遨游雪域高原
  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曾说“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而瑞士一位权威隧道工程师则评论说:“要穿越昆仑山的岩石和坚冰根本不可能。”然而,随着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高原天堑终于变为通途。
建设青藏高原铁路,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宏愿。
  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其发表的《建国方略》中,就曾规划了“西北铁路”、“高原铁路”等七大铁路系统,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府也曾派团勘测甘青铁路。
  西藏解放之初,毛泽东便把西藏的修路问题放在急需解决的大事中,他给邓小平和刘伯承的电文中指示:“把修筑道路及进军,作为解放西藏的第一步。”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夕,达赖的一位外国老师海因利希•哈雷竟恍然离弟子而去。这位德国登山运动员留下一段非常的话:“从今以后,天安门所发出的强烈光芒将照亮布达拉宫的金顶,在随风抖动的经幡旁边将飘扬起共产主义的旗帜。西藏由此迈入先进民族的行列。”
  1974年4月,周恩来总理找到铁道兵领导:边疆人大代表强烈要求通铁路啊,青藏线你们要抓紧上马。
  1994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抓紧时间做好进藏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
  青藏铁路从古城西宁到拉萨,是国家级铁路干线,其海拔之高峻、环境之艰苦、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在中国与世界铁路史上实属罕见。铁路设计总长2040多公里,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860多公里, 1984年正式交付运营,前后停停建建共历时24个春秋,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建在盐湖上的铁路。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问题尚待解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
2001年2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全长1142千米的格尔木至拉萨段。2002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正式开工。在青藏高原上建设铁路,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极为艰巨。研究人员在四年多的深入研究探索中,运用多种措施成功攻克了这三大世界性科技难题。
2005年10月15日全线完成铺轨,共计架设桥梁280余座,7000多孔,除传统的跨江河桥和跨公路桥外,青藏铁路还增加了环保、冻土通道、野生动物通道及穿越湿地沼泽等各种功用不同的桥梁,总长近160千米。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建设青藏铁路,促进西部大开发,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长期以来,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只有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是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因为没有铁路85%以上的进藏物资都要通过青藏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远远满足不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修建青藏铁路已是势在必行。
  青藏铁路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建成通车后将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进藏难”的问题,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建设青藏铁路,更是改变目前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内地其他地区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但以前落后的交通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设青藏铁路还将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两省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雪域高原架彩虹,世界屋脊变通途。广大中外旅客将可以乘坐舒适安全的“文成公主号”豪华旅游列车,饱览青藏高原那奇特神秘的雪域风光了。
  那里有“中华水塔”之美誉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聚宝盆”之称的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它拥有亚洲第一大盐湖—察尔汗盐湖,有世界第一盐桥—-万丈盐桥;吸引海内外人士寻根朝觐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唐古拉山银装素裹,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山脉奇特的冰川景观;莽莽的可可西里和北羌塘是珍稀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高原动物的乐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西藏三大“神湖”之首的纳木错;拥有最原始的高原生态,这里六月飞雪,草原辽阔,戈壁无垠,湖泊如镜……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以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闻名于世;塔尔寺也是闻名遐迩,成为青海的标志……这里汇聚了藏、回、蒙、土等多个少数民族,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平共存且相互融合,古老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的民俗和艺术更是极具吸引力。所有这些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成为独特的垄断性资源,创造了数个世界之最的青藏铁路和沿线的车站、桥梁、隧道等也将成为独具风格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景观……
写在出发之前(1)
――关于坐着火车去西藏
  旅行不仅仅是身体的经历,视觉的饱餐,它应该还是一种思想的旅行。你要体验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也并不一定到处跑。在有限的时间跑太多的地方,难免会走马观花。真正需要的是一段时间的投入,一点好奇心,一点探索精神,还要怀揣着一颗平和包容的心。旅行的生活让每一天变得更简单,却又能做更多的事……不经意间你会感觉收获很多很有成就感,甚至因此而使你的生命有所改变。
在某种意义上,由于远离熟悉的环境,旅行对一个人的行为大概也会起着一些放大的作用。自然的美景会打动人,人文的景观会使自己从内心深处去感动。旅行是种个性化的活动,旅行的方式没有常规,因人而异。
  我们选择好目的地,继而走出去,旅行提供的不再是距离,所有事物都在我们身边,在过程中完成对它的阅读。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路途反映人生,旅行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体验,就象樱桃的滋味,难以忘怀。它让我们的生命丰富而多彩,让我们能暂时摆脱世俗的生活。
  从一种风景到另一种风景,从一种生活到另一种生活。在许多时候是人所需要的,满足对异乡的向往、将注意力放到另一个空间去的渴望。在旅途中,远离起点和终点,思维空间很广阔,容易发现新的天地和自己。这种游历,内容上包括游山玩水探友,方式上包括背包徒步、自行车骑行、自驾车等,有些人出没深山密林,以野外历险为乐;有些人轻装淡抹,去海岛沙滩悠闲地度假。距离上可远至南北极,也可近到公交车可抵的郊区,并不仅限于探险。所以不一定非要有运动员般的体能,没有大病都可以上路。当然装备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除非很有钱,你不必把自己武装到牙齿,但是良好的装备能节省体力和减少风险。
  深度旅行应具备哪些条件?首先是精神上的准备,要能吃苦并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哪怕你装备再好,也会面临想不到的困难。
  有人说:中国人的旅行是昂贵的旅行,一半钱花在路上,另一办花在住上。是的,大多数人并不擅长旅行,在旅途中手脚变得没用了,因为不必洗衣做饭,也不必走路;而且“到此一游”的心理使得自己终究成为照片上的标志,对条件的过分在意冲淡了旅途中的乐趣,只剩下大把花钱那片刻的痛快。我们选择旅行的方式,就如同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就象电脑迷只需花必要的钱自己攒机,会生活的人不一定非住星级宾馆来享受。
  我们打起背包,迈出双脚,行于天地间,有如“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旅途中的浪漫与快乐,兴奋与真诚,或许还能找到“塞莱斯廷预言”里的九条真知呢!
  坐着火车去西藏的N多理由
  常常被周围的朋友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季节到西藏旅游最好。其实,在季节气候分明的地区自是四季风情各有特色。当然,对于到青藏线沿途这样的高海拔地区,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的不同,还是建议一般选择5-10月入藏,秋季的空气含氧量最足。
  徒步旅行的人,称自己是用双脚丈量地球;骑自行车旅行的人,说这种方式最环保、不消耗能源;自驾车主们觉得方向盘在自己手里可以很随意,还能带很多FB用品;火车旅行根据时间距离等综合指数被评价为最经济实惠;而相比前面几种,飞机则是把空间做了最快速地切换,也许这令我们的旅游目标更直接,但也让我们错过了很多。但无论如何,都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在繁忙都市里的日子,每个人都会找些理由去享受生活。流行给很多事情做个排名,或者列数出几大什么什么的,姑且也来看看坐着火车去西藏的N多理由。
  * 时尚体验:看看以前的老皇历,去往西藏的路有多难,如今终于可以乘坐火车去西藏。谁都知道欧洲是火车旅行的天堂,坐在漂亮先进的观光列车里想起来就令人羡慕,而如今会现身在美丽的雪域高原,无论如何都将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 便捷:它将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高原中部的城镇串联起来,可以更好的设计你的旅行计划。也可以节省转机登机、飞机转汽车、汽车转汽车等繁琐事项,方便地控制自己的时间。从北京西站坐火车48个小时就可以到拉萨。
  * 旅途更平稳舒适——这些全新的观光列车都设有卧车、观光车和餐车。卧车内装饰豪华,设施十分完善,有闭路电视,宽大的卧铺、沙发,甚至还有独立的浴室和卫生间。而餐车的条件也更加高档,甚至还设有酒吧。往往于沉浸在沿途美景之中时,已安然抵达目的地。
  * 享受更安全的保障——高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是每个进藏的游客都要面临的考验。乘坐火车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和飞机一样,观光列车内进行全列弥漫式的增压供氧和分布吸氧,使得旅客在路途中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恶劣的天气与自然灾害对铁路旅行的影响是最小的。
  * 尽赏沿途好风景——西藏的美并不仅仅在于拉萨,更在于进藏的路途。有了铁路,我们将不会错过沿途的每一个精彩。
  * 费用门槛降低,进藏不再是梦想――从前要是想去西藏玩,一个人要是不准备万八千块钱,别想出门。去西藏的机票从来不打折,拉萨的住宿也挺贵,而且如果你想去西藏腹地转悠一下,还要再花钱租车。开通了火车以后,去西藏旅行的价格应该会降低不少,首先是火车票本身就会便宜不少,旅行者有多种的票价可以选择,有多种车次可以选择;而且坐火车可以连线旅行,乘客一票在手,在特定的时间内可以不受限制地乘火车旅行;一路经过很多精彩景点,省去了再次租车的费用。可以预期的是,进藏旅行价格门槛的降低将会带来西藏旅游的一个新高潮,去西藏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去实现他们的高原旅行梦想
* 青藏铁路工程风景线: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最高最长的冻土隧道,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攻克了三大世界性难题的新型环保铁路――青藏铁路创造了一个个的世界之最。沿线的车站、桥梁、隧道等也将成为独具风格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景观。
怎样乘火车品味青藏雪域高原
坐火车去旅游,看着列车经过的地方,树叶渐渐变黄,气温渐渐降低,海拔渐渐升高,景观的变化是缓慢的,却又是明显的。这种旅途的感悟才是最深刻的。
  如果在火车上,沿途的风光优美得像画卷一样不断地展开,而且列车上有舒适的床铺,有精美的食物,可以捧一杯香浓的咖啡坐在车窗前,边品味边欣赏窗外的风光……这样的旅程,又是另一种舒适的享受。
那些曾经因为赶路匆忙,或其他N多理由被放弃忽略的小城小镇,如今已经可以轻易到达。比起西宁、格尔木、拉萨、日喀则这些已经日益现代化的城市,这些也许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仍然保留着更多的原汁原味,显得更加纯朴,别具特色。建议条件如果允许,一定选几站进去细细把玩个中韵味。哪怕只能是趁火车停留的间隙,也要用你的眼球去搜寻观察一番。相信这些会因了火车而串在你的记忆里。
  可曾体验过“一路见四季,十里不同天”,可曾见“六月飞雪”?看那风马旗的猛烈飘动,有的更是已成撕裂状,坐在火车里也能感受到高原上风的威力和劲道。牧民们黑黑的脸庞,少女和孩童的高原红,还有那色彩已退的风马旗,该能理解高原日头的厉害了。如果只顾着打牌睡觉,又怎能感同身受。短短的时间内,列车不停穿梭在雨雪与阳光的接力跑中,这时才会看到青藏高原怎样的天气多变。伴着轰隆隆的雷鸣,闪电嘎喇喇从天边劈向大地,无丝毫遮拦的呈现在你的视野里,可曾注意到自己端着咖啡杯的手也有轻轻颤动呢。即便是在舒适的列车车箱内,这大自然的力量仍会给人真切切地震撼。只要你睁开眼睛去看。
  当然最终还是会去睡觉的。高原上的朝霞日出实在是来的早、去得快,一不小心多睡了会儿就不见了。正午的大日头当空照,把大地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没有一点阴影的地方,弄得躲在太阳镜后面的眼睛还是咪了起来,那就趁着迷登登的劲儿睡会儿吧。养精蓄锐后,绝对不能错过高原上绚烂的晚霞,每每心潮澎湃想用更多的词藻来描绘修饰它,一番搜肠刮肚后却发现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形容它,还是让自己整个人也飘入那晚霞中吧。
  火车行进的地域是山的海洋,湖的世界。大大小小的河流给草原冲刷出曲折回转的韵律,你可知它们从哪里来?咸水湖、淡水湖,你可知它们是哪位圣女和仙神?那些姿态迥异的群山群峰,它们已经走过了多少的岁月,皑皑雪峰后面又包容着怎样的世外神界?
  坐在火车里的双目所及范围,你是否能发现那些生活在世界第三极的多彩生命?可否知道它们姓甚名谁?
