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的节奏太惊人了。。。。。就看了开篇,其余打算日后慢慢看。不过开篇里对你看鲁迅和张爱玲的角度还是有点微词......
鲁迅是天才,他的文章一上来就是成熟的,但是给成年人看的,像《野草》里的两棵枣树这样的神来之笔,孩子怎么能看得懂?中小学课本里的鲁迅真被误读得太离谱了,不过很多时候学校教育就是毁人不倦的。他的杂文中有众多论战,简直没法在里面找到一个对手,确可说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是看他对幼年回忆杂感的文字,又是至情至性,率然流露。直到最后他的那篇《死》里所说:“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以他的冷眼热肠, 这句话绝不是刻薄的以牙还牙的格局。其中的深意,令人掩卷后五味杂陈。
张爱玲也是天才, 她的文章的确是世俗男女,可是连立也钻进了那种小格局的论断中,我觉得可惜了。她是冷眼观世,文字透着苍凉。可以说苍凉几乎笼罩着她的每一个人和故事。她认为文学中最真实、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这些人生中安稳的、平实的一面,而这些正是被以往的文学所忽视的。她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描绘世俗,看似波澜不惊,但文字背后那种悲悯,是真实的。她的文字是从《红楼梦》《金瓶梅》这一脉出来,作为小说文字更纯粹,没有五四时期其他的作家那种要改变国民性的包袱。而且我也同意有时文字在精致上太用心反到变成累赘,这个问题跟钱钟书的《围城》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