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所以诸佛的无缘大慈还需要众生的信愿,才能成就。否则所有的众生早已得度了。三福应该是具备的,至于到什么程度很难说,至少自己能做到的一定要做到,完全圆满大概也只有佛才能做到吧。但是对极乐的信愿里一定具备三福德。
“《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的愿文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这里“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不就是真信切愿的表现吗?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对第十八愿的解释是这样的:“又如《无量寿经》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 这个称念应该是指临终之时的称念,否则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称念,难道现在称念的就现在能去?或者临终的时候一定能去?也许可以说以后注定能去,但是要经历多少劫不一定。
不管是佛经还是祖师的论教,都需要全面的领悟,而不是摘出某些句子 - 除非其他情况已经符合。比如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如果相信对第十八愿的解释,那就要对整个《往生礼赞》相信并且实践,而不是仅仅依从某些话。整个《往生礼赞》一定包含三福。
净土法门随然被称为易行道,但只是对其他宗派,比如禅宗而言,净土宗本身修起来仍然需要刻苦的努力。下面是印光法师说的如何能有把握往生极乐,可见也不是容易做到的。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