  青藏铁路的世界之最
  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
  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车站景观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进藏旅游者将会发现,铁路沿线设计独特的车站也成为一种新的景观。
  楚玛尔河车站的藏羚羊造型,站台上放置着藏羚羊的雕塑,提醒你已经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里就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路线。
  沱沱河车站以顺次设置的三组倾斜体,巧妙反映了沱沱河乃是长江之源的主题。
  安多车站的设计借鉴了草原上随处可见的雄鹰形象,隐喻了安多乃至西藏的飞升之势。
  在藏北第一重镇的那曲,你会发现车站主入口的雨篷造型正是羌塘地区毡房和雪山的形象反映。
  无论是安多、那曲,还是当雄、拉萨,凡是青藏铁路的主要旅客上下站,设计都体现出浓郁的藏域风格和地域特点,又充满了时代感和现代感。
行前功课:进藏装备全攻略
旅行装备
  由于信息途径来源繁杂,造成很多旅行者对于西藏有着一种沉重的恐惧和担忧,认为多带些装备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安全,其实是不必要的。
  任何旅行所带的行李都是少而精为最好,当然如果你是开车的旅行相对则宽松些,
但如果是个背包客,则应以“没必要的一样都不带,必需品的一样不能少”为原则。毕竟在高原上背负沉重的背包是一项很大的负担,应充分利用当地提供的设施和服务。而且,考虑到经常换地方,行李也尽量不要超过两件。否则,要麽是带的东西越多丢得也越多,要麽是每天都要把自己埋在各种包袋里搜寻东西。
  最终,装备用品的选择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人的事,此处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写点建议供参考罢了。
  背包:
  背包的大小和种类由你给自己所计划行程的时间长短、难易程度等综合因素决定。假若你要去的地方比较偏远,或者参与一些野外活动,如转神山、在圣湖旁边徒步野营之类的,那么一大一小两个背包应该是更合理的选择。假若不是长途的旅行,并不需要一个超过45升的背包。我比较习惯再带一个小腰包或挎包,里面放点现金、证件、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等在行走中随时会用的东西,但要小心记住别把它放在身体的后面,而且最好不离身。
  服装:
  青藏高原的气温最大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快,尤其在山口和高海拔地区,所以行囊中的衣服基本上是一年四季的都有。
  羽绒服重量轻且可压缩到体积较小,基本属于必备,或也可用冲锋衣加抓绒的组合替代。如果你够勤快爱洗衣服,那么两三套排汗透气的内衣裤和几双袜子也够替换的了。如果不怕晒,一两套短衣裤可以在艳阳高照时穿。
  七八月间各地雨水较多,如果条件允许,你全身的装备(包括上衣、裤子、鞋子)也可选用具备防水功能的。其实以前没有这些先进技术的东西时,不是也照样到处行走吗?当然,有了这些会让你身体的旅行更具舒适性,比如雨水季节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极度潮湿和闷热中,抑或是在雪山雪地行走,就显出其必要性了。
  睡袋/防潮垫:
  两种情况下可不带,第一如果你不打算野外露营,第二你的行程中不涉及特别偏僻没有接待条件的地方。
  如果你的行程中会到一些很偏僻的小村镇,带个睡袋会感觉更卫生些。一个最低舒适温度在零下七八度就可以了,而且防潮垫则尽可以不带,如果是住在卫生条件差的旅店或借宿老乡家公路道班什么的,可以利用那里的被褥或盖在上面或垫在下面,以达到防潮保暖。
  鞋:
  有登山涉水涉雪内容时,我会选择硬底高帮、带防水功能的登山鞋,它会减轻长途行军脚部的疲劳,还可以保护脚踝避免崴脚。如果只是一般的长途旅行,可选一双普通的矮帮爬山鞋,价格便宜又比旅游鞋强。如果仅是个城际间旅行,一双舒适的平底鞋都可以的。
  帐篷及其他露营装备:
  除非是你真的打算在高原野外露营,就一定选用抗风防寒、质量结实的双层帐篷,再选择合适的气炉气罐等其他炊灶配件,只要不是登雪山也就够用了。否则就不必携带了,若是单层帐篷也是不行的。
  太阳眼镜/遮阳帽
  高海拔地区强烈的紫外线和冰雪反射都容易损伤眼睛,所以一付好的太阳眼镜是必要不过的。高原上的天气多变,遮阳帽又可以防止太阳晒,又可以防风保暖。
  旅行水壶
  一个耐热、抗摔、轻便甚至保温的水壶,将会是你的旅途更舒服,这里不分国产还是进口货,只要功能达到就好。
  防晒霜/护唇膏
  高原地区多寒冷干燥,紫外线照射强烈,这两样东西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
  详细的地图
  对于背包客,一份详细的最新的地图是在必要不过了。
  其他(可从以下列表选择携带自己真正需要的):
  文件类:机票车票,护照,身份证,介绍信,旅游指南手册,地图,旅行日程表,地址电话通讯册;地图、笔记本、书、纸笔、相关资料
  小用具:望远镜,手机(充电器),相机,胶卷,随身听,旅行闹钟,手电筒,计算器,电池,指甲刀,开罐器,针线包,吹风机、密封袋;扑克牌
  穿戴类:爬山鞋一双、轻便鞋一双、拖鞋一双;羽绒服、冲锋衣裤、抓绒衣、户外内衣裤、一次性内裤、睡衣、泳衣;遮阳帽、抓绒帽、手套、围巾;太阳眼镜;电热毯
  日常用品类:生理用品(卫生巾)、漱洗包(洗浴用品)、防晒油(霜),护唇膏、化妆皮肤保养品;凉衣绳(扁带)、衣架/夹子、小袋洗衣粉、消毒湿纸巾,卫生纸,垃圾袋
  户外装备类:防潮垫、睡袋、抓绒睡袋、帐篷、野外炉/锅、气罐/挡风板、头灯(电筒)、铁锁(快挂);贴身证件袋、防潮袋、防雨罩(车顶用编织袋)、旅行保温水壶;无线对讲机和GPS卫星导航仪;刀具、火柴、指南针
  必要的药品:镇痛药、牙痛药、清火药、红景天/高原安、肠胃药、抗生素类消炎药、感冒药、退烧药、葡萄糖、抗组织胺类药(过敏症、蚊虫叮咬和毒虫螯刺等)、抗疟疾类药、晕车药、嗓子药、藿香正气丸(水);维生素、西洋参含片;体温计、氧气、急救盒;外伤类(云南白药、创可贴、绷带、胶布、伤湿止痛膏);风油精、眼药水(清洗伤口)
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有多种用途。将它加入水中搅拌,水溶液成淡红色时可以消毒,至深红色时可灭菌,至紫红色则可用来治疗真菌病,比如脚气。
  礼品:
  可准备一些用于馈赠的礼品,从某个角度讲烟酒自是统销物品;还可以备一些小礼
物(如巧克力、糖块、铅笔、本子等)送给沿途的小孩子,尤其是偏远牧区和乡村的。
关于高原反应
  1、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也会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由于空气干燥还会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情况。
  2、如何避免和减轻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跟本身体制的好坏没有绝对关系,反应因人而异各不同。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反应症状都与心理作用有关,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或过度自信而缺乏思想准备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如红景天(至少提前三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参含片和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另外,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可备上速效救心丸和丹参丸、葡萄糖等。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即可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也可以多喝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3、到达高海拔地区后有高原反应怎么办?
  出现高原反应后,应多休息,减少活动,坚持进食,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或通过自行携带的氧气装置来缓解,建议轻微的高原反应尽可能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一般宾馆或大些的城镇都有医院或卫生院,严重的可以看医生。  
  严重的高原反应,比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建议一定到医院输液、吸氧等治疗,并尽快离开高原或下撤到海拔较低的地区。
  塔尔寺
  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宗喀巴,藏语意思是“湟水流域的人”。他三岁拜师,七岁出家学经,十六岁赴西藏求学,博学显宗、密宗教义,不到四十岁就成了闻名遐迩的佛学大师。当时他看到喇嘛教流弊甚多,僧人追逐世俗权势财富,在民众中信誉低落,便立志改革。他严密寺院组织,恪守僧人戒律,禁止喇嘛娶妻饮酒,脱离农事,固定活佛转世制度,规定学经次第,使世俗贵族不能操纵寺院事务,从而形成喇嘛教的格鲁派。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拉萨东郊兴建甘丹寺,为黄教祖庭,从此形成以宗喀巴为首的一代宗风,并在藏、蒙等地区广为流传,后来在西藏便逐渐成为执政教派。宗喀巴收的一世达赖喇嘛和一世班禅喇嘛,是他的上首弟子。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逝世后,达赖和班禅以宗喀巴名义转生,后成为西藏的宗教首领。
  相传在宗喀巴出生的地方长出一棵菩提树,树上长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出现一尊狮子吼佛的形象,树皮上也出现过许多天然身像和字迹。后来他的母亲用绸缎包裹着这棵菩提树,在旁边建了一座莲聚塔,以纪念宗喀巴的诞生。由于是先建塔而后成寺,故“塔尔寺”的名字由此而来。
  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塔尔寺的艺术
  塔尔寺诸佛殿装饰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被人们称为艺术“三绝”,其中尤以酥油花最为有名。酥油花是用酥油塑制而成,塔尔寺的酥油花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集塑雕艺术之大成。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塔尔寺一年一度的酥油花灯会。届时,喇嘛们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摆到寺外广场,让成千上万的人们观赏。
  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因此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及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因此色泽鲜艳且保持时间长。
  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之一。它是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因此有明显的立体感,看上去,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内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
  八宝如意塔
  位于寺前广场,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造型大同小异,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件大事的:
1.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初生时步行7步,步步生莲花之意。
  2.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法轮,宣讲四谛要义。
  3.和平塔,纪念释迦牟尼平息僧众争论。
4.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悟道成正觉。
  5.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魔怪的种种奇迹。
  6.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重返人间超度众生。
  7.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魔军。
  8.涅槃塔,纪念释迦牟尼圆寂。
  大金瓦殿
  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塔尔寺的主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汉式宫殿三檐歇山式建筑,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
  小金瓦寺
  是塔尔寺的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即公元1631年)。殿内有造型怪异的金刚力士佛像十数尊,及小型佛像、小型铜质馏金宝塔、经卷若干。两侧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
  大经堂
  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
  九间殿
  九间硬山式建筑,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是供奉五方如来的地方。殿内有一块数百斤重的大石头,上面有个脚印的图案,传说是宗喀巴年幼时脚踏此石留下的,石上还有一对很深的手指印,也是他儿时用手指抠的。殿前大院系喇嘛讲辩经典和法会(观经)跳法王舞(藏语叫跳“欠”)的地方。
  小花寺
  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
  大拉浪
  又称大方丈室,藏语称扎喜杭赛,在塔尔寺的最高处,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达赖、班禅来塔尔寺就住在这里。
  过门塔
  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昔日进出塔尔寺必经此塔,因而得名。相传这里是宗喀巴之母下过帐房的地方。
  菩提塔
  与过门塔同时修建,塔内有雕像砖十万块,每块砖上都精心雕刻佛像一尊,表示“塔尔寺内有十万佛像”之意。相传当年宗喀巴之母的牛圈就设在这里。故塔旁有狮子雕像一对,象征当年的看牛狗。
“海藏咽喉”――湟源(1)
火车离开古城西宁不久就开始在一条长达55公里的湟源峡谷中穿行,峡谷两侧,群山相峙,峭壁千仞,可想像到为何这里自古有“海藏咽喉” 之称。在冰雪消融的春夏之际,便可见湟水河(西宁河)“湟流春涨”,这曾是西宁古八景之一,可惜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难以见到。
  沿途可看见路边村庄中紧凑整齐的农家小院――庄廓。高大的土筑院墙、厚实的大门,
庄廓是当地方言,在青海人们也称这种院子为四合院。这里曾是古羌人聚居的地方,如今这一地区居民主要为汉族,并有很少的回族和藏族聚居。黄河的重要支流湟水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喇家遗址、柳湾彩陶以及卡约文化等远古遗迹说明河湟谷地也是黄河流域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提示:湟源县,农业区,是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的接壤地,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汇处;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距西宁市51公里。旅游景区除“日月山”外,还有“东科寺”、“扎藏寺”、“北极山”、“城隍庙”、“大黑沟”、“宗家沟”等人文及自然“八景”。
  •火车行驶里程58公里,多数列车在这里都有停留站
  •县城海拔:2635米
  •邮编:812100
  •电话区号:0971
  •到湟源旅游可随日月山、青海湖一线顺路游览
  日月山
  从西宁出来大约90公里,短短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日月山,从海拔2200米很快上升至海拔3500米。这里看不到陡峭的山峰、险峻的峡谷,只有分别坐落两个山头的日亭和月亭,隔山对望,似一对唇齿相依的情侣,又如卫士一般忠诚的守望在那里。
