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接受的“无类”是对人没有分类,那么“有教”是可以解释为有可以教的东西,也就是说,(孔子的学校)有东西可以教,而且无论什么人来都欢迎。
这是康奈尔先生“有教无类”的现代的诠释,也铸成了康奈尔大学的校训。
也就是在这个校训的雷鸣电击下,胡适和赵元任感悟到中国人普遍思想之落后的语言原因。当然,更深层的是文言文的主观诠释模式所造成的旧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总是有依赖主观诠释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