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牟知之,乐正子舆昧之。

来源: 2023-11-18 08:20:2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

乐正子舆以为‘负类反伦”。

公子牟则皆得一言而解之: “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

 

另一个故事说公孙龙子讲,箭射到眼前,眼睛都不眨一下,结果箭就掉落了,连灰尘都没有激起。

乐正子舆以此说为反智,而公子牟还是只用一句话”尽矢之势“就解释清楚了。

乐正子说的是物理规律,而公孙龙子与公子龙说的则是意识本身的规律。

 

以势为例,公孙龙子说的 势显然不势能的势,而是接受”改变“的认知。这个认定位置改变已经发生且正在朝眼睛飞来的认知就是意识的势。如果这种认知不存在,那么飞箭的现象就不存在。飞箭的现象不存在,就不会被箭所伤。一方以为箭射出去了,另一方又不为所伤,就成了箭临到眼前掉下去的景象。

为啥不是走一半掉下去?为啥不是刚开弓就掉下去?为啥不是箭都拿不起来?

俺觉得理论上这些现象都可能。也可能现实中已经射死了,但意识却以为没射死:)

这个故事说的是感觉接纳运动的原理。

“发引千钧”的解释是“势至等也”,完全是一样的原理。

你看到一根头发,与感受到千钧重量的感受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两者质量不同,但感觉的产生原理与机制是一样的。

所以,公孙龙子说的并不是物理,也不是诡辩,而是平常人们注意不到的名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