  日月山属于祁连山脉的一个分支,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90公里,是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又是一条人文地理和人文景观的分界线。从地理角度来讲,它是青海农牧区的分界岭;从人文方面看,它是蒙、藏和汉、回族的分界岭。登上峰顶远眺,山的东麓是富饶美丽的湟水河流域,流入黄河奔向大海;林木苍翠掩映着村庄田舍,阡陌纵横,麦浪翻滚,是以汉族为主的农业区。而西北方的河流则注入内陆湖――青海湖,那里山峦绵亘,草原无际,是藏族蒙族同胞放牧牛羊的天然牧场。
  由于日月山上的土层为第三纪的红色土,所以古代称为“赤岭”。曾有“土石赤,赤地不毛”之说,可想这里昔日的荒凉。赤岭曾经是唐王朝与吐番的分界线,唐开元年间曾立有界碑。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到了唐代,文成公主又是经日月山前往叶蕃和亲,成就了著名的唐蕃古道,而日月山自此以后更成为各朝代中原地区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
  传说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经住在此地,她站在日月山顶翘首回望东方,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前母后所赐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却出现长安的繁华景色。公主悲喜交加,想到自己和亲的重任,便毅然将日月宝境抛下赤岭。然而宝镜变成了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公主的泪水却汇成了涓涓倒淌河。于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公主,就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
  古老的日月山见证了久远的沧桑历史,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日月亭仍屹立于古道旁,仍旧在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美丽的传说与故事。
  门票:10元
  日月山气候:海拔3500米,为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季干燥,夏季温凉,日照充足。但在夏季,气候瞬息即可突变,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又雪花纷飞。
  青海湖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湖中共有五座小岛,蛋岛、海西皮、海心山、沙岛和三块石岛。 湖区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犹如四面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在不同的季节里,青海湖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点缀着五彩野花的草原如碧绿的地毯一直铺到天边。湖畔大片整齐的农田麦浪翻滚,金黄色的油菜花芳香四溢……而当寒冷冬季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或在夕阳下被染成金色,或被冬雪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若此时站在湖边那股寒冷似乎片刻就能把你冻僵。
“海藏咽喉”――湟源(2)
提示:
  1、 青海湖一年四季都可以旅行,但是由于气候的原因,旅游者大多集中在夏季前往,因为夏天的青海湖气温较高,夜间常有降雨,因此也较为湿润。每年八九月份,青海湖北岸有大片的油菜花开放,成为青海湖的一处主要景点。但如果旅行的主要目的是鸟岛的话,以五月份为最佳。
2、 如果是坐火车进藏,建议在西宁停留时安排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一线先行游览完毕。
  海心山
  位于湖中心略偏南,距南岸约30多公里,距鸟岛约25公里。全岛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0.8公里,形如螺壳。山顶海拔约3300米,山体略呈乳白色。古人曾有诗赞道:“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海心山”。
  很久以前,青海湖周围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泉眼,上有石盖,泉水因而常流不溢。后来两个道人去西天途中路过此地,师父让徒弟到泉中取水并特别嘱咐要盖好井盖。而心急口渴的徒弟取水后却忘了盖井,结果潮水汹涌而出。师父赶忙抓起附近的一座小山扔进水中,才将泉眼压住。但原来的草原早已变成汪洋一片,周围的人家也被淹没一空。后来,人们便把青海湖称为“赤秀洁莫”,意为“万户消失的地方”。而把这座压住泉眼的海心山称为“错宁玛哈岱哇”,意思是“海心大天神”。
  这当然是个有意思的传说故事,其实海心山是形成于距今二亿年以前的三迭纪,也就是青藏高原隆起的时候。唐朝时还曾在岛上修筑过城池,随着历史长河的风雨吞没了所有陈迹,如今岛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庙宇、僧舍、嘛呢堆等建筑了。
  提示:在青藏公路(109国道)帐房宾馆处有游船可载去海心山,如果时间有限亦可放弃,因为虽然传说很有意思,但其实不过一个湖心岛而已,没甚么特别值得登岛一看的。
  信仰民俗:玛尼堆(玛尼石刻)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
  玛尼堆常常呈方形或圆形置于山顶、山口、路口、渡口、湖边或寺庙、墓地,用于祈福,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玛尼石也是大小不一、形状不同。按照高原上人们的传统习惯,凡路过玛尼堆时,会口中念念有词,呼唤天神,祈求上苍的恩赐与神灵的保佑,去除灾难,得到幸福,并围绕玛尼堆转一圈,再添上一块石头。即使没有石头,也会添上动物头颅、角或羊毛,甚至自己头发之类的东西,由此日积月累而成堆。
  刻在玛尼石上的内容一般都与藏传佛教有关。有佛经,其中以六字真言居多,还有其他一些吉祥语言,还有佛像、神像等,也有动物或妖魔鬼怪,内容非常丰富。人们不仅将玛尼石置于自己经常转经或出入的地方,而且有些人还会把玛尼石当作圣物供在家中,或者带到遥远的朝圣之地。
  提示:为了尊重宗教习俗,建议旅游者们不要随意从玛尼堆上取走玛尼石留作纪念,可以到专门出售的地方购买。
  信仰民俗:风马旗(经幡)
  除了玛尼石,西藏还有随处可见的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
  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一般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每种颜色各有其含意,一般认为蓝色象征天空的,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水,黄色是土地的象征。因此从上到下的排列也遵从蓝天在上、黄土在下的顺序。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有镶边的星火无字幡,多用于挂在民居房顶,颜色代表了这个家庭中最受尊敬的长者的生辰年号,铁年用白色,土年用黄色,木年用绿色,火年用红色,水年用蓝色。
  新年里,几乎同一时间,家家户户都会换上新的经幡。此外,在所有重要的日子,人们也都会升挂经幡。还有许多地方,更换经幡有固定的日子,在更换经幡的这一天,人们会把众多的旧五彩经幡换下,再换上新的五彩经幡。据说,挂了一年的旧经幡可以消灾避难,于是众多的人还要加入争抢旧经幡的行列。
天峻站
火车在青海湖边一直走了一个多小时,车箱里人们在乍望见那蓝色缎带时的惊呼也早已平静下来,继而被一种倦意弥漫开来。而我则乐得在沿途小站上献出点儿银子换成啤酒,优哉优哉地喝着,任心绪随着那蓝色缎带般湖水的渐行渐远也慢慢飘散。每次从拥挤的城市转换到这样的视觉空间,总是弄得自己仿佛失掉了所有记忆般恍恍惚惚。也就在这恍惚中驶进了一个荒凉的小站,它有个很硬朗的名字――天峻。火车站离县城有些许距离,远观似乎不远但汽车还是开了约半个小时才到。
天峻县位于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侧,是海西州主要的牧业县之一。全县最高海拔5826.8米,最低海拔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
  青藏铁路和国道315横穿县境南部,铁路在县境内全长95公里,设有江河、天棚、天竣、南山、二郎洞五个火车站,国道315在境内全长7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值得一提的是列车在这一段要通过的“关角隧道”,轨顶面海拔3700米,长4010米。“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仅从名字就足见地势的高峻险要,加之这里昼夜涌水达2000立方米,建设施工难度极高,因此它曾是我国铁路中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隧道。
  天峻虽地处高寒、地域辽阔,但草原广袤、风光宜人,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被人们誉为“青海湖畔的香格里拉”、“西王母故乡之一”。有较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天峻山石林、卢莽沟岩画、卢山岩画、天峻石经寺、阿汉达勒寺、西王母石室遗址(仙山圣洞)、丹城绿园(红色城堡)、西王母吉祥园(扎郡神山)、布哈河民族风情园、龙门国际狩猎场等。
  提示:
  •列车行驶距离(距西宁)311公里,西宁首发列车均有停靠
  •县城新源镇海拔3406米
  •邮编:817200 电话区号:0977
  途经:乌兰站
  县政府所在地希里沟镇,东距省会西宁市375公里,西距州府德令哈市140公里,海拔2960米。以汉族占多数,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撒拉族、土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辖区内有建于清代的黄教寺院-都兰寺,闻名遐迩的茶卡盐湖、柯柯盐湖,以及美丽奇特的哈里哈图原始森林旅游区和金子海旅游区。
  •列车行驶距离(距西宁)407公里,此站慢车有停靠
德令哈站(1)
德令哈:泯灭一切妄想
  "......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从地图上看到过这个地方,从海子的诗里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名字,从那时候起“德令哈”在我的印象是美丽而略带伤感的。
  过了青海湖和乌兰,景色很快发生变化,绿悠悠的草甸中裸露的棕钙土逐渐增多,已开始能见到疏松的沙土和坚硬的盐土出现,告诉我前方将是浩瀚的戈壁和沉寂的星点盐湖。
  迎面进入柴达木,一路走来的荒凉,少有人烟,未及夏季,黄黄的稀疏的牧草散落在戈壁上,没甚么风,望向天空,满眼的蓝,映衬下面的牧草黄的有些刺目。路边褐色的山峦,似乎也显得有些峥嵘令人不敢多望。旷野中散漫踱步的羊啊、人啊,更为这绝对荒凉的风景添了分令人心酸的味道。其实,我知道这也只是自己单方面的感觉,一个繁华都市里的人的感觉。这里的人并不会如我一样的,或许算不上多麽快乐也没那么忧伤,他们只是真实地活在自己的空间里,或许没有太多的欲望,也就不会产生太多烦恼。如我一样的行走,是喜爱大自然,抑或是对都市生活的暂时逃避?虽不为获得炫耀谈资,但也不知是否真的想要这荒凉。
  看似荒蛮之地,古时这一带曾经活跃着几个唐朝的城邦,所以德令哈周围有很多的古墓。唐朝的时候,这一带长满了祁连圆柏,这一点从古墓当中四壁和顶部使用了整棵祁连圆柏树干铺就可以得到证实。而如今这种长相怪异的柏树只有在茶卡和德令哈之间的山上才可以看到了。从青海湖过来时,只能看到一些云杉树。据说在哈里哈图沟可以看到这两种树木的混杂在一起的情况,因为圆柏耐旱,云杉树喜潮湿。而哈里哈图沟由于水的分布不均,造成沟谷内外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象,仅一路之隔,却一边草地青青,一边荒芜一物。只可惜这次时间不够,不能一睹奇观真容了。
  提示:
  1、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广阔的原野”,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境内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形成山、川、盆、湖兼有的地貌特征。宗务隆山呈东向西,是横贯全境中部的主体山脉,也是一个分水岭,它将全市分为北部祁连山高山区地貌和南部德令哈盆地地貌两大类型。沿途可见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无碴无枕梁桥——巴音河大桥。
  2、海拔2982米,列车行驶距离(距西宁)521公里,为必停站;市区西南距格尔木市387公里。
  4、其他关注点
  神秘的“外星人遗址”,在托素湖的东北角有一座白山,当地人称作白公山。它四面被荒漠和沼泽包围,沙梁与戈壁随处可见。“外星人遗址”和众说纷纭的神秘的铁质管状物就在白公山下的岩洞里。
  紧临市区的柏树山,最高峰海拔四千多米,登上顶峰可鸟瞰德令哈市容,林区内生长着蓊郁苍翠的青海岩柏,还有被称为“国宝”的青海云杉。
  怀头他拉岩画位于怀头他拉乡西北约40公里处的哈其切布切沟内,巴音郭勒的巴尕沙是一处新近发现的远古岩画。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天文观测站位于蓄集乡境内的泽令沟小野马滩,距市区35公里(在青新公路315国道498公里里程碑,路北3.3公里处),海拔3200米。
  途经:锡铁山站
  祁连山脉的延续一路上都伴随在列车的北侧,过了怀头他拉草原,开始进入茫茫的戈壁和干旱的荒原,荒凉寂寞的感觉立刻袭上心头。如果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看到这种景物必定会触景感怀的,当然我就是这样的。但若你不想无端弄得自己伤感,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那山体独特的姿态和颜色吧。走过一段平川,前方的大漠中陡然耸起一座座峻峭的滩间山群,这就是锡铁山。
  锡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腹部,背靠祁连,面对昆仑,北接柴达木山,南临察尔汗盐湖,东依泉吉草原,西连绿梁山。山脉东西长而南北窄,主峰海拔4037米。
  它山高沟深,崖峭壁陡,岩石裸露,整个山脉没有肥沃的土质覆盖,也没有花草树木生长,就连它的四周更是荒凉一片。但看似贫瘠的地方,却蕴含着怎样的富饶啊!仔细想想老天真的是很公平的打理着自然间万物,有了水草,矿藏一般不富有,有了矿藏,就缺绿色。那褐红色的、墨绿色的、赭紫色、青色的岩石,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烁烁,这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有色金属。有意思而想不通的是,被叫做锡铁山却不产锡也不产铁。而它的铅、锌、金、银蕴藏量及其品位和质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矿区在离开铁路十几公里的盆地腹地,一座孤零零的规模宏大的戈壁工厂。厂院里却榆树成行,花朵竟开,充满盎然浓郁的生活气息。听矿场的人讲,八十年代曾经有几位农民在这里挖到过一块重达四公斤的天然大金块,引起不小的轰动。现如今如果走进坑道纵横的山洞,能看见洞壁的矿石会在明亮的灯光下闪耀奇异的光彩,好像走进了一座藏满珍宝的宫殿一样。是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开通真正打开了这座“聚宝盆”。
德令哈站(2)
提示:南距格尔木市132公里,西北距大柴旦镇72公里,东南距青藏铁路13公里,西面距敦格公路3公里。国家级企业锡铁山矿务局所在地,矿区海拔3000~3500米,属高海拔地区。从大柴旦往北过党金山垭口可到甘肃省敦煌市,往西经茫崖可到新疆东南部。

青藏铁路格拉段:从格尔木到拉萨(1)
向来不敢有“历前人未历之境,见前人未见之景”的大追求,却也总想真正能体会和发现青藏高原的灵魂与魅力。然而有一天终于明白,若非长期居住在这里,若非这里的山水、文化、信仰随着出生就印在骨子里,无论怎样设计的旅途都只能是浅尝则止。即便如此,却又是一次次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只因那刹那间的感动,让自己完全释放情感,感受到最本真的善与美,最终留于心底一份永恒的平静。
同样的路,同样的空间,却每每都能获得不同的视觉与感官体味,是因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故事,在脑海里印上了多姿多彩的记忆。它不在客意安排的旅游表演中,不在人们盲目涌去的旅游景点,不在城市里的餐馆酒吧,不在书店里买来的杂志影像中……在于大自然创造的最和谐的色彩里,在于路上途中的某时某刻不经意间的感动触怀。
  地广人稀的青藏大地,有最原本自然的最和谐的色彩,到如今已是城市人早已失去而需要克意去寻求发现的可怜之处了。蓝的天、蓝的河;白的雪峰、白的羊群;绿的草和远山,黑的牛群与泛着光的柏油路;金碧辉煌的寺庙里,深沉的喇嘛红穿行于悠长的诵经鼓号声中;藏人绚烂多彩的服饰,飘扬的五色风马,更是点缀在无垠的旷野里……空气通透得毫无遮拦,阳光直直地照射下,一切未经任何雕琢,也不曾宣告和尾随任何流行与时尚,一场视觉盛宴就摆在眼前,尽可随意享用。
  提示:
