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对比

来源: 2023-11-11 13:34:3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按理说我应该首先定义一下哲学是什么,比如哲学最早的词源是希腊语,爱智慧;汉字词源是日语智慧学,从翻译Philosophy而来。但这其实无助于我们对哲学是什么有进一步的理解,所以我以我自学西哲的一点小经验,推荐先从西哲大的研究领域的构架了解起,然后可以横向和中哲对比一下。也就是在问哲学是什么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什么是哲学,或哲学是些什么。

 

首先是西哲的第一大块,传说中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这个词看起来非常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从词源上来说,是在物理之后的意思(一百多年后编纂Aristotle 书的人,认为这是在看过物理卷之后讨论的问题,所以是meta- physics)。简单列一下形而上学里的两类问题:1. 组成世界的主要成份是什么?是只有物质或精神,还是两者皆有?2. 这世上有可以应用于万事万物的规律吗,比如cause and effect(因果关系)? 

 

问完以上宏大问题,我们接下来要问的是: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知道?(How do we know we know? ) 这就是认识论(Epistemology):研究人类知识的本质和方法(means)。在19世纪之前,认识论基本上就是逻辑(logic)的泛用。后来逻辑学发展迅速,现在已像数学,物理学一样从哲学里单列了出去,而现在认识论里谈及逻辑,只是作为如何“认识”里的一块。

 

有了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就可以讨论一下伦理学(Ethics):根据形而上学确立个人行动准则;然后政治学(Politics):根据伦理学确立社会行动准则。

 

在作比较之前,我们先来个西哲框架简单总结:

 

1.啥存在?(形而上学)

2.咋知道的?(认识论)

3.那该咋样呢?(伦理学和政治学)


 

下面我们可以和中国哲学横比一下了。

 

从形而上学来看,东西方问的问题都是一致的: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有没有神,万有规律存在吗,等等等等。东西方也都对政治学(社会怎么治理)和伦理学(个人如何行事)各自有汗牛充栋的论述和阐明。

 

中西方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是有没有对“认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没有学习西哲前,我都没听过认识论是什么。)

 

简单来说,认识论,是研究什么是知识(knowledge) 以及如何获得知识的理论。知识,信念和观念的区别在哪里?都有哪些途径能找到真理(truth)?这些途径都还靠谱吗?

 

在西方哲学体系中,形而上学在应用到伦理学前,先要过认识论这一关:你认为世界的本源是A不是B,那你怎么知道你的理论正确?是应用了演绎法,归纳法,用类比,矛盾排除,抑或是猜的?论证的方法保证结论百分百正确吗?如果不能,在理论和现实有冲突时,是理论正确还是我们感知的现实真实?或者一样的数据,是A的理论正确,还是B的更正确?

 

在中国哲学体系中,大概只有名家和墨家稍微涉及了逻辑学里的一些问题,但是过了战国百家争鸣期后,基本上也没什么人研究这些“诡辩”的话题了。

 

没形成认识论体系,我不知道这能不能归结于中国的三大流派,儒释道,可划归在哲学中,对追寻Truth最不友好的两类学派里,Skepticism(怀疑论)和Pragmatism(实用主义)。

 

怀疑论对Truth的怀疑大概有三个层次:

 

第一,Truth压根不存在。这是在形而上学的本体论(ontology)上否认。比如佛教,就是认为“真”本身不存在。它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

 

第二,既使真理(Truth)存在,但我们能知道真理吗?能通过什么知道?这是在认识论层面的怀疑,道家的“道可道,非恒道”可以大体归类在此。

 

第三,就算我们知道真理,我们能教给别人吗?能系统性的教吗?佛家讲究顿悟,道家说物我为一。都讲究一个自己来,教是教不会的。


 

儒家很有Pragmatism(实用主义)的精髓:主打一个世界本原是啥管他呢,存而不论即可,重要的是能经世致用。

 

当然,作为哲学理论,怀疑论和实用主义都是很不错且非常有益于哲学的流派。但如果哲学里只有这两派,那对获得知识就是灭顶之灾了。

 

我们来设想一下,语言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自然语言是不完美的。面对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持怀疑论,在心理上便已不认为改进语言准确性有其意义和可能。反正应用语言开口就错,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别的途径获取“真”。如果我们是实用主义者,我们不会去追究语言哪不完美,只视其为有效沟通工具而已,反正能用就行。对语言有问题的质疑都是诡辩,都是不讲理搅混水的。

 

但事实上,通过语言系统交流真相,比“悟”更为有效。语言可代代传承,而“悟”则相当不稳定。语言在寻真上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比语言更万能的。逻辑语言更是可以完备的。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完善语言,而不是一发现语言的局限,就直接转投“开口就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