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二年间,西洋人深究其理,将五金电器上增减两铜线平接于指南针上zt
增线在南,减线在北,则针之北极必转而向西。接于针下,必转向东......盖针之南北极欲绕增减二线而旋却又左右不同之故。”
嘉庆二十二年,即耶元1817年。此时,若西洋人已知此类知识,又何需“深究其理”?
巧合的是,1820年,奥斯特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与上文对比,是不是有点眼熟?
1822年,安培在实验的基础上以严密数学形式表述了电流产生磁力的基本定律,即安培定律。
《博物通书》又载:
“又有彼此互接之理。假如此器之增线与此器之减线相远,而与彼器之减线较近,则此增必远入彼减。或彼器之增线与彼器之减线相远,而与此器之减线较近,则彼增亦远入此减。故有渡河不用线之法。
假如河涧一里,于此岸置一积电之器,施增线于左,施减线于右。……由是推之,施线百里,以渡九十里之河,应无不可者。”
不用线、有增线+,有减线-……
这不是介绍无线电通信理论和实验知识吗?!
然而,令人生疑的是,西方却宣称:
1865年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88年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1893年特斯拉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
既然,西方早在1817年就由玛高温这名不务正业的西医,就著书立说出版了上述相关理论,那这些荣誉应该归于玛高温才对呀!
怎么又变成了麦克斯韦、赫兹、特斯拉的成就呢?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自我打脸?
实际上,近年来,以吴刚先生、文行先生、刘红雄、生民无疆、刘大漓等众多学者和网友的不懈努力,咱们又有了如下一些惊奇地发现:
1)乘法三定律来自《算表》: 《算表》是中国古代实用的计算器;
2)西方“格子乘法”就是中国的“铺地锦”写算法;
3)西方学科数学 “Mathematics”来自中国“苏州码子”,码子法则;
除了蒸汽机,还有很多颠覆你认知的发明也源于中国。例如,车、齿轮(2000年前)、计时器、游标卡尺(1500年前)、飞艇、坐标系、圆柱投影法、刀叉(马家窑7000年前)、牙刷(1000年前)、眼镜(2000年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