  从青海格尔木一直到西藏拉萨,全线共设11个有人值守车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拉萨、拉萨西、马乡、羊八井、当雄、那曲、安多、沱沱河、不冻泉、南山口、格尔木),5个景观站和18个无人值守车站。
  从格尔木到拉萨的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在这段旅程中不仅可以坐在车上观赏风光,还可以下车进行短暂的观光、拍摄。青藏铁路格拉段的34个车站中,有9个车站建有长五百米的观光台,可以供游人眺望。
  印象格尔木
  格尔木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从地图上看青海省是个想当大的面积了,那它的第二大城市按常理推断应该也是很大的。还记得第一次造访这个城市前,我的脑海里就是这样的概念的。然而却不然,它的行政管辖区面积确实很大,但格尔木市城区却无论如何算不上个大中城市,骑个自行车可以轻松地围它转个圈。
  格尔木街道宽宽的,路两旁种的是树,白天十分主要是火车站、市中心大街比较热闹,其他街道上则熙熙攘攘。夏天的晚上,市中心商场前的广场上有夜市,台球、卡拉OK、各种小吃…等等,全是在露天,很热闹很有意思。冬天夜晚的格尔木市则一派宁静,各店铺关门都比较早,要是过了十点还想找饭吃则比较困难了,只有一些小的四川饭馆可能还会接待你。
  格尔木是个汉、蒙、回、藏等很多民族混杂的城市,没什么某方面特别突出的特色。既没有拉萨那样浓郁的藏族氛围,也不是兰州那样的回族味道。其实,这里是个新兴的工业交通城市,因建于戈壁滩上而显得别具一格,沿青藏公路109国道进入这里时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家石油工厂,一个喷着火焰的烟囱。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中部,居住着多个民族。315国道、109国道在此交汇,北接河西走廊达甘肃敦煌,南连西藏拉萨,西至新疆若羌,地处交通枢纽的中心位置。
  1952年,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修到了这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在河水漫流的格尔木河畔扎下了第一顶帐篷和工棚。不久,这里出现了一个帐篷城市,后来又建起许多简易的住宅和窑洞。五十余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是一派繁荣景象。市区整洁美观,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宽阔整齐,林带花圃艳丽多姿,城市景观井然有序。
  提示:
  1、海拔2800米,区号:0979 邮编:816000
  2、格尔木常用电话:
  匪警 110 火警 119 天气预报 12121 医疗急救 120信息台 168 查号台 114
  市急救中心 0979-8490677 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台 122
  火车问讯 0979-7222222 民航售票处 0979-8412576
  市消费者协会 12315
  3、改建的格尔木火车站十分引人注目,车站中心的候车大厅可容纳两千多名旅客候车,耸立在广场上的马踏飞燕雕塑标志着整个地区经济的腾飞。
  4、位于城西阿尔顿曲克的格尔木飞机场,正在进行改扩建工程,届时完成后将大大提高这里的航空运输能力。
  5、这里的饮食和西宁差不多,可以坐2路到市中心去吃,小巴招手即停,很方便。
  5、住宿:
  盐湖大酒店 四星 地址:格尔木市黄河东路46号 电话:(0979)8448888
  格尔木宾馆 三星 地址:格尔木市昆仑路157号 电话:(0979)8412061
  天龙酒店 三星 地址:格尔木市八一路1号 电话:(0979)8462802
  金轮宾馆 三星 地址:格尔木市昆仑路110号 电话:(0979)8423988
  由于是交通枢纽城市,除了以上几个排名头几位的宾馆外,还有很多其他中小型宾馆旅社,住宿很方便。
青藏铁路格拉段:从格尔木到拉萨(2)
玉珠峰站
  格尔木河
  列车驶出格尔木市区不远即开始进入渺无人烟的昆仑山区,两边耸立着的姿态各异、寸草稀疏的山峦,在阳光下展示着粗犷的线条,让人不由联想起西部片中的那种荒凉雄壮。
此时如果看一下手头的地图,这里该可见那条格尔木河。但因河道大多在沟谷里,由于视线的问题可能不容易从公路或铁路上看到,走到宽阔河床的地方时就显露出来了。雨季的时候水量比较大,秋冬季时则只能看到几股涓涓细流。
  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经格尔木市区。格尔木正是以此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以跨河大桥相连,河东是老商业区,河西为新区。
  这条以昆仑雪山融水和泉水、雨水为补给的河流,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二大河,是格尔木的生命之河。正是有了这条河,使得千万军人为了一条青藏公路聚集在这里,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兵城”,继而成为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
  纳赤台昆仑神泉
  很快进入连绵不断的昆仑山脉,一路全是平缓上坡,虽然坐在火车中完全没有感觉,但几次青藏线上骑单车的经历让我对没一处爬坡的路段都记忆深刻。展眼向两侧望开去尽是荒凉,高原的阳光总是格外炽热,感觉远方的地面在蒸腾,记忆再度脱离视线回到往昔,仍好像觉得身上暴露的皮肤被风吹日晒得火辣辣的疼,脸颊红红的有些发皱。
  开始还兜转于土堆、砾石堆中,渐渐的闻到湿润的空气了,河谷中草滩茂盛,流水与我对向行驶。在昆仑河北岸,紧邻青藏公路(109国道)旁,有一股四季不冻的清泉从地底喷涌而出,常流不竭,称为昆仑神泉(海拔3700米),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
  “纳赤”为藏语,意为“放过来佛像的地方”。相传,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随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当公主一行来到昆仑山下的纳赤台时,由于山高路遥,人马累得精疲力竭。于是,公主命令大队人马就地歇息。当夜做饭时,才发现附近没有水,大家只好啃完干粮,和衣而睡。第二天早上,人们醒来时,发现昨晚放释迦佛像的山头被压成了一块平台,离平台不远的地方,一眼晶莹的泉水喷涌而出,淙淙流淌。人们一下子明白,这是释迦佛把山中的泉水压了出来。虔诚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佛祖的敬意,把自己身上的一串珍珠抛在泉眼里,泉水变得更加清凉甘甜。由此,人们把纳赤台称为“佛台”,把昆仑泉称之为“珍珠泉”。
  不管究竟出自哪一个传说,作为格尔木进藏的第一个景点,且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值得在此留连驻足。泉上有亭,亭内立有昆仑泉碑,泉眼周围用块石砌成外圆内八角形、高一米的泉台。泉水很旺,形成一个晶莹透明的蘑菇状日夜不停地向外喷涌,不时翻起层层浪花,然后从旁边的出口奔向滔滔昆仑河。泉水为昆仑山雪水潜流24年后形成,蕴藏海拔高、时间长,无污染并合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被誉为“冰山甘露”。趴在泉边畅饮,泉水清凉直透心底。
  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道教圣境•西王母瑶池
  昆仑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青、新交界处的新青峰(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也是青海省最高点。
  因昆仑山横亘在亚洲大陆中部,又是中国内陆重要的地理气候分界线,故有亚洲脊梁之称。昆仑山是中国古代众多神话起源的地方,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也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瑶池”所在的地方。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而昆仑河源头的黑海也就被认定是西王母瑶池。过了纳赤台向西拐下青藏公路,一直沿着昆仑河走就可以看到昆仑山门、玉虚峰道场。西王母瑶池其实是一个天然的高山平湖,海拔4300米,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5000米。一泓碧水在蓝天雪山的衬托下,尽情揣想那些久远的神话故事。每年都有很多道教信徒从海外来这里朝拜,兴建祭坛。
  玉珠峰、玉虚峰
  离开西大滩继续前行,透过车窗即可优哉游哉地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山,即使是盛夏时分山顶依然白雪皑皑,分外妖娆。先看到的是玉珠峰,它是东昆仑山脉的主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蒙古语:“美丽而危险的少女”),海拔6,178米。山脚下是戈壁和半干旱草原,其周围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黄金、昆仑玉和宝石。由于交通便利,登山季节长,海拔高度适中,山体难度较底。玉珠峰也已成为初级高山探险者的首选山峰,现每年在这里都会举办登山大会。
  再往前行,从火车的另一侧望向窗外即可看到与玉珠峰互为姊妹峰的玉虚峰。它位于昆仑山中段,昆仑山口西侧约15公里,海拨5933米。传说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在此居住,因而得名。两峰相距25公里而遥望对峙,青藏公路和铁路即从两峰之间的昆仑山口穿过。
  提示:
  1、 纳赤台前行30公里就到达西大滩,海拔4200米的玉珠峰车站,格拉段第一处观景台就设在这里。
青藏铁路格拉段:从格尔木到拉萨(3)
2、 景观:昆仑山、纳赤台昆仑神泉、玉珠峰
3、 沿途地貌:格尔木至南山口属柴达木盆地南缘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为戈壁裸地生态系统;铁路溯格尔木河、昆仑河、小南川而上,南山口至昆仑山属坡降较大的昆仑山河谷区。
4、虽然这里的海拔比起唐古拉等后面的路来还不算高,但因为从格尔木出发短短百余公里距离中便从两千多一下子上升到四千多米,如果在这里停留多数人都会出现一定的高原反应症状,要做好预防措施。
  5、这里有饭馆、发廊、修车店,还有铁路的医疗站,是格尔木与五道梁之间位置较好的加油就餐点。
楚玛尔河站(1)
提示:楚玛尔河火车站距格尔木约230公里,是青藏铁路沿线观景站台之一。车站的藏羚羊造型,站台上放置着藏羚羊的雕塑,提醒你已经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里就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路线。
  沿途景观:清水河特大桥、索南达杰保护站、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看野生动物、楚玛尔河保护站
索南达杰保护站
  过了不冻泉,铁路与公路几乎是平行地穿行于广袤的可可西里保护区。你会看到紧临青藏公路109国道2952公里处(海拔4500米),有一处红白相间的房屋,门前的高杆上旗帜飘扬,房后面一个高高的瞭望铁塔,这就是索南达杰保护站。它是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由绿色江河环境保护组织集资建立,以在反盗猎斗争中牺牲的烈士、青海省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杰桑•索南达杰同志的名字命名,现划归为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六个保护站之一,在反盗猎藏羚羊的生态保护进程中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红色板房架空而建,房后还有一排采暖用的太阳能设备,两架风车用于风力发电。不远处有一处积水湖,站里的一切用水就都从这里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以发音不同而有另一说为“美丽的少女”,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鹿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米。地势为南北高而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地势平坦的宽谷湖盆带,冰川分布面积较广。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
  保护区内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其中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嘱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清水河特大桥
  在昆仑山下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建筑在高原冻土地段上以桥代路的世界最长铁路桥。以桥代路是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地带路基稳定,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还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真的希望那些曾经自由奔弛在广阔荒原的可爱的生灵们,能够适应呼啸而过的列车,也能学会如何穿越铁轨下方的水泥涵洞,最终得以在人类社会的夹缝中获得生存。
  楚玛尔河
  楚玛尔河附近的山坡和靠近河的公路旁的开阔地是藏羚羊交配集聚地,而除却交配产羔期母藏羚则更喜欢生活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因此,母羚羊就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但公路、铁路刚好将它们隔开,加之奔跑的汽车和列车让胆小的藏羚羊恐慌而不敢轻易穿越道路。所以在设计修建这段铁路的时候就建了很多个涵洞,以便保证它们正常的迁徙;在这一段青藏公路上还设有红绿灯,在迁徙季节时红灯会亮起让车辆停下,藏羚羊才敢从公路上通过。虽然是做了这些弥补措施,但很多专家保护者还是心存忧虑。
  楚玛尔河,中国长江的北源,又称曲麻莱河、曲玛河,藏语意为“红水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东南麓,在青海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全长约515公里。它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高的河流,整个河床都在青海高原上通过。
  青藏铁路从横跨楚玛尔河的大桥上通过,从车窗向外望就能看到如红色漫流的河水。河谷足有五六百米宽,满是砂粒的河床浅浅的、干干的,平静而萧条。直到走出很远,走到近处才能发现有股股水流在平坦的河床中无声无息地慢慢流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在公路大桥以北20多公里处建有楚玛尔河保护站。
  学会怎样发现和观察野生动物
  每次经过这里都能见到有成群珍惜的藏羚羊、藏野驴出没,只可惜没有了它们在草原上成群结队地或奔驰,或悠闲地吃草休息的美好景象,它们的群体已很小,少则六七只,多则不过二十只左右,而且离公路较远,肉眼看不清楚,盗猎者的疯狂捕杀已使它们对人类倍加警惕,望见有人或车辆停下,立刻飞奔逃跑,此种情形令人心痛。
  一直到楚玛尔河、沱沱河的广袤地区,都是观察藏羚羊、黄羊、藏野驴、狼等野生动物的好时机。对于热爱动物的人们一定不能错过的,因为这里地广人稀,可以看到动物的机会很大。但是我们如何去发现和观察呢,象藏羚羊、黄羊这种体型较小,又具有很好的保护色的动物,对于在没有任何野外动物观察经验的人们来说实在不算是件容易的事。夏天草绿的时候还好些,其他草黄的季节就很困难了。
楚玛尔河站(2)
记得望远镜是必要的设备,因为动物多数距离较远,肉眼不能完全看仔细。另外,最好提前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动物的形态、体色、生活习惯等基本常识。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才能知道到什么样的地方寻找,也更容易发现到它们的身影。
当然,如果是坐在火车里,加之手中的相机又不够硬气的话,想拍到清晰的图片是机会不大的。所以可做些随笔记录,或文字描述,或来个素描涂鸦,记录下所见到的种类、种群数量、所处位置时间等等信息,也是另一种收获呢。
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濒临灭绝的世界珍稀动植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一起来更好地保护它们!
  附录:
  藏羚羊:
  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雄羊黄褐色到灰色,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黑斑记,最醒目的是其头部长而直的角;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无角。多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徒,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
