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层面
当然有其实践方面的。中国传统上的实践的根本是道是一切合一的,所以个人与集体是不会冲突,所以中国以往只有社会而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 - 因为国家就代表着对立和斗争。而西方文化中一直贯穿着斗争和对立,所以需要集体主义。
“圣经并没有真正主张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哪个是正确的意识形态”?基督教要求的团体生活是与家庭有冲突的,是要求教徒服从集体而非家庭,更不要说个人。引用一段话,可以看看集体主义的出处,而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经典是找不到的。
在基督教势力下,个人所负宗教的义务,是远超过家族的要求。教会的凝结力,是以家族的凝结力为牺牲的。《新约》里有两段文字,其所表现之伦理观念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悖之甚,使得现今通行的汉译本不得不大加修改。其一段记载耶稣说“假若任何人到我这里,而不憎恶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一己的生命,他就不能做我的门徒。”又一段记载耶稣说“我来并不是使世界安宁的,而是使它纷扰的;因为我来了将使儿子与他父亲不和,女儿与他母亲不和,媳妇与他婆婆不和”(以上两段并见韩亦琦氏新译本)。(中略)基督教一千数百年的训练,使得牺牲家族小群而尽忠超越家族的大群之要求,成了西方一般人日常呼吸的道德空气。后来(近代)基督教势力虽为别的超越家族的大群(指民族国家)所取而代;但那种尽忠于超越家族的大群之道德空气,则固前后如一。(张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思想与时代》第十一期。)
“以“忠、孝、仁、义”等理念构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只是现代人以自己做作的习惯看古人得出的结论。中国古人是没有什么“构建关系”之类的想法的,其实只是顺应人与人之间自然的关系而已,所谓的无为。西方的哲学是意识中的思维中有意得出来的,而中国的传统则是建立在深刻的观察上有所引导的自然秩序,而并非从有意的思维中想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