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不可能存在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也不具备“古希腊三贤”开展科研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更没有记载他们活动时间的历法。

来源: 2025-07-17 17:04:1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在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中全是中国的计量单位,如:

 

    以六尺之线比三尺之线,则三尺为前率,六尺为后率也。[34]

 

    李之藻翻译的《同文算指》更有意思,一开篇便介绍度量衡标准,但是,不仅全是中国的度量衡,而且例子中的物品也全是中国物产,如:

 

    凡度,十丈曰引,五丈曰端……凡量,六粟为圭,十圭为撮……凡衡,以两为君,两有十钱……[35]

 

    问织绢每匹用丝一斤,工价即与丝四两。[36]

 

    在明末来华传教士的其他著作中,无不如此,如《名理探》:

 

    几何无悖,丈尺寸分,固不相悖。[37]

 

    那么,他们翻译的西洋原著底本中,使用的是哪一种度量衡标准呢?原来,欧洲中世纪以前本来没有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直到19世纪,欧洲各国才完成了国内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