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都是春

来源: 2022-07-29 07:46:5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单纯从审美角度,那叫一个漂亮!即便是三寸金莲,绣花鞋一套,简直是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难怪辜鸿铭之流为之神魂颠倒。绣花,离不开五颜六色的丝线。而中国传统的色彩,可不止五颜和六色。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孙子兵法),黑、赤、青、白、黄五色构成中国色彩的基本原色(西方进一步简化为三原色),对应水,土,金,火,木5大基本元素。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来12标准色:钛白、藤黄、硃砂、硃磦、曙红、胭脂、花青、三青、三绿、酞青兰、赭石、黑。

这12色被广泛用于传统绘画,只是,由于这些色彩的原料基本来自矿物和植物,且缺乏严格的制作标准,所以色调不太稳定,故而传统国画大都以泼墨山水为主。

中国发达的纺织技术带动了印染技术,色彩在纺织印染上发挥了更大的潜力,色彩被进一步细分,进一步规范。有一部孤本的古籍很少人知道,叫《布经》,目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它比较详细的记载了各种纺织器械和方法,尤其是对70多种色调的描述,有很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

怎么突然从12色变成70多种呢?因为中国人将不同的正色加以调配合成不同的间色或次色。

以白色为例,除了“鱼肚白”,还有草白、灰白、米白、茧白、象牙白、银白、粉白、胡粉、蚌肉白、蜡白、荔肉白、荷花白、菊蕾白、汉白玉、云峰白、莲子白、莲瓣白、月影白、芡实白、东方亮、缟素、洁白。

有了这些缤纷的色彩,中国的丝绸更是锦上添花,成了当时全世界的紧俏商品。

西方的色彩文化偏重物理特性和科学理论,1666年,牛顿通过棱镜折射,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谱诞生。此后,物理学家们开始探究色彩的科学性,将不同色彩按明度、纯度、色相三个属性分门别类并给每一种颜色一个独特的编号。

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形成的,而人眼能看见的色彩其实是光谱中很小的一部分,波长从大约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很多动物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光,如蜜蜂可以看到紫外线,花朵用紫外线来吸引它们授粉。仅仅是这一小段光谱,每一个频率和波长的变化都相应的出现一种不同的色彩,所以科学上光与色的种类已经无法用有限的方式表述了,也正因此,西方的色谱在分类上要比中国传统色谱精准详细。

如今,对光和色的研究已经在各个领域里造福人类,没有现代科学对光与色的研究,就没有所有的光学仪器,没有摄影,没有电视电影,更没有今天的电脑。

另外,牛顿的色散研究也同时论证了“色即空,空即色”的佛家真理。但终究西方人在运用层面对色彩有更广泛的钻研,所以西洋油画对光与色的运用似乎比国画略胜一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