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还跑到中国推销笔算技巧呢!要知道,当时中国私塾的幼童,都会用算盘玩加减乘除了。 知道算盘吗?zt
在电子计算器普及前,这就是计算机!需要怎样的数学理论基础,才能发明这样的计算工具!
就在三十年前,在儒家文化圈,典型如中、日、韩,人们主要依靠算盘,轻松高效地进行复杂的计算工作。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也可以完成西方高中、甚至大学生才能做的计算工作。
古代中国数学如何?
数学不行,还要高谈什么“科学”,那一定是脑袋有问题!
明朝中国,需要利玛窦来推销的“几何学”?在中国,利玛窦除了好好学习,当小学生,还能干什么?
古人著述,皆惜墨如金,所以,西洋人称为“皇冠上的明珠”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沈括懒得谈,因为太小儿科了,宋朝私塾里的孩童都懂。
直到利玛窦去世,欧洲人都还没有人涉及沈括研究的“隙积术”问题呢!
某些不学无术的专家,一边胡说中国自古不科学,一边把一个靠行贿、欺诈混江湖的利玛窦吹成神仙一般。
因为对西方历史的无知,不学无术的专家们宣称,利玛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天文学知识。事实上,西方自古就没有天文学,直到中国明朝灭亡,整个欧洲,连天文台都没有!而且,荒唐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连罗马帝国的儒略历的历史,都是伪造的!(详情点击:1、罗马帝国有历法吗?;2、利玛窦,一尊建立在沙漠上的洋牌坊)
如此不堪的西方,哪来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利玛窦之流到了中国,除了当小学生,便是当小偷,偷偷地把中国的一切知识,运到西方。其结果是,引发了西方的启蒙运动---全面学习、模仿中国的运动。
五
明朝末年,西洋和尚利玛窦手捧《几何原本》,到中国来推销,遭到中国的士大夫冷遇。
这到底为什么?因为,一方面,这很可能是从中国抄袭的;另一方面,千年前唐代国子监的数学教材“算术十经”,就比这高深多了。
要说清算术十经,太复杂。
宋代学者沈括,比利玛窦早五六百年。为了论述简便,我直接引用的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的三段话:
【“造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所撰。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拱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荷辇十二人:前二人曰前竿,次二人曰前絛,又次曰前胁;后一人曰后胁,又后曰后絛,未后曰后竿。辇前队长一人,曰传倡;后一人,曰报赛。)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谓下分。其书三卷。近歳土木之工,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审方面势,覆量高深远近,算家谓之“叀术”, 叀文象形,如绳木所用墨斗也。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谓不可以形察,但以算数缀之而已。北齐祖暅有《缀术》二卷。”
“算术求积尺之法,如刍萌、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之类,物形备矣,独未有隙积一术。古法,凡算方积之物,有立方,谓六幂皆方者。其法,再自乘则得之。有堑堵,谓如土墙者,两边杀,两头齐。其法并上下广,折半以为之广以直高乘之,以直高以股,以上广减下广,余者半之为勾。勾股求弦,以为斜高。有刍童,谓如覆斗者,四面皆杀。其法倍上长加入下长,以上广乘之;倍下长加入上长,以下广乘之;并二位,以高乘之,六而一。隙积者,谓积之有隙者,如累棋、层坛及洒家积罂之类。虽似覆斗,四面皆杀,缘有刻缺及虚隙之处,用刍童法求之,常失于数少。余思而得之,用争童法为上位;下位别列:下广以上广减之,余者以高乘之,六而一,并入上位。假令积罂:最上行纵横各二罂,最下行各十二罂,行行相次。先以上二行相次,率至十二,当十一行也。以刍童法求之,倍上行长得四,并入下长得十六,以上广乘之,得之三十二;又倍下行长得二十四,并入上长,得二十六,以下广乘之,得三百一十二;并二位得三百四十四,以高乘之,得三千七百八十四。重列下广十二,以上广减之,余十,以高乘之,得一百一十,并入上位,得三千八百九十四;六而一,得六百四十九,此为罂数也。刍童求见实方之积,隙积求见合角不尽,益出羡积也。履亩之法,方圆曲直尽矣,未有会圆之术。凡圆田,既能拆之,须使会之复圆。古法惟以中破圆法拆之,其失有及三倍者。余别为拆会之术,置圆田,径半之以为弦,又以半径减去所割数,余者为股;各自乘,以股除弦,余者开方除为勾,倍之为割田之直径。以所割之数自乘倍之,又以圆径除所得,加入直径,为割田之弧。再割亦如之,减去已割之弧,则再割之弧也。假令有圆田,径十步,欲割二步。以半径为弦,五步自乘得二十五;又以半径减去所割二步,余三步为股,自乘得九;用减弦外,有十六,开平方,除得四步为勾,倍之为所割直径。以所割之数二步自乘为四,倍之得为八,退上一位为四尺,以圆径除。今圆径十,已足盈数,无可除。只用四尺加入直径,为所割之孤,凡得圆径八步四尺也。再割亦依此法。如圆径二十步求弧数,则当折半,乃所谓以圆径除之也。此二类皆造微之术,古书所不到者,漫志于此。”】
第一段,讲的是“几何”知识的应用问题,简要介绍了宋代流传的一部房屋建筑学专著《木经》,即几何学成熟地应用于实际的书。
换句话说,宋朝的普通木工,都精通某些人以为高大上的几何学。
第二段,讲的是当今的“数学”问题,说的是:最晚在宋代,数学已经细化为两大专业:一为“审方面势,覆量高深远近”的叀术,为几何学;一为“不可以形察,但以算数缀之”的缀术,为代数学。
换句话说,中国数学早已进入高大上的轨道了。
第三段,讲的是各种复杂的几何学问题:刍萌为楔形体;鳖臑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锥体;阳马为四棱锥;立方为正方体;罂为腹大口小的容器;隙积术则是研究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问题-----用代数学解决几何问题----在算术十经中,这种趋势就越来越明显。
这就是说,中国的数学,早已大大超越“几何学”,进入数学发展的新阶段了。这,不正是世界数学发展的方向吗!
