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诞,国学黄。这真像说清中国历史的是洋人,把国学搞定的是电脑。服不服?

来源: 2021-08-26 09:26:0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Google诞,国学黄。这真像说清中国历史的是洋人,把国学搞定的是电脑。服不服?

 

 

国学,就是晚清前的知道得多,讲起来就像《管锥集》。

 

《管锥集》据说是在没资料可查的情形下写成的。这比《管锥集》本身还国学:记得的很多。

 

比谁识的字多,谁识的字古,谁识的字生僻,….  国学就像是比旮旯。饱学之士一般都有钱钟书相,眼睛瞲着,不知道看哪。谁一读错了音,光从瞲里射出,却也不明着指出。背过身来却往往有名士之议:如今且字是男人的那个都敢版书讲解了。

 

比记得,挺烦“我认为”。国学的十之有九。

 

中药和国学,其实是一个专业。看老中医和拜访中国古文献老学者,眼力听力有一点不灵,就会分不清。

 

老掌故,篆隶第一人,…..  没得说。可亲,可敬,还可爱。一说起本行,他们像换了个人。歇下来,饮食男女。国学大师往往是,课上讲古文,课余去演讲传统文化。前几年不是还有新儒家吗?

 

李泽厚《美的历程》一出,“第一句话就有语病”,某文人有评。一听,就知道国学家来也。

 

躲着,“半日闲”着,“赛神仙”着,谁念错了音,训诂有违,忽大睁其目,又瞲上。一般不明指错在哪,有违在哪,而是眉蹙,“就这啊?”

 

就会觉得,阴阳怪气,疑特为国学订制的限量版。

 

国学者,若可爱,是真可爱。稀珍。常遇见的,都挺老码头。

 

许多老学究,差不多就是“坏人,老了。”譬如六十岁后的孔子,怎么也说不上是个好老头吧?老子呢?滑得很。诸子中,就庄子好玩。

 

国学,羸,时下也叫萎。听过古文的吟诵,真正的“隔江尤唱《后庭花》”。《论语集释》,再棒的体格读久了都要去壮阳。

 

董仲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像一个比一个瘪的气球。读《中国思想通史》,就像这两天在后院看烈日下的花草,赛着蔫。

 

蛮喜欢黄永玉,他弄国学弄得玩。古文读不通处,跳过去;还当经验发表;国画中的假正经,就是不画,而是用它画顽,画皮,画好玩没意义的。年纪大的人里,就这人懂國学,国学也喜欢他。觉得。

 

不背,没国学。不诵,谁知道它?加在一起,害人。幸运,沒出生于18几几年前。

 

Google诞,国学黄。这真像说清中国历史的是洋人,把国学搞定的是电脑。服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