  保护现状:近年来至少已有2.5万头藏羚被非法猎杀,如果把未被缴获的数量估算在内,可能有10万头羚羊被杀害了。偷猎者之所以非法猎杀羚羊,其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取藏羚的绒毛,由绒毛加工成的一条围巾在国际黑币上价值5000~30000美金,可以获取暴利。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在立法方面,藏羚被划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CITES)列入重点保护的附录I。
  藏野驴
  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亚州野驴,体形酷似驴、马杂交而产的骡子,因尾稍似马尾,所以有人又称其为“野马”。
  藏野驴头短而宽,吻部稍圆钝,鬣鬃短而直,四肢粗,蹄较窄而高。吻部呈乳白色,体背呈暗棕色(夏毛略带黑色),肩胛部外侧各有一条明显的褐色条纹,腹部及四肢内侧呈白色。
  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由雄性头驴率领过群居游移生活。清晨从荒漠或丘陵地区来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大部分时间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觅食和休息,傍晚回到荒漠深处。藏野驴的行走方式是鱼贯而行,很少紊乱,雄驴领先,幼驴在中间,雌驴在最后。
  交配期在7至8月间,怀孕期350天左右,6-7月份产仔,每胎1仔。
  藏野驴视觉、听觉、嗅觉均很敏锐,奔跑能力强,时速可达45公里,喜欢与越野汽车赛跑。
  藏原羚
  别名黄羊,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个体较小,体长不超过1米,体重不超过20公斤,体格矫健,四肢纤细,蹄狭窄,行动敏捷。吻部短宽,前额高突,眼大而园,耳短小,尾短,雄性有一对较细小的角,雌体无角。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白色的臀部。
  雌雄、成幼终年一起生活,一般多集小群活动,但在夏季也有单只活动的个体,而冬季往往结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游荡,上百只的大群目前已很难见到。
  它生性机警好奇,行动敏捷,视、听觉灵敏。遇到异常情况时,总是先抬头凝视,发现危险后,迅即奔驰逃跑,奔跑的姿势比较特殊,看起来好象一颠一颠的。
  野牦牛: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分布高度在海拔4000-5000米之间。终年以游荡的方式栖息于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山间盆地、高原草原等环境中,所以在铁路和公路沿线一般是看不到的。
  体魄强健,身躯硕大,雄健异常,力大无比,大者体长3米左右,犄角粗壮气派。野牦牛极善爬山过河,踏雪履冰,生命力坚韧卓绝。身披长而厚的黑毛,腹部裙毛长可及地,走起路来像战袍一样摆动,威风凛凛。野牛多刺苔的舌头十分厉害,与犄角、蹄子一起是它的三大武器。野牦牛喜欢群居,但也有独自生活的孤牛,往往孤牛更厉害且易怒。
  野牦牛性情凶猛,难以驯养。却仍伺机与家牦牛“认亲”,藏族牧民常从野牦牛群中找到失散的家牦牛,而野牦牛有时也在高山上混入家牦牛群中。家牦牛同野牦牛交配下的第一代牛犊,藏语叫“踵擦”,体格强健、生长迅速,但野性十足。
  棕熊:
  体长1.8m以上,体重180kg。头宽,吻部长,鼻阔。尾短,四肢粗壮。栖息地海拔高度为3500-5000m。生境适应性很广。多活动于山间谷地、山地阳坡、河溪旁,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途经:五道梁站
  “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
  “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
  “五道梁,冻死狼,上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这样一些在当地广为流传的话都是形容这个地方的。
  位于号称“天路”的青藏公路中段,109国道3007公里处的五道梁,因附近有五道山梁而得名。这里地高天寒、长冬无夏,以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多变著称。海拔4665米,还没有昆仑山口高,比5010米的风火山口和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更是矮了很多。但由于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空气中含氧量相对更低,一般高原反应会在五道梁处非常显现,很多人到了五道梁都不能适应。所以通常认为五道梁是进高原的门槛,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如果在五道梁感觉没有大碍,那过唐古拉山口进藏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楚玛尔河站(3)
这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处居民点,有兵站、泵站、公路段、气象站、加油站,还有杂货店、小饭店。夏季有曲麻莱的牧民在周围放牧,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在此设有一个保护站。
  途经:
G109/3047 秀水河火车站
  G109/3049 北麓河大桥
  风火山口(风火山隧道)
  风火山口,位于青藏公路109国道3076公里处,海拔5010米。火车在这里穿过风火山隧道而通过山口。
  这里是修建青藏铁路最艰苦地段之一,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高度490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江河栋站(二道沟)
  二道沟是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都能找到的地方,但最初却不过是几处帐篷和几处简陋的房屋。近几年才建有多几家食宿点,至今住宿条件仍很差。如果不是在白天经过,你几乎注意不到它的村在。以这样的规模能在中国地图上有一席之地,足见它的重要性。实际上它是过往青藏公路的车辆、游客的一个补给站,也是进出可可西里的主要路口之一。附近不远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沱沱河保护站
  途经:
  G109/3096.5 雅玛尔河桥
  G109/3104 雅玛尔河南桥
  G109/3107 日阿尺曲火车站
  唐古拉山站
  提示:
  1、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作为青藏铁路的最高点,在这里稍作停留,留影做个纪念还是值得的。
  2、铁路通过垭口海拔5072米,距车站500米。
  3、站点距公路的唐古拉山口约20公里,青藏公路通过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有挂满风马旗的公路建设者纪念碑、山口标志碑和一个很大的玛尼堆。
  4、要注意的是此处海拔高,空气含氧量只有水平线的六成,所以如在此停留一般都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加之天气变化莫测,时晴时雨雪交加,下车拍照观景时应做好防备天气突变和应对高原反应的准备,并且避免剧烈运动。
  离开沱沱河,向南走203公里,便翻越全线的最高点——唐古拉山口,同时也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
  青藏铁路在这一段与一直纠缠在一起的青藏公路终于分开,从相对低缓的布曲、扎加藏布和日阿拉藏布河谷地区的另外一个垭口通过。
  唐古拉山口两面被两座雪山夹持着,西边是海拔为6022米的唐古拉,东边是海拔为6104米的龙亚拉峰,这两座雪山都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可以攀登的雪山,去攀登它们的进山路线皆从唐古拉山口附近出发。
  据说因为唐古拉山常常不是风雪弥漫就是雾气腾腾,远远望去,山与天相连,云在山间飘,天显得格外低,似乎伸手即可模到,所以藏民们称其为“唐古拉,伸手把天抓”。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气温长期处于冰点以下,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令路面很容易损坏,无论对于修建公路和铁路都是个挑战。在此驻留远望唐古拉山冰峰林立,峰顶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正所谓“近看是山,远望成川”。云朵似棉絮般落在山尖上、山谷中,分不清哪是雪哪是云,似仙山幻影,又气势磅礴。
  格拉丹冬
  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海拔6621米,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南坡的姜根迪如冰川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格拉丹冬冰山群属于山岳冰川,高达六七十米的冰塔林众多,还有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有野牛、野驴、藏羊羚、雪鸡等珍禽异兽和水晶石,周围是优良的天然草场,生活有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山体中还蕴藏有被称为“江源瑰宝”的冰山水晶石。
那曲站
汽车翻过唐古拉山口后,高度逐渐下降,高山反应也舒缓了。但还是要再翻过海拔4880米的申格里贡山口,此一段铁路一直是在公路的西面数十公里开外。距离那曲还有五六十公里时,两条巨龙终于又再次相伴在一起。到了那曲,就意味着距离拉萨只有数小时的路程了。
  那曲镇海拔4507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镇。东去昌都、西通阿里、北上西宁、南下拉萨, 是藏北的行政、经济、交通中心。那曲藏语意为“黑河”,黑河是怒江的上游,水色发黑因而得名。藏北名寺孝登寺就在镇中,它的不远处还有一座尼姑庵。
  镇内商店、旅馆、银行、邮电、医院、学校等设施齐全,是拉萨、格尔木之间最重要的补给站,也是较理想的住宿地。
  提示:
  1、火车站位于那曲西面约两公里的门地乡俄玛迪格村,紧临青藏公路,车站主入口的雨篷造型正是羌塘地区毡房和雪山的形象反映。
  2、那曲可作为旅游的中转站和补给站,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很方便在短时间内集中游览。
  3、交通:长途汽车站内有定期班次行走拉萨、当雄、索县、格尔木等地。因交通网络发达,车次较多,而且不受四季气候变化影响,故只需在停车场或路旁等候即可,很容易找到便车。除拉萨和安多每天都有固定双向的班车外,去其他县的班车班次基本每周1—2班,出发前先去车站打听清楚,电话:0896-3822159。那曲的出租车在镇内通价是10元。
  4、食宿:那曲县城的生活设施比较完善,银行、邮政、电信、网吧、医院等等非常齐备。餐厅和娱乐场所都很多,高中低档,总体价格相比拉萨便宜很多。
  那曲仅有两家级别稍高的宾馆,其中那曲饭店是这里的老字号,价格较高且设施已陈旧,希望经过重新整修后有所改观,其余大多是较普通的宾馆招待所和设施简单的旅社。青藏公路边的消防招待所,是一家新开的店,比很干净整洁,价格在30元-100元之间。旅游旺季和遇到政府开会的时候,住宿就会显得很紧张。
  5、那曲常用电话:
  公安外事 0896-3822379  
  旅游投诉 0896-3822991
  那曲恰青赛马节
  那曲是纯牧业县,其节庆也因牧区的特点跟拉萨多了些不同:有藏历三月中的雷声节、藏历三月的阉羊节、初生小牛节、藏历四月的剪羊毛节、藏历九月的采药节等。每年八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那曲赛马节(公历8月1日)和大型物资交流会在那曲镇举行。
  还在安多的时候就打听到此行刚好能赶上那曲的赛马节,运气还真是不错。沿途能看到很多车上都坐满了藏族牧民,年轻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后座上载着漂亮的姑娘,还有的是农用车好像是举家出动,都是往那曲方向,想来一定是去参加赛马节的。在路旁休息时一打听,敢情那曲所辖共八个县的人都会去参加,可想而知那该是多麽大的场面呢。于是,我也加快了骑行的速度,生怕错过一刻。
  我向来对草原文化存有浓厚的兴趣,翻过很多资料和书籍,到内蒙古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时候就对草原上的蒙族人民悠久的马文化有了更实际的了解。同样,马是青藏高原上逐水草而居的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忠实伴侣,马在藏族的生活和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对马也有着特殊的感情。“草原滩连滩,马群象云彩,牧人套马备金鞍,要问谁是我的朋友,胯下的骏马就是我的朋友”,他们无时不歌唱着自己与马为伴的生活。
  藏族的神话里有个说马的故事,我很喜欢。故事中说,从前九重天里有一对马夫妇生的一匹小马来到了人间,与人间的马王结合生了三个小马。后来这三个小马兄弟分别去了三个地方,某天大哥因为与野牛相斗而被挑死了,三弟知道了就要帮大哥报仇,但二哥却不肯。最后它找到了人类帮忙杀死了那只野牛,后为报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它的二哥则变成了到处流浪的野马。看来早在产生神话的时代,马就已经与人为伴了。
  而藏族节日中的赛马也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格萨尔王传》中记载,当年格萨尔就通过赛马并且一举夺冠而成为岭国国王。藏族对赛马活动极为偏爱,也是重要的带有竞技性质的狂欢节。
  来到举行赛马节宽阔的草坝子上,早已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了。中央活动区周围排满好几百个各式各样的帐篷,再往外围还有进行民间物资交流的贸易集会,从生活用品到民族服饰,从食品到水果到小家电,应有尽有,场面甚为壮观。我挤到赛马道旁边,看来还没开始比赛,但长长的夹道两旁已经站满了人。孩子们常忍不住钻到警戒线以内,被大人捻了出去又钻进来。男男女女都穿着盛装,尤其是年轻的姑娘们,个个都极尽所能的把自己装扮起来,全身戴满了自己最值得炫耀的珠宝首饰,在场内走来走去明艳夺目。如要比较哪家牧民更富裕,就是在这天看女人身上的饰物,有的妇女身上的装饰物价值超过十万,甚至几十万。帐篷里,亲朋好友也借着节日凑在一起,聊着天、喝着酒,听说好多都是从很远的地方举家来到这里的。
  有的年轻小伙子已经整好行装跨上了马背,身穿华丽的服饰,腰间佩戴着漂亮的藏刀,威武非常。和藏族民歌中唱到的一样:“英武的青年骑上骏马,锋利的长刀别在腰里,三宝祝吉祥”。他们视骏马、青年、长刀为吉祥三宝的象征。还有的小伙子在疏理马毛和调试马鞍,他们给马佩戴上漂亮的马鞍,连马头、鬃毛和尾巴上也缠挂了五色的彩带。藏族人的生活中对马也甚是呵护关爱,他们每日饮马、喂料、给马洗澡。在役使马匹时更是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备鞍马镫、护蹄打掌、驾车套嚼,都是小心翼翼有加。可见马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
说话间,一阵锣鼓响,赛马会开始了。先是速度赛马,然后是马术表演,也是我认为最好看的。大约五十余骑,都是身穿镶金锦缎的盛装,腰挎箭袋,背负硬弓,骑着由哈达、缎带、羽毛和铜铃打扮起来的马匹,华丽而不失飒爽。骑手们依次从夹道一头飞奔至另一端,中间各展其能,有的单边侧骑,有的飞马弯腰拾哈达,有的驰马拔旗或斩旗,还有的表演打靶射箭等骑射技术,争相展示他们是最棒的骑手。老人多坐于土坎之上居高望远,美丽的姑娘们则在夹道两旁为小伙子们加油。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手中的相机都不知该瞄准哪一个好了。
狂欢的一天过去了,入夜是露天歌舞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择偶的时候。赛马节一般要举行五到七天,在这个恋爱的季节,大家跳起锅庄,情窦初开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就在此间寻找合适的对象,如果双方感觉都很好,就会双双到远离人群的僻静地方互诉倾心,好一个浪漫的民族。当然我也不会错过这浪漫的机会,追寻着早已相中的几个英俊的骑手,找个时机就和他们搭起讪来。
  藏区的赛马一般是在藏历七、八月间,往往比藏历新年还热闹。“恰青”在藏语里是夏天的意思,八月的羌塘草原,绿草茵茵,野花遍野,往日里严酷的寒冷多风气候此时也变得格外温和宜人,所以都称八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赛马节上除了传统的速度赛马、马术表演,还有文艺表演、牦牛比赛,此外也进行一些拔河、跳远、抱石头等类的民间体育项目。为了方便旅游者,现在那曲赛马节固定为公历的8月10日举行。
  各地赛马节时间也略有不同,甘孜州康定县是在四月初八的转山会(浴佛节)中举行赛马活动;拉萨、昌都、日喀则每年五月初到中旬的逛林卡(藏语"赞朗结桑")有时也会举行赛马活动;还有的地方要在元月廿至廿六日间进行赛马。旅游者出行之前最好先打听一下,以免错过如此盛会。