贬低中国古代几何学如何差,很容易;否定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客观成就,那就难了。
根据史书记载、现实的历史遗存,可知,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广泛使用“几何学”来治理国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了。
绘制地图、统计人口,合二为一,即为版籍,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兴建水利工程,以利于灌溉,改善交通,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
实现这两项,仅仅捧着《几何原本》吹牛皮是不行的,那得真功夫。
先说地图。
中国有个著名的成语:图穷匕首见。这个图,指的就是地图。
《汉书.地理志》曰: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而太昊、黄帝之后,唐、虞侯伯犹存,帝王图籍相踵而可知。......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中国从黄帝时代,便开启了划野分州,随即诞生了图籍,即地图和人口统计数据,实现了规范的社会治理。秦朝据此设郡县,汉朝据此设十三州、置刺史。
唐贾耽《进九州图并别录通录表》:
【“臣闻楚左史倚相能读《九邱》,晋司空裴秀创为六体;《九邱》乃成败之古经,六体则为图之新意。”】
地图绘制,需要怎样的科学基础?
第一,动辄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图,是测绘出来的吧?
第二,等高线地图,测绘也还比较复杂吧?
第三,地图有比例尺、坐标图吧?
如此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 某些不读书的专家学者不妨说说,完成上面的地图,需要怎样的“几何学”理论与实践?
再说水利工程。
《史记.河渠书》说:
【“自是之后(指大禹治水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騑,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司马迁说,自大禹治水以来,中国的各种水利工程不断。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南方的吴国、楚国,到东方的齐国,从北方的三晋,到西边的秦国,到处都有大型的、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
实施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需要怎样的科学基础?
第一,开工前,要不要做好地质地貌的勘测?
第二,设计前,要不要准确掌握各地地势、各大水系的水位高低?
第三,决定上马前,要不要做好工程量的估算?
如此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某些不读书的专家学者不妨说说,完成上面的工程,需要怎样的“几何学”理论与实践?
上面的例子,无须进行“双盲实验”了吧?
那么,请问:古代中国数学,行不行?
古代中国的科学,是基于实践验证的东西,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既不是吹牛皮吹出来的,更不是用来吹牛皮的。
请鼓吹“李约瑟难题”、西方自古科学的专家,尽快给出同时期西方的同类图片、实物、文献,不要老是捧着来历不明的《几何原本》吹牛皮。
如果坚持让不读书的专家拿出西方古代的实证来,那才真的成了:李约瑟难题!
如何基于实证来造谣?嗯,这才是“叙拉古之惑”!
七
意料之中的是,不读书的专家又要开始玩套路了:中国自古科学,鸦片战争中,怎么被洋大人打成那个熊样?
不读书的专家,都是希腊罗马教徒,狂热的宗教徒的逻辑水平自然是低于小学生,尽说一些智商堪忧的话!
有一位科学院院士的孩子,念中学时,数学总是考不及格。遇上这种事儿,按照不读书的专家的逻辑,便是:这孩子的父亲,一定数学很差,根本不是科学院院士。
有一位武林高手,因为连拉了几天的肚子,昨天被人给打败了。遇上这种事儿,按照不读书的专家的逻辑,便是:这人不是武林高手,从来就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人。
可见,不读书的专家,满脑袋浆糊。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受西方欺负的历史,不过百余年。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仅仅是一会儿的功夫。
凭这一会儿,就能断定中国自古不行?就能断定西方自古牛逼?
没人否认当今中国还有待继续发展,没有否认当今西方还有许多强于中国的地方。知道这一点之后,我们应该承认:我们愧对祖宗,我们要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不辱祖宗的荣光!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生民无疆”,授权察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