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我 by 雪伊

来源: 2020-12-26 18:13:3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论无我 

从哪里切入呢? 

我多次在评论中谈及这个“无我”,但从未有过清晰明确的定义与解释,以至于立对此非常疑惑,因为不了解而几次批评。当然,因为在不了解的迷雾中,所以,剑刺出来,也是向着想象中的方向,并未触及这个概念的本质。 

先从刘晓波先生说起吧。诚实地讲,我对刘晓波先生的一切,了解的并不超过维基百科的介绍,他的文章,读得也不多,对于他的政治观点无资格评论。若是以中国传统的那种“成败论英雄”的标准,他什么都不是,飞蛾扑火,螳臂挡车,堪为反面教材。人生的意义,无非是向外探索大宇宙,向内修行小自我。而当一个人的人格,能够放弃生存和利己的本能,跃升到一个广泛的高度,能够升华为一种精神,那就不是燕雀之辈,蝇狗之徒可以理解的范畴了。在这里,自我消失了,人的肉体生存,完全融合在精神与信仰里,超越了生死病痛,超越了政治立场,超越了种族国界。。。实现了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和永恒。 

回来谈文字。 “无我”这个概念的第一个层面呢,是对外,将小我融入到人群,人类中去,融入到自然与生活中去。让肉体和笔成为一种类似“灵媒”的介质,那些思想的星星之火,在笔端燃烧成熊熊烈焰,沿着文字,烧到读者的心里去。 

作品中的“无我”,并不是不能从主观角度去感受,去描摹。而是,超越个体,感受描摹出一种人性中共有的感情,情绪,与思想。一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引发读者共鸣的深广,以及经历时空国界文化考验之后,能广泛深刻长远地唤起读者的感同身受,思想上的启发照明,在能量上,真正实现流动和传递,甚至刺激潜在能量的爆发。 

以立的《失去爱》举例,其中本质核心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宏观和微观的反思,人性善恶诚实的折射。但作者在写它的时候,他因为太聪明了,知道的太多了,思想太活跃了,他会要打破许多,在文字中进行实验,进行爆破。他炸毁了许多即成的传统的优美的东西,他的文字和思想的艺术性暂且不论,就是他表现的这个方式,本身是一种艺术吧。他以此为傲的。因为这是他创造出来的。但在这个爆破的过程中,这个除旧创新的过程中,他比较孩子气,在必要不必要的地方,他都给塞一炸药包。所以,普通读者看到的《失去爱》,简直就是满目疮痍啊。。。但写到一些关键的情节,作者他自己太投入了,他忘了他自己了,忘了吃饭,忘了喝水,忘了去卫生间,忘了孩子气,和炸药包了。。。这时候,就是精彩的地方!好像上帝,他总是在绝美景色的周围,安排许多茂密森林,悬崖峭壁,死亡谷地。读《失去爱》有这个感觉。要披荆斩棘,才能到达那绝美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