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來的李老師
(iPad指書,難為長文,故以文言為之)
昔年吾未隨家去國,嘗課畫於市文化舘,同學皆十餘歲少年。 授課者昔自新疆歸,年甚長,損一目,衣灰衣,枯瘦無出人表者, 人皆敬謂 "李老師"。
李老師寡言,衆生習畫,李老師穿行其间而不語,見其敝者,則曰" 唔得"(粵語"不可")。生搁筆,李老師則授之修正之法。 间有善者,則曰"唔錯"(粵語"不錯"),解説一二,遂去。
一日,衆生赴李老師居,見一少婦,健於家務。吾語於同學曰: 其女耶?同學笑對曰:其妻也。後吾嘗欲棄學習畫, 李老師妻立諫曰"不可!必先畢業!''。其誠直人也。登其堂, 左壁高懸一油畫,寫新疆雪山。吾初望之,神立為之奪, 乃至今不忘:山引目力隨坡斜上而充天,承日光而分隂陽, 其半没隂影之中。大妙者隂影中雪也,其色灰藍而透亮, 輕淺而貭精。山之宏闊,雪之蓬鬆,日光之暖,雪氣之寒, 其雪之融而未化,微妙者盡納之無间焉。然似以畫刀揮塑顔料而得, 非賴毛筆慢寫,所謂以大刀阔斧而得針綫之妙者, 非功深情致者不能為也。吾雖少年,珠玉前陳,亦非不能識也。 所憾者彼時未尋问其法。其或以普藍之純而痛加鋅白之清而厚, 再濟以粉紅或赭石之微豔耶?然畫之成敗决於人而不恃於法。
又一日,李老師陳其小幅寫生於教室中,皆寫新疆風物之美, 使衆少年摹習之。李老師同儕有梁氏者,已中年得名, 見之大喜而美之曰: 善哉!李老師之用色其妙出衆人,吾亦摹習之!遂取畫架, 置身衆少年中,激揚其筆焉。世间人謂"文人相輕", 吾未見之於故鄉人也。
吾今搜李老師其名於網上,為市油畫恊會主席,年八十餘矣。 然其畫置網上者僅一二而已,且彩色去原件甚遠, 可知李老師微著如故,名不甚出鄉里。然若其大名, 則衆少年能承其下教於民间乎?得失之间,各有其宜。
今見雪蓮、丹兒憶寫新疆,運思其深,用情其真, 吾大感之遂憶李老師,乃為一短文而懷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