  周围地区
  班戈(双湖特别行政区)
  班戈县(包括双湖特别区范围)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错、色林错两湖之间。
  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以境内的“班戈错”而得名。该县属南羌塘高原湖盆地区,山势平缓,草原开阔。全县平均海拔4700米。普保河谷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位于纳木错畔,水草丰富;北部多为高寒和半荒漠草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四季不分明,长冬无夏,多风雪天气。双湖以北即为无人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交通:青藏公路109国道3525公里处有一岔路口,至班戈79KM,至那曲38KM。
  到双湖的车几乎没有,只有包车或在那曲安多等货车,但也很少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行。那曲到双湖约600公里路程,全是凹凸不平的土路和河沟。最好不要在冬夏两季前往,沼泽和寒冷会引发意料之外的麻烦。班戈和双湖看起来都挺繁华,吃住的地方不少,近两年还开了几家歌舞厅。班戈有个不错的宾馆,双湖住宿则较差些而且用电紧张。
  尼玛
  尼玛,藏意为太阳,在那曲地区的最西北部,紧临阿里地区的改则。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北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南有冈底斯山,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尼玛县,它的历史只有十多年,县城外那座无人区唯一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把那曲和阿里连在了一起。1983年建县的尼玛县城如今仍旧是土路一条,从拉萨到此一千多公里,连那曲人说起它也很遥远。
  尼玛湖泊众多,主要有当惹雍错、昂孜错、布若错、依布茶卡等,湖面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布若错的湖面海拔高达5158米。尼玛北部是无人区,沿途可以见到大量的野生动物,野驴有时会跟着汽车赛跑,羚羊也会不时的出现。来到这会让你深切感受到羌塘这片无人区无垠的荒原、清蓝的湖水、靛蓝的天空是怎样浑然一体的。尼玛远近闻名的土特产是喀什米亚尔山羊绒,手工制作的金银首饰品也不错。
  交通:
  在那曲,到尼玛县的车不太难找,一般有安多和青海过来的东风车。大多是到阿里地区拉硼砂的运输车。司机一般都是回族人,吃住也在他们回族人开的饭馆里,较干净,这样会让你很省心。车费在400-600元之间,行程大约4天就可以到达。
  食宿:
  县城的饭馆以藏餐和川菜为主,在邮电局旁边有家四川菜馆,炒菜的味道还不错。这里住宿的条件都很一般,很多都没有公共浴室。县城里的公共淋浴室10元/人。县税务局招待所,房间还算干净,30元/人;尼玛县招待所,15-20元/人。
  藏北草原八塔
  位于青藏公路当雄至那曲的路旁,老远就能看到经幡围绕的白色塔群矗立风中,给苍茫的藏北草原平添了几分悲壮色彩。据传当年格萨尔王曾率兵在这里驰骋征战,他旗下的一名大将夏巴丹玛香察战死于此。为表彰复巴的功勋,格萨尔修筑八塔安葬夏巴。也有说是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英雄,在此地修建了8个白塔。藏历每月的十五日、三十日,草原上的牧民都要从几十公里外来此转经朝拜,祝愿英雄在天之灵安息,也保佑自己好运。
  民俗:擦擦
  “擦擦”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为真相或复制,是指一种小型的脱模泥塑。图案以天降塔、门塔、菩提塔和神灵佛像为多,并均有《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经咒。
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并将其视作消灾祈福的圣物,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有些则直接置于寺庙,修习的岩窟或“擦康”、门塘内,还有的堆放在山顶和路口的马尼堆处,与风马旗、玛尼石刻和经幡在一起,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此外还流行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过去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把盛有擦擦的嘎乌戴在发髻中,以作为官位等级的标志。
擦擦有塔形和砖形的,有素泥的和着色的。制作一般是用泥土,或掺有香灰、纸浆的泥土;另一种是用泥质药浆或藏药炮制而成的“药擦”。除此之外,还有将自己的上师、父母及亲友的骨灰遗物与土混合制成。
  民俗:白色崇拜
  高原人世世代代生存在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用青稞磨出的糌粑是白色的,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是白色的,穿的衣服离不开白色的羊毛,吃的酥油是白色的,喝的奶也是白色的……是白色给予他们生活中很多委以生存的东西。漫长的冬季给大地铺上一层洁白的冰雪,即便是在夏季常年不化的山峰仍覆盖皑皑白雪,珠穆朗玛峰被人们称作是一袭白衣的“祥寿神女”,白色的冈底斯山是人们心中的“神山”,在藏民心目中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白色更是代表着善良纯洁、吉祥喜庆,深受人们崇拜和喜爱的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也被人们以白衣打扮。所以白色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崇拜的颜色。
  在藏地只要是白色的东西,就可以成为人们崇拜和喜爱的理由,就连不起眼的白色石头也被人们认成“灵石”,那随处可见的玛尼堆里不就有白色的卵石。五色风马旗中不可或缺的也有代表纯洁的的白色,白色的经幡、白色的佛塔在藏地比比皆是。迎来送往中互赠的吉祥哈达是白色,草原上的布制帐篷也是白色,藏北草原上的房屋也是白色,甚至家人去世之时,也用白色糌粑勾画出引导逝者通向极乐世界的线路……可见,对白色的喜爱和推崇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民俗:自然崇拜-神山圣湖崇拜
  神山圣湖崇拜是生活在世界屋脊之巅的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中古老的信仰崇拜形式之一,也是藏族远古先民万物有灵,自然崇拜信仰观念与藏族原始宗教、雍仲苯教,藏传佛教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崇拜、英雄崇拜等观念一脉相承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
  神山圣湖崇拜是植根于藏民族生存的大自然环境和大自然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冰雹雪崩、地震天火、瘟疫灾害等。原始先民对这些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以至认为是这些高山大湖的神灵所显示的神奇力量。从而对大自然产生了恐惧、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渐衍化成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
  朝拜神山圣湖是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对自然崇拜的具体体现。在他们心中认为,绕神山圣湖围转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生死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甚而来世成佛。如在途中死去,被认为是一种造化。因此,转绕神山圣湖的朝圣者总是年年不断,风尘仆仆。在朝拜者中,绝大多数都是绕圈行走的,但也有少数无比虔诚者则会五体投地对神山圣湖叩拜,他们双手套着木板高举过头,再收于胸前,然后全身扑倒,直伸双臂,前额触地,起身后前进一大步再拜。这种五体投地的顶礼膜拜,绕山或绕湖一周要几十天或更长。
  的地点在青藏公路109国道3778公里处,有一很大的玛尼堆,此处海拔4630米。
羊八井站
羊八井距离拉萨91公里,距当雄75公里。地势平坦,海拔4300米,南北两侧的山峰均在海拔5500~6000米以上,山峰发育着现代冰川,藏布曲河流经热田。附近一带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少量农业,青藏、中尼两条公路干线分别从热田的东部和北部通过,交通尚为方便。
地热田面积17.1平方公里,温泉、热泉、沸泉、喷汽孔、热池、热爆炸穴星罗棋布。羊八井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的高温地热湿蒸汽田
羊八井因在寒冷高原上拥有沸腾的温泉而名闻天下。除了普通的温泉外,还拥有全国温泉最高的水泉,以及罕见的爆炸泉和间歇温泉。地热田终年从地下向上翻涌着炽热的泉水,涓涓泉水汇聚而成的热水河和热水湖周围,尽被温泉散发的一股股蒸腾的雾气所包围。
  还没到温泉,远远就可看见在温泉边的全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它兴建于1977年,为中国与联合国合作研究及兴建的发电站,热水井的热气经管道输送,推动涡轮,为拉萨地区带来既便宜又环保的供电。羊八井地热田一年释放的热量相当于300万吨标准煤燃烧而产生的热量,发电潜力为85-149万千瓦。不过,目前开发的地热资源仅是羊八井地热资源的很少一部分,约为可开采潜力的5%。
  空气清冷的早晨是羊八井最美的时候,巨大的蒸汽团从湖面冒起,弥漫着白色雾气,似人间仙境般。如果运气好,碰上热水井喷发,当闸门开启的一刻,滚烫的热水和蒸气直冲云霄,十里之外都可听见喷发的巨声,场面十分壮观。
  这里的温泉水含大量硫化氢,对多种慢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这里有一个供人们沐浴的露天游泳池,据说由于水温太高可达92°C,池里的水都是先经过两个露天水池的降温才能使用的。不远处是皑皑的雪山,头顶是透蓝的天空,悠闲地畅游在池中,好像和云儿一起在漂浮,实在妙不可言。冬天的时候,泳池周围一片雪白,地面上铺满晶莹的冰雪,天空中雪花漫天飞舞。脱掉厚厚而沉重的衣服,换上漂亮的泳衣,站在池边想给自己留下个冰雪倩影,只得忍受那刺骨的寒冷,没一会儿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冻得打颤了,由于穿着拖鞋踩在雪里,脚也冻得生疼。幸好微笑的表情还没有被冻僵,按下快门的刹那,迅速地一脑袋扎进温暖的水里……别有一番的滋味。
  提示:
  1、如果要好好领略一下地热景观或是泡上个舒服的温泉,就还是下车吧。
  2、泡温泉:30元/人,游泳池旁边还有泳衣出售,质量当然是很一般的。温泉很热,所以泡一会你就会受不了要爬上岸歇息。奉劝大家不要做大幅度地游泳运动,静静地泡会就好,不然很容易有高原反应。来这里多数是和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这两个景点连在一块的,若只是单独来这泡温泉只能坐往拉萨或安多方向的车到羊八井大桥下车,然后再找当地的一些机动三轮车进去,从109国道到温泉还有8公里的路程。
  3、羊八井地热区如今建设得像一座小镇般,商店、饭店、宾馆林立,也可以住到温泉度假村去。
  4、从羊八井镇有岔路口可通往日喀则
  民俗:饮食民俗
  藏地的农区和牧区饮食差异较大,饮食习俗也不太一样。牧区以肉食为主食,只吃少量糌粑,但农区恰恰相反;藏北牧民不爱在菜里放咖喱粉,而边境各族则很喜欢放咖喱;西藏的饭菜又受印度、尼泊尔影响比较大。传统的藏菜做法以煮、炸为主,辅以一定的拌、蒸食品和生吃食品。原料以西藏本地的青稞、牛羊肉及内脏、酥油、奶渣等为主,很少有炒菜主要是因为海拔高菜不易炒熟。而如今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时令蔬菜也多了起来,炒制食品也越来越多。
  糌粑:是农牧区普遍的主食。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石磨加工成面粉,又称“炒面”。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肉,有牛、羊肉,偶尔也吃猎获的野牲肉。煮好的牛羊肉,也称“手抓肉”。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故叫“手抓肉”。藏民常爱吃的还有肠子,有血肠、肉肠、干肠和面肠。
  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待客的主要饮料之一。茶主要有:糌粑茶、奶茶和酥油茶。
  糌粑茶:它因以糌粑为主要原料,故名糌粑茶。饮用时,先在碗底放一小勺糌粑,稍微压一下,便不至于一倒茶水,糌粑从碗底全翻上来,然后放少许奶渣、酥油,如有白糖撒上一点也可以,再往碗里倒上茶水。藏语称糌粑茶叫“卡豆”或“豆玛”。
  奶茶:是牧区藏民和半农半牧区藏民的日常饮料,藏语称“俄甲”。奶茶的制法是,在茶壶或茶锅里放进茯茶,让水沸煮,待熬成咖啡色,这就是马茶,也叫茯茶,然后往熬好的茶水里放进鲜奶,再烧开即成奶茶。奶茶能止渴、消食、解除疲劳。
  酥油茶:是藏民普遍喜饮的佳品,也是待客的最佳饮料。制普通的酥油茶时,将茶叶熬成红汤,熬好后,把茶渣筛滤出来,又将趁热的茶汤倒人事先放有酥油、食盐的桶内,再倒过鲜奶,没有鲜奶的可用奶粉代替,同时打几个鸡蛋倒入桶内,用打茶工具在茶桶内不断地搅和,使酥油等食料充分而均匀地溶于红茶中,然后装入陶制的壶内,放在微火上保温,以便随时趁热取饮。制做上等的酥油茶,还要在上述佐料中,加人事先碾细的核桃仁、花生来、芝麻等,一般是随制随喝,并要趁热。酥油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酸奶,主要在秋夏两季饮用。其做法是:将新鲜奶煮沸,倒入容器中,待牛奶不烫手时,加入酸奶酵头搅匀,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小时后,牛奶凝固成嫩豆花状,即成酸奶。饮用时,加上白糖。酸奶,具有镇静、催眠、开胃、补气等作用。
农牧区食物,主要有青稞,用来制作糌粑。玉米、小麦等,制成面粉,作面条、馍馍、油饼、包子等。农区比牧区蔬菜较为丰富方便。不论农牧区藏民都喜食用白菜、圆根叶子做成的酸菜;喜欢用青稞、玉米酿造的杂酒。
拉萨攻略
住宿
  总的来说,拉萨的旅店宾馆数量很多,档次价格相差也比较大,从十几元钱一晚的小旅馆到千余元的豪华饭店都有,可供不同的游客选用。但到旺季仍显供不应求,所以旺季进藏的游客最好能提前预订。
拉萨有很多专门服务全世界背包客的旅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日、亚宾馆、雪域、八朗学,称为拉萨的四大旅馆。如今更是新开了很多同类的旅馆,这些旅馆大堂多有留言板,是旅行者结伴找车的主要信息源。
  吉日旅馆(Kirey Hotel) 地址:拉萨市北京东路105号 电话:0891-6323987
  八郎学旅馆(Banak Shol Hotel) 地址:拉萨市北京东路74号 电话:0891-6323829
  亚旅社(Yak Hotel) 地址:北京东路100号 电话:0891-6323496
  雪域宾馆(Snowlands Hotel) 地址:拉萨市藏医院路4号 电话:0891-6323687
  如果旺季客满或其他原因,不能够住在以上的旅馆,也还有其他类似的旅馆可供选择,只是人气要逊色很多。简单介绍,供参考!藏医院路上的潘多旅社、隆达觉萨家庭旅馆;正昌东措国际青年旅馆,地址:拉萨市北京东路10号 电话:13989915958
  当然,如果您钱包里的银子充实,或者您要够腐败,再或者是公款消费,作为国际旅游名城的拉萨也仍然有几个高档次的豪华酒店为您服务。本人曾有幸享受过其中两家,舒适当然是没得说。这种宾馆淡旺季价格悬殊,旺季一间房可到一千多甚至两千多,就这样您还不一定能住上呢;而淡季则三百元左右就可拿下,只是同时服务似乎也分淡旺季而有所区别。拉萨还有很多其他星级宾馆,由于篇幅有限不在此赘述了。
  拉萨饭店(Lhasa Hotel):四星级 地址:拉萨市民族路1号 电话:0891-6832221
  西藏国际大酒店:四星级 地址:拉萨民族南路1号 电话:0891-6832888
  其他还有西藏世纪酒店(四星),拉萨世纪宾馆(准四星),拉萨极地商务酒店等。
  吃喝闲聊去处
  其实不太愿意介绍什么吃喝之所,因为实在是件纯个人的事情,口味和品位追求不同,好恶感觉也千差万别,但凡网上介绍的酒吧餐馆就都是人。其实到达一个地方先找几个当地人聊聊天,什么信息就都有了,而且也有一分旅行的随意与乐趣。
  拉萨是西藏餐饮条件最好的地方,各地风味都有,以西餐、川菜和藏菜为主。汉餐自是不必赘述,只要是大城市都不缺的。西式餐厅大都集中于北京路,口味各不相同,丹觉林路和北京路交界地带有几家饭馆供应印度和尼泊尔菜。特色藏餐馆集中在八廓街北到北京中路一带。如藏医院路的雪域餐厅、刚坚餐厅、岗拉梅朵,北京东路的意忘餐厅、民族风味餐厅、平措藏餐厅、香把拉餐厅等等。布达拉宫墙西侧的雪神宫藏餐馆,是拉萨最高档的藏式餐馆之一,装修精良,味道正宗,但价格也相当的贵。再也不去八角街的玛吉阿米了,黄色的小二楼不是很大,说实在的饭菜真是不算好,而且服务员哈洋哈的厉害,虽然有阳光的时候坐在窗户边还算舒服,但如果您是黑头发黄皮肤,又操着明显是大陆人的口音,还是建议换个别的地方儿吧!
