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风格,太祖栽在老蒋“手下”
21世纪的二十年代,一位居于厉害国但热心美国一个虚拟华人社区的个体,抄袭了一篇台湾人写的旅游书上的一篇文章,贴在如上的那个社区里。社区里许多太祖系统教育出来的个体,喜欢那篇台湾人原著(但不知是台湾人的原著)。台湾人的文字风格对太祖的“后代们”有吸引力是一种事实。
是个例吗?
当然不是。
想当年,太祖驾崩后不久,一种文字风格在太祖的原地界热的烫手,就是言情文学,其中的代表作,首推台湾的琼瑶女士。当时,“两岸”间无“路”,琼瑶的书,却在大陆疯传,书呢,当然是盗版的(盗版与抄袭不同,劫财不劫色)。一时间,“非法”的琼瑶女士言情书在大陆年轻读者中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一种说法是,1985年广州70% 的在校生读过琼瑶女士的书(盗版)。在太祖强塞人手一册他的“红宝书”之后不到20年,老蒋的“手下”的文字风格成功的“反攻大陆”。“红宝书”? 什么“红宝书”?
和后来那本台湾人写的旅游书不同,琼瑶女士是正经的老蒋“手下”,出道于1963年,老蒋还在“亲自”领政。文字风格在前“红宝书”时代就成型。先于“红宝书”时代,又没有强制性的发给“人手一本”,在上世纪80年代超越太祖的影响,是太祖在文字风格上栽在老蒋“手下”的一个证据。而后来台湾人写的旅游书被太祖的“后代们”喜欢,只是太祖在文字风格上栽在老蒋“手下”的一个新旁证。
后注:“旅游书”的作者是不是民进党系统的“反蒋人士”的衍生文化人,本老汉没去查证,她文字风格起码是“台湾直系”,“老蒋旁系”。但一定不是太祖系。
后注2:对于太祖系传人们喜欢老蒋“手下”的文字风格,本老汉并不高兴,因为本老汉懂得太祖的文字风格而且从未读过任何一整页琼瑶文字。台湾人写的旅游书也没读过。“同志”减少,一种失落,但也没办法。
后注3:那个“广州70%”,说是“文学报”所作调查,“在校生”应该包括大学生,但不知是否包括小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