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记者“春秋笔法”所说的“小善”,竟然是“学术八国联军”对“学术义和团”的剿灭!
西史辨|朝千里:《南方周末》小报记者也疯狂——“西史辨伪”还是“
自专栏:西方科学史是伪史
共285篇
西史辨|朝千里:《南方周末》小报记者也疯狂——“西史辨伪”还是“
06-23 05:12
阅读 8152
《南方周末》小报记者也疯狂
——“西史辨伪”还是“西方伪史论”?
朝千里
2024年06月22日
【西史辨按】:近年来,“西史辨伪”在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逐渐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东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激烈博弈的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因时代自激和文化自觉,正在汇聚起一种全面质疑西方中心论的学术思潮。自民间开始,逐渐对学界发生剧烈影响。
不久前,一个地方休闲小报——南方周末,感受浙大河清教授新书热销的强劲风力,也许嗅到了某种铜臭气味,似乎觉得有热点可蹭,于今年4月份,对河清教授进行了独家采访。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家媒体在违背被采访者意愿、并未经被采访者审稿的情况下,于6月13日抛出含有大量歪曲被采访者观点及主旨内容的长篇报道,属于典型的“钓鱼式采访”,明显违反了采访纪律与职业操守。无独有偶,其来有自,同刊今年5月5日还发表了一篇题为《“西方伪史论”网络泛滥:反智者的赛博狂欢》的文章,专门对西史辨学术活动进行了抹黑、攻击。
同时,反观国内的西方古典学界,一部分学者好像事不关己,对之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另一些学者则愤愤不平,好像西方古典学是自家的私人领地,他人不得入内,认为质疑西方历史有如侵犯了自己的“私宅”。
学术是天下的公器,岂容公器私用!为了西史辨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朝千里这篇文章对上述南方周末小报的采访乌龙及报道失实事件的性质与学术内涵、包括西史辨运动的主旨、历史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简单梳理,以期帮助读者了解真相、明辨是非,为今后的西史辨运动扫清障碍,为中华文化全面复兴增添助力。
-----------------------------------------------------------------------------------
《南方周末》2024年6月13日发表了对西史辨学者黄河清教授的长篇专题采访,并着重标示为“一周精选”。
从标题来看,这家地方休闲小报所标示的内容好像是在追踪一个热点话题,似乎有点以学术热点博取看客眼球的味道。然而,粗略看一下内容,不禁使人大跌眼镜!
既然是学术问题的采访,按理说应该有一点学术的内涵才像话;不料该文洋洋洒洒以近万字的篇幅,所报道的内容却与学术毫不搭界!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新词,叫“钓鱼式采访”,意指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以采访的形式骗取被采访人的信任,诱导其吐露真情,从而获取对被采访人不利的相关资料、内幕及个人隐私等信息,之后不经被采访人同意,任意剪裁、断章取义对外发布的有失职业操守的行为。南周小报的记者对河清教授的这次采访,就是典型的“钓鱼式采访”。
这篇洋洋万言的采访报道,向读者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呢?
按说,南周小报对这次采访做了精心准备,不远千里专程从华南来到杭州,花费大半天的宝贵时间进行专访,后期制作更是煞费工夫,东奔西走多处寻找反方专家出面,准备驳论材料。一般来说,如此精心策划做出来的采访专稿应该具有一些学术水准才合常理。
这篇采访报道向读者传布的大致印象
66岁的浙江大学退休教授河清出了两本“西方伪史论”的新书——《言不必称希腊》《光从中华来》,并“在社交媒体上连更短视频,隐隐有超迈前辈的风头”。
“西方伪史论”的几位代表人物,都不是学西方古典学专业出身,豆瓣对他们的著作评分很低。河清教授通过与这几位人物有意结识,加入了该团伙。后来去了一趟希腊,以先入为主之见,草率论断在希腊各家博物馆所陈列的文物大多都是新造品。河清教授没有学过考古学,都是凭感觉来下结论的。
河清教授是怎样转变为“西方伪史论”者的呢?这位小报记者煞费苦心地构思了这样一幅“心理经验”,将其作为采访的系列小标题:“创伤”→“自卑”→“质疑”,贯穿全文,以期给读者以某种暗示;不料这样却暴露了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阴暗心理。我们知道,这种手法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殖民主义的东方主义,为达其殖民目的,常用的下三滥文化战法,意在抹黑被殖民地民族持反对立场的学者及公众人物。
西方伪史论?!持论者:“全面进攻”,反对者:“没有意义”
这是南方周末报刊纸质封面的标题。为了得到预期的采访效果,这份南周小报的记者费尽周折,想找几位研究西方古典学的专家来对西史辨运动做个评断,结果却不甚理想,说是被众多学者婉言谢绝,理由是西史辨伪没有价值,不值得浪费口舌。
最终找来了一位匿名人物,自称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与西史辨学者贴在一起。尽管如此,这位匿名受访者对于南周小报的采访报道,翘首期盼了两个多月后,欣欣然“终于见报了”(见徐松岩微博),憨态可掬;还有一位是北大英文教师高峰枫,说是愿意接受采访,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记者并未将所采访的内容一同发出来让大家观战,只是贴出来一句中国经典警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做采访结语。原来,这位记者采取了“春秋笔法”,在回避就西方伪史问题与西史辨学者正面交锋情况的同时,将高峰枫揶揄西史辨学者的行为归之于“小善”,以“彰显”西史辨学者之“大恶”。
想请专家出来回复西史辨伪的作业,实际上早有人尝试过了。有一位新法家网的中英文总编辑,觉得西史辨质疑西方历史造假不应该,于是从2017年开始,在两年期间利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的机会,劝相关领域专家写文章,反驳“西方伪史论”以正视听;然而,得到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伪史论”不值得一驳!