  藏茶馆在拉萨是第一大特色,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对于拉萨的藏族,去茶馆是许多人早起第一件事情。酥油茶、甜茶味道很好,还提供藏面、藏饺子、藏包子等主食,价格很便宜。茶馆里多以当地人为主,虽然里面光线有些灰暗,但走进茶馆能够近距离地走近藏族人的生活。
  如果在藏茶馆昏暗窄小的空间感觉不爽,又不想浪费拉萨那么好的阳光,那么您就转到一些环境更舒适还可以看见街景的去处,随便要点喝的,只是庸懒地坐着。
  OUTLOOK CAFE是一家露天咖啡馆,位于吉日旅馆对面,不是很大。店内书架上放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供客人随意翻阅,坐在露天下阳光里,点上一份冰淇淋或咖啡,闲坐着看街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群,翻翻手边的杂志,无所事事的等待太阳缓慢地落进山那边……原来很喜欢坐在面对大昭寺广场的八廓咖啡厅晒太阳,可惜那里已被蹩脚的国产西式快餐店取代。幸好在另一个同样对着广场把角位置还有个二楼露天茶馆,也有简单的藏餐和酒水咖啡,刚好望向广场上熙攘的人流和大昭寺前磕头的香客,位置极佳。
  到了夜幕降临,如果还不想早早回家歇息,那么就到酒吧里,找人聊聊天,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吧。
  交通
  在拉萨市内行走
  拉萨市区面积不大,三轮车、出租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此外还有一些中巴车,也可以租辆自行车或干脆腿儿着转悠。
  中巴:这是市内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不论远近,车费一律每位2元,大部分路线的总站是藏医院,即大昭寺广场前,朵森格路及宇拓路交界。
  三轮车:市内随处可见,招手即停,通常只行走市内,每车可坐2人,车费约3--5元。一定要先谈好价钱再上车。
  出租车:拉萨的出租为清一色的桑塔纳轿车,由于特殊情况,暂未要求装置计价器。市内一律10元,如出城到较远的地方则上车前先议价。
自行车:许多旅行社、宾馆均有自行车出租服务,一般时租2元,日租20元。骑单车是最环保的游玩方式,但切记不要快,以免引起高山反应。下车游览时,最好把车停放在寄存处以免失窃。
公共汽车:拉萨市公共汽车不多。去北郊色拉寺,在宇拓路西段站点乘坐5路车,每人2元;去西郊哲蚌寺在北京中路东段坐3路车,票价3元;去东郊甘丹寺坐开往达孜县的中巴车,票价4元。
机 场
  坐飞机进藏,不仅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还能从万米高空眺望蓝天下无边无际的云海和云海中露出的雪峰,让人感受到陆地上根本无法领略的意境。
  拉萨贡嘎机场位于拉萨东南96公里的贡嘎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南岸,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现在能直飞拉萨的航线有成都、重庆、西安、西宁、北京。班次最多的是成都-拉萨航线,每天都有2-3个航班。
  机场距拉萨市区约100公理,经过几次修整,现在的路况非常良好,全程柏油路面,公路沿着雅鲁藏布江行驶,过曲水县后沿着拉萨河一直到市区,全程行驶约需1个半小时至2小时。
  从拉萨市内每日有班车往返贡嘎机场,票价为人民币35元。
  通讯、邮寄
  1、 拉萨市内的邮政局和电报大楼均可邮信件、包裹、规模较大的宾馆、饭店也有代寄服务。
  布宫广场旁边的拉萨市邮政局应该是拉萨最大的邮局,还有种类齐全的明信片出售。
  地址:布达拉宫东侧北京西路口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六 上午9:00-晚上8:00 星期日上午10:00-下午6:00
  2、电报大楼 地址:城东五岔路口 营业时间:上午8:00-晚上12:00
  3、西藏各个城市、县城的IP话吧众多,一般是0.30元/分钟。
  拉萨常用电话
  区号:0891
  盗警
  110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6332462
  火警
  119
  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98120
  急救
  120
  西藏自治区民航咨询电话
  6833446
  电话障碍台
  112
  西藏自治区客运站咨询电话
  6824469
  电话查号台
  114
  西藏自治区税务投诉电话
  96555
  电话信息台
  168
  西藏自治区旅游投诉电话
  6833476
  话费查询台
  170
  消费者投诉电话
  12315
  西藏自治区消费者协会
  6324732
  边境证和进藏手续
  在西藏如何办理边防证
  如果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凭身份证就能进入西藏了,但是西藏地理位置特殊,很多地方,还必须持有《边防证》才能进入。
  当然,办边防证最好还是提前在你的身份证所在地办好,那样不仅手续简单,费用也很低廉。在边防证上选择填写你打算去的那些属于边防管制的地区名称,如果你的行程中含有可变因素,那就干脆把可能到达的所有地区全部写上,以免因为漏写而给旅行造成麻烦。
  如果你没有事先办理边防证,在拉萨办要比在日喀则办便宜得多,一个证在这里各种费用加起来是30多元,到了日喀则据说就到了100多。不过如果你还能回到当地的话,这笔钱还可以退回来,因为其中最大的部分是押金。此外,在西藏办理需要持驻藏单位的介绍信。
  在拉萨办边防证要去两个地方。先去拉萨市公安局(小昭寺路北的十字路口往东即是),凭身份证及介绍信办一个开边防证的介绍信。然后再去武警边防总队办边防证,费用八元,另交押金三十元,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可退押金。
  西藏需办理边防证的旅游地点
  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 萨嘎县 定日县 康马县 吉隆县
  亚东县 岗巴县 定结县 聂拉木县
  西藏山南地区: 错那县 隆子县 洛扎县 浪卡子县
  西藏林芝地区: 米林县 郎县 墨脱县
  西藏阿里地区: 普兰县 扎达县 日土县 噶儿县
  境外人员赴藏旅游规定
  1、取消港澳地区人员进藏旅游必须提供“旅藏确认函”的规定。港澳游客持“港澳同胞回乡证”(1998年以前签发,有效期10年)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均可赴藏旅游。港澳游客在藏旅游期间,仍需入住涉外定点宾馆、饭店,并严格执行有关涉外宾馆、饭店散客登记及向属地公安机关汇总报告的制度。
  2、港澳游客进入西藏边境管理区旅游,按照《西藏自治区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管理,由西藏自治区的旅行社组织接待,到自治区边防总队申领《边境通行证》。
  3、取消境外游客进藏旅游必须5人以上成团的规定。但境外游客赴藏旅游仍须由国内指定的旅行社或散客中心接待,无接待单位的境外散客不得进藏旅又。其他境外人员进藏旅游事宜仍按原来规定办理。
  其他
  拉萨的户外店遍地开花,至于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假货奇多,而且价格混乱,尽量选择那些比较有名的正规的品牌店。
拉萨与内地相差2小时,天亮大概7点左右,完全天黑要8点半。
  漫游西藏
  西藏的旅游格局,是从拉萨向外辐射到日喀则、山南 、那曲、阿里、林芝和昌都六个地区,并形成了几条主要的线路。
日喀则、珠峰、樟木
 线路:拉萨—江孜-日喀则—拉孜-定日—樟木
  看点:雅鲁藏布江上游,羊卓雍湖,宁金抗沙雪峰(7206米),宗山抗英遗址,白居寺,帕拉庄园,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热拉雍仲林寺,萨迦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希夏邦马峰(),绒布寺,洛子峰(8516米),卓奥友峰(8201米)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内分布有10余个小岛,湖面海拔4441米,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平方公里,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样,因此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羊湖属低浓度咸水湖,每年11月中旬开始封冻。湖中盛产高原特有种鱼,同时也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每逢冬季群鸟南徙至此。
  在羊卓雍湖偏西的南岸,浪卡子县城往北约10公里处,有著名的桑丁寺。桑丁寺有长达300多年的历史,其活佛转世传承制度已延续了十二世,属噶玛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即“白教”)值得一提的是,它是西藏唯一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庙,寺庙里除了主持以外都是男僧侣。
  提示:
  1、从拉萨出发,过曲水大桥,往左转是去贡嘎机场,往右走就是去羊卓雍湖的道路,路的右边可以看到羊湖电站。羊湖与雅鲁藏布江相隔一山,最近处仅宽6公里,但两者的水位高差竟达800余米,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就坐落于此。
  2、在到达羊卓雍湖之前需要翻越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一过山口就可远眺羊湖和宁金抗沙峰。
  3、羊湖边有食宿点和度假村可以用餐和休息
  热拉雍仲林寺
  热拉雍仲林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奴马乡玉拉杰山麓,是目前西藏境内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一座苯教寺院。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法王松赞干布时期,被毁后于1834年再次修建。
  杜康大殿是寺庙主要建筑,也是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中供奉有苯教祖师辛饶、本寺创始人绛衮•达瓦坚赞等佛像。“卓康”(修行殿)内供奉有一座绛衮•达瓦坚赞的铜质镀金小灵塔,据说塔内珍藏着他的手、脚和他使用过的法器。
  每年的藏历元月、4月份、5月和8月,都有答辩活动,通过答辩的方式考出“仲让巴”学位。该寺在苯教中的地位显赫,苯教各寺堪布均须该寺委派。
  提示:关于苯教
  从严格意义上讲,苯教是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它保持着一种古老的宗教文化形态,而且带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及其藏民族自古以来始终没有摆脱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世俗文化一直融合在宗教文化之中,两者没有鲜明的分界线。
  总之,生根于藏族古代社会里的苯波教,经历了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崇拜天、地、日、月、星辰、雷电、山川等自然现象的自然宗教,发展成为一个有比较成熟的经文以及系统化的教规仪礼的人文宗教。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萨迦县奔波山上,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发现奔波山南侧的-山坡,土呈白色,光泽中现出瑞相,于是就出资建起了萨迦寺。
  萨迦寺建筑在仲曲河两岸,故称萨迦南寺和萨迦北寺,全寺共有40余个建筑单元,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寺院建筑群。
  提示:
  由于远离中尼公路,这里的生活条件和物资供应条件明显要差一些,街头的饭馆很少,旅店的设施也大多简单。
  珠穆朗玛峰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2005年10月经过重新测量得出最新高度,海拔8844.43米。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地处中尼边界的东段,北坡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珠穆朗玛”,藏语意为“神女第三”。山峰上部终年为冰雪覆盖,呈金字塔状。
  珠穆朗玛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故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珠峰脚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各种冰川地貌分布广泛。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它是所有登山者们向往的地方,它的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三面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分布着众多冰川。这里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9月初至10月末,这两段时间是登山的最佳季节。此时海拔8000多米高处的风速较小,而且很少有雨雪。但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实际上的好天气总共加起来也不过20天的时间。
  提示:
  1、不要在冬天或者7、8两个月来看珠峰,因为那时通常不是天气不对就道路不对。
  2、没有直接到珠峰大本营的班车,所以一般都是从拉萨包车前往。
  3、去珠峰必须办边境通行证,办证时填写的前往地点是聂拉木县樟木
  4、到达登山大本营后,去冰塔林大约需走4-6小时。
5、注意环境保护,在珠峰自然保护区沿路的每一住宿地都有垃圾箱,甚至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也设有2个黑色的大垃圾箱。
  绒布寺
  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海拔4980米。尽管称不上多么古老,但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整个绒布寺依山而建,一共五层,现在仍在使用的只有两层。
  以前,绒布寺的僧人们主要是靠香火钱度日,而现在僧人们已经开始开办招待所挣钱了。在登山旺季,通常全部都爆满,很难住进去。珠峰大本营附近过去唯一能够提供游客住宿的地方就是绒布寺,住寺庙旅店,条件较差,但便于观看珠峰早晚景色。
  提示:
  1、 绒布寺是观看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之一
  2、 从这里出发到珠峰大本营大约8公里的路程,步行需2小时,坐车只要15分钟
  3、 如果在珠峰大本营住宿,要带好自己的野营装备。
  中尼纽带—樟木
  樟木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与友好邻邦尼泊尔王国山水相连,隔波曲河相望,海拔2400米,是西藏新兴的边境城镇。
  樟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森林茂密、悬崖峻峭、瀑布飞泻,一派高山峡谷景观,是一座风景优美、景色秀丽的边城。过去这里只是一个小山村,有一条经商通道,人烟非常稀少。自1965年修通了拉萨至加德满都的中尼友谊公路,便利了两国人民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也使樟木口岸得到繁荣发展,并成为国际旅游的通道。
  从樟木口岸到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只有110公里,乘坐汽车半天即可到达。这里边民互市贸易十分活跃,镇上六成以上的住房都从事经商活动,尼泊尔边民在镇上经商的也越来越多。
  樟木镇有常住人口3000多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夏尔巴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也通用藏文。以前夏尔巴人就在樟木口岸以当背夫为主,现在有的种田,有的经商。但因为日益增多的旅游者的需要,还有些人仍然从事背夫的工作。
  樟木是一座集边贸、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城镇。这里交通方便,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保障,海关、银行、工商、邮局、宾馆、饭店、学校和居民楼均依山而立,错落有致,是西藏目前最大的边贸中心口岸。
藏北阿里(新藏线)
线路:分阿里北线和南线
  1、阿里北线 拉孜-措勤-改则-革吉-狮泉河-塔钦
  2、阿里南线 萨嘎-仲巴-巴噶-塔钦
综述:
  线路艰辛漫长,但却充满魅力。要经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高原,沿途有很多美丽的湖泊和皑皑雪峰,有扎达土林,古格遗址,神山岗仁波钦,圣湖玛旁雍错,纳木那尼峰、班公错、东嘎皮央石窟壁画遗址等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
  阿里的年平均气温19℃,日均温差很大,8月白天气温为10℃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雨量集中在5-9月份。因此,每年的5-7月初以及9-10月适宜游览。
  南线是去岗仁波齐神山最直接的一条路,这条路是汽车自然压出来的无人整修。过去逢雨季时,车子很容易在过河的时候熄火或陷车。现在主要的河流小溪上都架起了水泥公路桥,不大会出现陷到河床里几天出不来的情况了。
  神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海拔6638米,是冈底斯山的主峰。这里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苯教更是发源于此。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
  冈仁波齐周围共有5座寺庙。年日寺为转山第一站,以后依次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称幻变寺)、江扎寺和赛龙寺。这五座寺庙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并留存有丰富的雕刻、塑像、壁画等文物,但如今都程度不同地毁坏了。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
  提示:
  1、去神山一定要办边境通行证,在巴噶会有检查站查证。
  2、在神山可以住宿的地方是山下的小村—塔钦(Darchen),很多人也称它叫大金寺,这里不通班车,只能搭顺风车或是包车。
  3、塔钦,海拔4560米,是过往旅行者的落脚点,同时也是转山的起点和终点。有几家简陋的餐馆和商铺,可买到方便面、饼干和一些日用百货。
  4、冈底斯宾馆是当地最著名的旅店,也是条件相对最好的,院子内用水泥砌了一些平台供搭帐篷。旁边是神山招待所,再上面不远有个停车场,里面有一排房子也可以住宿。
  5、冈底斯宾馆东门外就是神山下著名的拉萨饭店,门口用英文标着“Lhasa restaurant”,其实只是一个帐篷饭馆。饭馆主人是一对教师,这里简简单单,但却是神山下最好的饭馆,价格也公道。
  圣湖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天气晴好时湖水蔚蓝,白云雪峰倒映其中,远山隐约可见。
  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据说这是为纪念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佛教战胜了当地本教所取的名字。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玛旁雍错,佛教经典中将其称为“世界江河之母”,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
  信徒们认为,这里的圣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为人生最大幸事。印度人对玛旁雍湖的敬仰之情还由于印度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玛旁雍湖。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纳木那尼峰,藏语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海拔7694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要高峰之一。它就坐落在玛旁雍错旁边,隔湖与北面的冈仁波钦峰遥遥相对。
  提示:
  1、大金东南30公里处即乌寺山脚的小村,是来圣湖可落脚的地方。村子很小,没有饭馆,只有村内的小旅店内提供简单的饭菜,故行前最好自带些方便食品。
  2、环圣湖约60公里,转湖需时2-3天,沿途有寺庙可供住宿。
  鬼湖拉昂错
  与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的是咸水湖拉昂错(Lhanag-tso,又名Rakshas),海拔4573米。拉昂错湖水呈深蓝色,周围没有任何动植物,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故称“鬼湖”。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玛旁雍错和东侧的拉昂错分开,有一道水渠(Ganpa Chu)连接两湖,虽然一向都是干的,但是当地人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水从玛旁雍错流进拉昂错,同时会有一条金色的和一条红色的鱼游进拉昂错,这样鬼湖的水以后就也会变得像玛旁雍错一样的清甜了。偶尔在特别特殊的年份,水大的时候,的确有水在水渠里流动。
  在从神山或圣湖去普兰的时候会有很长的一段路是在鬼湖旁边,道路距离湖边只有不到1公里。由于湖色异常的美,所以有些旅行者喜欢走到湖边看个究竟,其实湖边什么也没有。
