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金庸(下):风流之下的江湖隐喻(1)

来源: 2024-01-13 19:54:1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原创:灵隐士)

赏析金庸(下):风流之下的江湖隐喻(1)

      金庸的笔下是一个英雄的世界。英雄情长,英雄气短,英雄不问出处,英雄雨打风吹。

      ——无忌望乔峰,天地一孤影,

      ——小宝令狐冲,风流任我行。

      咦?武侠书迷粉丝朋友们可能感到奇怪——为什么?为什么没有郭靖?难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郭大侠,俏黄蓉的先生,竟然不能入你的法眼?就连金庸金老爷子不也评价说“郭靖乃大英雄也。”楼主你到底这是什么评选标准啊!没文化也就算了,出来献丑,故意找虐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弯弓射雕,襄阳折腰,碧血涛涛,天日昭昭。郭靖是一种英雄,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同意。

      内中原因且让俺慢慢道来。

      问题不在于他,也不在于笨女儿郭芙,主要的原因在于《射雕英雄传》这本小说分量有点不够。《射雕英雄传》算是金老先生的初期作品,第三部武侠小说,40章,90万字。整体偏重于个人正邪的塑造,对主角人物心理的复杂程度刻画得不够,不够有血有肉;对群体人物,江湖帮派的描述相对头脑简单,层次感不够;对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佛道经典的着墨只是蜻蜓点尾,理解的深度不够。觉得根本原因在于那时的金老先生,1957年,尚处于创作的初期阶段,只是第三个年头而已,34岁也算年轻,年轻之人相对偏重于一腔锐气进取之心,不喜欢小火慢炖,对情节的描绘不够丰富多姿,书写笔法不够细致老练,也不太愿意花功夫体会人生的细微之处,以至于人生感悟不够深入深沉。如果跟创作中期的《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相比,对人性的拷问,对佛道文化的理解方面差距挺大,少了巨著的厚重之感。

      乔峰也是一种英雄,但是一生过于沉重。英雄挺拔豪迈,可叹身上携带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如铁链一般缠绕,释放不下,解脱不了,难得舒展,无法逍遥。因为命运沉重所以结局悲情——一种无与伦比的悲情。

      重的对面是轻。轻轻一挥衣袖,跟往事干杯,吾归去兮,从此亦无风雨亦无晴。

      有一种英雄叫做风流。所谓风流就要来如轻风,去似流星。纵情来时当纵情,该放手时需放手,要洒脱,拿得起,放得下。君且看,张无忌在高潮之后选择放弃一整个明教江山。段誉抛下大理之国王位皈依佛门,青灯相伴,打坐咏经。令狐冲淡漠一切名与利,宁愿携子之手,与相爱之人隐居于山水白云之间。甚至就连韦氏小宝,虽然一生欲望无限,最后关头也是选择放手鹿鼎公爵,离开繁华京城之地,携带家眷长居海中之岛。

      英雄风流。风流之下,只是为了内心那一片宁静,宁静之心如大海,人生当如鱼归海。

      所以张无忌是,段誉是,令狐冲是,韦小宝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