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逐一回复

来源: 2020-07-07 13:37:5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石兄尽可以称我为“私心流”。按照石兄的定义,我只能将自己归于此类。自从对“小我”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之后,我可以比较确定,一个人在“小我”之下,必定私心。无论私心多少必定偏离了良心(当然也许我俩对良心的定义不同)。“你不在上主的世界里,就在小我的世界里”。坦率地说,我这样明确地说出来,是因为有点受不了二位兄的互捧。

*************

水宁就是水宁,忍不住赞叹一下对私心的定义的敏感。俺原帖中倒数第二段:“但同时,也有别的可能。那就是,别人根本没有拜任何东西,他们只是在运用良心与良知。良知没有固定形态,但一定是在对事件的判断中显现。” 有没有觉得突兀?这里俺本来是要说一说人的判断中良知与私心的关系,就是水宁兄要说的:人的判断一定有私心的成分。但是不想扯太远,就打住了。

因此,你觉得俺自认为俺的判断代表了良心或者良知?不。确切地说,俺只是觉得俺(的私心)在某种程度上追随良知。当然,原贴说得不清楚。谢谢水宁兄追问:),至于“互捧”,俺咋不觉得被捧了涅?俺略有捧立的倾向,也不是因为俺赞同他的观点(其实他的很多观点俺都不赞同),而是佩服他喋喋不休不恼不怒的心态,当然,还有超棒的文字感。

 

我每天兴致盎然之事就是看“小我”。单就网上争论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明显的魔障。我自己的魔障是“逻辑混乱”,小谢兄的魔障是“西人之歹毒”,石兄的魔障恰恰就是“挟洋以自重”。所以,无论这篇看起来多么公允,窃以为作者或是读者都了解它并非公允。石兄并未从这里出发去做自己对王朔的要求即“深入的批判”:仔细省察一下自己的“挟非洋以自重”。以我看来,这种貌似的公允甚至不如不公。。。

**********

俗话说,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这话几乎每次在俺抒发不平的时候都会跳出来。俺在议论别人的是非的时候,心里肯定有是非取舍,当然就是是非人。但俺的重点不是观点本身,说谁的观点对谁的观点不对,俺不能完全站在别人的角度,因此也没有理由冒充公允来判断观点本身。俺的重点在哪里?在思考为啥有人可以好好说理有人不能(这是指观点的论证方式,不是观点本身)。俺喜欢在思维方式上找原因,因此暂时把不就理说理就事说事的思维归结为示强与示弱。是的,俺喜欢听到看到细密客观的分析,不喜欢听到看到“我爸是李刚”式的强悍。如果说这是不公允,那俺就是不公允。这一点,俺也没有掩盖。如果没有直说也算是掩盖,那俺就是以掩盖的方式说了:))如果说这是挟X自重,也可以。但那大概是水宁兄的定义了。俺对自重的定义的前提是不讲理,也许俺的表现是不太讲理,但俺的本意是,要讲理。谁有理谁就更可信。

驴兄也好,立兄也好,小谢兄也好,当然也有水宁兄,你们的观点俺都有不赞同的,但俺没有不平的感觉。因为俺看到听到的是理性的议论。

这样说会清楚一点儿吗?持有观点本身不算挟X自重。说西方好中国差不一定是挟洋自重,说西方差中国好也不一定是挟非洋自重。自重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因为挟了X,就认为不需要讲道理了。

 

前两天本来想给石兄的上一篇文章留言,指出“错误”(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这错误是我所看到的石兄的错误”)。只是我当时正好在书中读到这样一句话:“越过他人的错误吧,别让你的目光落在上头”。我非常清楚这话的内涵以及照做的好处。在网上看了这么多争论,我太知道什么叫“没有赢家”了。我完全了解说了最后一句话骂得痛快淋漓的人只是用“赢了”这种谎言来宽慰自己,其实内心丝毫没有得到快乐。想要指出别人的“错误”,说到底是急于证明自己的“正确”,这不过是用一个错误替代另一个错误。这里我并不是说不可以指正,我指的是石兄很知道的“情绪”。在情绪(小我)之下,人所做的只能是徒增冲突。至少我以为我现在是坦然之下才来留言,只说自己看到的。

*****************

哈哈哈,说是错误,一点儿也不错。如上所说,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俺在不平的时候,就是落在情绪里,就是是非人。但实在是落进去容易跳出来难啊,别看俺喜欢分析,但没有定力,一碰到情绪就落进去,一落进去就很难跳出来:(

 

个人以为,无论是“逻辑”或是“批判”,都是去检视自己对自己诚实的一种方式。如果用来纠正别人,就白白浪费了它们。而到了最后,逻辑或批判也要完全退出,因为它们的存在说明自己把世界“当真”了。(注:这正是那天我和小谢兄讨论的不同观点。我后来又去读了一下书上相关的部分,就是这个意思:在网上的争论是虚无的,“舍身饲虎”也是虚无的。虚无本身并无层次之分,否则就没有勘破虚无。在我看来,“少上网”未必意味着勘破了网事。)

*************

这段话说得不错。俺本来也有狡辩:“不当真”是至理,但是“必不当真”就不是了。但这种狡辩说得太多了,做不到也没有用。所以还是水宁兄说得对。

谢谢水宁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