西史辨对西方伪史提出的质疑果真不值一驳吗?未必如此。重庆某大学有一位教授、《希罗多德历史》的翻译者、西方古典学界的“学术领头羊”,曾经出面与西史辨“民科”PK,不料几个回合过招下来,结果不仅没能“以理服人”、消除疑问,反而在被诘问情急之下一再动粗口,落得个灰头土脸。另有一位北京大学的年轻英文教师(当时兼任古典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觉得自己“学贯中西”,凭借心高气盛、初生之犊的“胆识”,对何新前辈质疑希腊伪史的著作进行谩骂式攻击,给西史辨学者戴了一顶“学术义和团”的帽子,结果暴露了自己“学术八国联军”的立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南周小报的记者尽管与那位新法家网的总编辑一样没能请到更多西方古典学的专家,却联系到了上述两位曾经露脸与西史辨过招的专家教授,尽管其中一人不肯公开自己的姓名;另外那位英文教员却依然不改其“学术八国联军”的一贯立场,一起出面奥援南周小报。原来,这位记者“春秋笔法”所说的“小善”,竟然是“学术八国联军”对“学术义和团”的剿灭!
为何许多专业学者不愿公开出面应战?
许多专业学者不愿出面公开应战西史辨议题,实际上另有隐情。据一位在国外研究西方古典学的博士说,他自己是不会应战的,因为西方伪造历史在国外学术圈早已不是秘密:西方的古典学是被构建出来的,并非历史事实;受西方中心论严重浸染的主流学界,只是在选择翻译国外西方古典学书籍到中国时,对质疑西方伪史的大量西方学者的研究著作视而不见而已。
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一些学者,把持着国家的学术资源,对西方伪造历史的情况视而不见,对西方后殖民主义时代有良知的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揭露历史真相的成果瞒而不报,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可怜的学术地位,不惜给国家的文化复兴事业造成损害。
“西史辨伪”还是“西方伪史论”
西方学术界公认:十九世纪是历史科学的世纪,这是由于比较历史语言学的登场,使得历史有了科学基础。因而在十八世纪之前,西方只有故事、没有历史。
因其以往没有历史记载,于是特别看重博物学。博物学是17世纪欧洲在殖民扩张时,与东方发生交往、接受到东方各类器物后而开始出现的。传教士在中国了解到中国有绵延不断的历史,于是将这种观念带回欧洲,形成了欧洲的历史年代学。在此之前,欧洲人只有上帝创世纪于4004年前的历史观念。
我们今天所接受的世界历史体系,就是在欧洲引进中国历史编年,参照后编造而成。三百余年来,西方历史学家不断完善这种历史叙事,使其趋于合理。中国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就是在19世纪末开始,全盘引进了这种世界历史叙事,从来没有对其提出过质疑与反思。
大约从十余年前开始,西史辨学者首次明确提出对西方历史造假问题的质疑,这种对西方历史的真伪进行辨别的学术运动,我们明确称之为“西史辨伪”;而反对西史辨伪的学术观点,坚持西方中心史观的学者们则起了一个近于藐视的名词——“西方伪史论”,来指称这场学术运动。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西史辨伪”也必须从“正名”开始。西史辨伪指对西方历史重新审视,对其真伪进行辨别,将其伪史部分剔除,重新书写世界历史,找回中国文化的话语权。而“西方伪史论”的意涵则是:西方中心论为基础形成的世界历史并无不当,此论是以某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论调,歪曲事实硬要将其论证为伪史。显然,两个概念的立场、方法,所站的历史高度完全不同。一个是西方中心论的立场,一个是中国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其性质乃至历史方向也迥然不同。区别两个概念的内涵,属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可寻常视之。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5048476059697236?id=2309405048476059697236
说说《南方周末》某记者的不地道、太不地道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5047839377195415?id=2309405047839377195415
关于《南方周末》未经授权发表不实采访稿的公开信
https://m.weibo.cn/detail/504707404189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