科加寺
  科加寺是从尼泊尔进入普兰的必经之路,经常有许多衣着怪异的异域游客光着脚、提着小铁筒从这里经过,这些人多是来参拜神山圣湖的外国修行者。
  科加在藏语中是“定居”之意。其初建年份已难以考据,科加寺规模很小,殿堂内的壁画和布置,由于年久失修,难免有点斑驳。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儿却散发着一种原始、古朴的味道。
  附近的科加村是个具有田园风味的小村庄,距离普兰县城19公里,需要包车前往,路途崎岖,雨季时很难通过,但是沿途的景色相当不错。
  扎达土林、托林寺
  从狮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里进入象泉河谷,便抵阿里扎达县。这里有著名的土林地貌风光,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形态各异,高低错落达数十米,行进其间,神秘而趣味盎然。
  土林环抱的托林寺为西藏名寺,是古格王子益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位于扎达县城西北隅,距离武装部招待所约300米,徒步即可到达。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在藏族历史上,托林寺的地位举足轻重。完好时的托林寺规模宏大,汇集印度、尼泊尔和拉达克三地的建筑风格,而今已很难从遗存的断墙残塔窥见当初的规模格局了。
  有900多年历史的托林寺历经了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近年来不断重修,主殿已恢复原样,可以看出其设计布局基本是依照桑耶寺的样子。大殿内的壁画保存完好,仍栩栩如生。建议你最好带上手电欣赏,因为殿内灯光比较暗淡。
  托林寺旁的象泉河谷里,有一列长达数百米的上百座佛塔遗迹。另外,在河谷观看扎达土林壮观迷人的日出和日落也是难得的享受。
  古格王朝遗址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逐渐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王朝被推翻。后古格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才又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它还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除几间寺庙外,全部房舍已坍塌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山顶的护法神殿壁画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泼辣,用彩强烈。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狱之苦,各式刑法惨不忍睹。边饰则是一长排数十位裸空行母、妩媚优雅,仪态万方,无一雷同。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提示:
  1、古格遗址位于扎达以西20公里处,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如果不是包车前往,就只能等待去扎不让村的便车或军车了,从村子往西1公里就是古格遗址了。
  2、山顶有一座坛城殿,要参观需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
  3、干尸洞在一岩壁之下(可让看门人带路),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关于干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
  东嘎皮央石窟壁画遗址
  这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的,位于扎达以北40公里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
  东嘎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古格王国”遗址西北约40公里。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公里,俨如蜂巢。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集中在东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
  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众多的西藏历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
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画中还有些异国他乡的人物、图案、造型。壁画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经久犹新,毫无褪色。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传故事、说法图等,还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各种天女图案最多,造型生动,变化丰富。
  位于东嘎遗址以北的是皮央石窟群,也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山上散布约1000个洞窟,其中一些虽已塌毁,但总的规模比东嘎还要大。
初步考证,东嘎遗址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建于10世纪,一度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为保护这两处奇观.东嘎、皮央洞窟目前尚未对外开放。但可向扎达文化局联系参观安排事宜。
  班公错
  位于中印边境的班公错是著名的“天鹅湖”,湖心的鸟岛汇聚了无数高原上特有的珍禽。  “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湖”,意为“长脖子天鹅”。
  班仅湖位于日土县城以北10公里的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处,高山之间的槽谷内。湖区面积604平方公里,水深50米,长150公里,最窄处只有5米。东面三分之二的面积属中国领土范围,余下西面三分之一则属于印度。十分特别的是,湖在中国境内的部分是淡水,物产丰美,水质洁净;而在克什米尔境内就成了咸水。
  班公错岸边只有一个码头,解放军军舰在湖面巡逻,但周围几乎无人居住。湖中盛产一种名为裂腹鱼的无鳞淡水鱼,湖中心有鸟岛,夏季有数以万计的棕头鸥来此繁殖。
  高原上的淡水湖泊生机蓬勃,这里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偶尔会在湖边出现罕见的野马群。,也可以上鸟岛看成片的鸟窝、鸟蛋,观赏海鸥和斑头雁。需要提醒的是,岛上的鸟蛋是受保护的,绝对不可以带走。
  提示:
  1、可以租船在湖中游览
  2、湖边有客栈和饭馆,码头的游船也属于这家人
  3、若天气好,也可以选择在湖边搭帐篷。
山南线-雅砻文化
线路:拉萨—泽当
  看点:
  雅砻河谷风景名胜区,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青朴修行地,扎塘寺,藏王墓,拉姆纳错圣湖
桑耶寺
  桑耶寺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美称,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建造于大约公元8世纪中叶的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它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
  桑耶寺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奇特。据说是仿照古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黎寺为蓝本而建的,全寺的建筑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由一座藏、汉、天竺三种风格的三层“邬孜大殿”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邬孜大殿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整个寺庙的建筑布局又和密宗的曼荼罗(坛城)有几分相似。
  提示:
  1、拍摄桑耶独特的圆形造型的最佳地点在桑耶寺前面的海布日神山顶上
  2、从拉萨搭乘开往泽当的便车,在桑耶渡口下车;也可从泽当镇坐车到渡口,距离泽当约30公里。下车后乘机动船横渡雅鲁藏布江,当然也可感受一下乘坐羊皮筏的乐趣,上岸后再坐货车到桑耶寺门口。所有费用最好在上车和上船前先问清楚,以免被讹诈。
  4、 晚上可在寺庙内借宿,寺内有一间小旅馆,散铺价格在15-40元/人不等,但饭菜一般。
  青朴修行地
  青朴修行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寺东北方向8公里处的瑞山的山腰,海拔4300米。
  青朴三面环山,南面正对着雅鲁藏布江的宽广河谷。由于深居大山深处,且青朴修行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溪流潺潺植被茂密。远处几公里外网状的河道和江边巨大的沙洲清晰可辨,是一处风景气候俱佳的地方。或许正因如此,历代以来众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将这里当成修身悟法的圣地。
  据传说,青朴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台和108处神泉,历史上曾在此修行过的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藏王赤松德赞和“桑耶七觉士”之一后来成为著名的金刚乘大师的白若杂那,也在此处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圣迹,最主要的是位于山顶的莲花生修行洞格乌仓和下面的措杰洞、法王洞、鲁堆琼钦洞。
  青朴山上下,还密布着许许多多的石雕像,造型古朴典雅,传说这些雕像都是从石头上自然显现出来的,因此又叫“然炯”,翻译过来就是“天然形成”的意思。
  提示:
  1、到青朴的路况很差,桑耶寺早上有东风大卡车搭载朝山的老乡去青朴,但只在节假日时才每天都有车。或者也可以徒步前往,但会非常辛苦;最好的方式是乘车上去,徒步下来。
  2、最好在去青朴前先看一些有关青朴的资料,以免面对满山的圣迹甚感茫然。
  3、山腰的佛堂旁有一个可以提供简单住宿的小招待所,还有个小卖部,出售有罐头、饼干、方便面一类的东西。或者也可以自己搭帐篷住。
  雍布拉康
  扎西次日山顶的雍布拉康,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藏语是“母鹿后腿上的宫殿”的意思。“雍布”在中是母鹿,就是指扎西次日山形像一只静卧的母鹿。
  传说雍布拉康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曾是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才将王都迁往拉萨。据说文成公主远嫁到西藏后的第一个夏天就是在雍布拉康度过的。
  自第一代聂赤赞普以来,历代赞普皆以苯教为护国教,直到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时期。传说有一日天降“神物”于雍布拉康的顶上,内有经书、法器和咒语,当时不明其为何物,于是就把它供奉起来。许多年后才有人识出其中的《诸佛菩萨名称经》等珍贵经卷,自然这里也就成了佛教圣地,成为许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
  提示:
  雍布拉康离泽当镇南大约十余公里,镇上有许多出租车、机动三轮车都可以前往。以前这条路是土石路面,颠簸而且土尘飞扬,如今已是平整的柏油路了。山脚有老乡出租马匹供骑乘上山,或徒步爬山也就二十分钟左右。
  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泽当镇南郊外两公里处的贡日山南麓,吐蕃时期西藏的第一座佛堂就建在昌珠寺。传说莲花生大师和米拉日巴大师等著名的佛教高僧都曾在昌珠寺附近修行过,使得现在昌珠寺一带仍为许多佛教信徒的朝圣圣地。
  藏语中“昌珠”的意思是“鹰鸣如龙吼”。传说建昌珠寺的地方以前是一个湖泊,湖中常有一五头怪龙作乱,松赞干布为除此害,亲自变成一大鹏鸟与怪龙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最后将妖龙的五个头都啄了下来。由此便以“昌珠寺”命名,以纪念松赞干布降伏妖魔。
  昌珠寺最为声名远播的是它的镇寺之宝—珍珠唐卡,是一幅用珍珠串起为线条绘出的“观世音菩萨憩息图”,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的乃东王的王后出资制成的。唐卡画面长为2米,宽1.2米,上面共计镶嵌着珍珠29026颗,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可说是价值连城,值得为此专程前往欣赏。
提示:
  1、保存珍珠唐卡的房间在大殿楼顶二层最靠后的一间房里,有时游客稀少时那间房是锁着的,需要去找管钥匙的人将门打开。
  2、昌珠寺距离泽当约6公里,步行约一小时。
藏王墓
  藏王墓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是公元7-9世纪各代吐蕃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85平方米。是西藏保存下来的最大规模的王陵,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都长眠于此。
  墓群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整个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个墓址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墓顶呈平顶形,与内地馒头形封土截然不同。藏王墓究竟有多少座?众说不一,由于长年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位于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不易辨认,从现在看到的封土堆似为九座。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松赞干布墓。
藏东林芝、昌都地区
线路:拉萨—林芝-波密(延伸线可至昌都,再出四川、青海;另一延伸至芒康出云南)
  看点:巴松错、布久喇嘛林寺、林芝巨柏林、神山色季拉、尼洋河、苯日神山经幡林、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
巴松错
  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湖水清澈,风光旖旎幽静。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岛上有一宁玛派寺庙“错宗工巴寺”,面积不足200平方米,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湖南岸有“求子洞”,在一块大石上有个小洞,洞中有一圆形突出的石头,整个造型形似女性生殖器。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莲花生修行洞”,湖西岸是“格萨尔王试箭处”。
  巴松错风光、如诗如画的风光与动人心弘传说交织的一个通灵隐秀的所在。
  提示:
  1、巴松错位于国道318线旁,距离工布江达县城50多公里,交通方便往来车辆很多。
  2、岸边有度假村可供住宿餐饮,但价格昂贵
  3、巴松错最好的季节是秋天,周围的山野色彩丰富层林尽染
  布久喇嘛林寺
  布久喇嘛林寺属宁玛派(红教),是林芝地区最大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场所。
  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东南30公里的布久乡,坐落在一个清幽的山坳里。寺庙三面环山,面对着尼洋河谷地。据传是宁玛派创始人素尔濯普巴的弟子所建,距今500多年的历史。
  寺庙依山傍水,为土木结构,是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在西藏寺庙的建筑中并不多见。整个寺院形状内呈正四角,外底层屋檐共有二十角,第二到第三层屋檐为八角,佛殿高20余米,内径10余米,上覆金顶,呈塔形,四面墙体分以白蓝红绿四色涂之,非常漂亮。寺内有著名的莲花生大师践石遗迹,寺内精美的壁画也堪称藏东一绝。
  寺庙门口两侧分别供奉有木制的男女生殖器,高一米有余,造型逼真古朴。生殖崇拜最早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如今在各地藏区,尤其是西藏的林芝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生殖崇拜的古老习俗。生殖崇拜原多出现于本教地区和寺庙内,后宁玛派密宗在自身教义的基础上,吸收了苯教的部分教义,于是也将生殖器图腾供奉在寺院,以达到避邪和镇伏妖魔的作用。
  寺庙的另一特殊之处是尼姑和喇嘛共处一寺,共同在经堂里诵经作课,这在西藏的众多寺庙中实属罕见的。
  鲁朗林海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崐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夏季,清风吹崐拂,翻起金色的麦浪;秋冬季节,鲁朗除了山腰的松树青葱不凋,崐两侧山脚的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弥漫满天的红霞。举目辽望,尉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时而象奔驰的骏马,时而又恰似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象少女婀娜多姿,象小伙热情奔放。
  远处,皑皑白雪婉如厚厚的棉花,温暖地滋润着座座裸露的山峰;绵延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一层嫩绿的草甸,大草甸中零星点缀着藏式民居,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咀嚼着可口的青草,戏嬉追逐。在这里,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雪山、林海、田畴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还是人大副委员长崐蒋正华说得好,“雪山林海,云涛彩霞,一岭四季,十里九景,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沃野万顷,清泉百转。”置身于这鸟语花香的景区,晃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
  墨脱,雅鲁藏布大峡谷
  从米林县到墨脱县境内的长达493.6公里,最深为5382米的大峡谷,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围绕南迦巴瓦峰作了个马蹄形拐弯,景象壮丽,闷雷般的轰鸣声响彻整个峡谷。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峡谷。而且整个峡谷地区道路艰险,冰川、泥石流、绝壁、陡坡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有些区域至今没有人的足迹。
  “南迦巴瓦”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主峰海拔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誉。其雄险的山体和变幻莫测的气候,使它直到1992年才被中日联合登山队征服,至今它仍是世界各国登山组织向往的目标。
  墨脱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前流经的我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还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这里只有夏秋季融雪的几个月里才与外界交流。由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环境恶劣、灾害频仍,构成人们很难跨越的屏障和鸿沟,使墨脱成了高原上的"孤岛",远离现代社会的"世外桃源"。更被外界传为一个神秘之地,被佛教徒们称为“白隅白马岗”,意为“隐秘的莲花圣地”。
加拉白垒峰,海拔7234米,与南迦瓦峰相距20公里隔江对峙。其顶部比较平展,常年被冰雪覆盖,地势陡峭,雪崩十分频繁。于1986年10月31曰被首登成功。
  徒步线路:派乡—多雄拉山—背崩—墨脱—扎曲—排龙
  说明:
派乡至墨脱段,为进入墨脱县城的主要路线,此路线整体特色突出,涵盖大峡谷地区的几乎全部各方面的特色及情况。
  每年8至10月为往县城运送物资的黄金季节,多有民工出入此线。这一段基本属于“有路而行”,安全系数较高。而对于打算继续深入大峡谷来说,可以此段行程检查自己的体能、毅力和适应性。
  此整条路线最为经典,但气候也最多变,路况复杂,路线长,因此也非一般旅游者可以从容胜任的。路线总长为320KM左右,在气候、路况、身体、通行检查等因素都很顺利的情况下,徒步约耗时14至16天,但往往会因为各方面原因而延误几天甚至十几天的行程。
  通行问题:此路线在汗密、背崩、墨脱、加热萨、甘登几个地方都会检查边境通行证及身份证,但如没有相关单位的证明信、介绍信,某些路段是禁止通行的。


所有跟帖: 

可以想象10年以后西藏成为一个富裕的地方 -内行看热闹- 给 内行看热闹 发送悄悄话 (38 bytes) () 07/19/2006 postreply 08:10: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