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薛定谔的猫,来谈谈辣椒
百度关于薛定谔的猫的词条: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 [1] 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2] 。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假设这段解释是准确的,那么俺(门外汉)理解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的差异之一就是对物质存在形态的认识。经典物理确认一种形态,而量子力学则认为没有确定形态。结果薛定谔的可怜的猫就出现了。
本贴的重点不是凑热闹或者冒充明白,而是想说一个貌似类似的哲学或者认知现象:我们所说的“存在”到底是什么。以辣椒的辣为例:在你吃到辣椒以前,辣椒的“辣”存在还是不存在?
如果仔细分析,引起辣感的物质在与辣感神经发生接触与反应之前,”辣“这种东西或者感受其实不存在。反应发生之后,辣这种感受产生了,但它依然不独立存在-----它只是某种神经反应,没有独立的体性---没有什么东西叫做辣---它只存在于辣椒与神经的综合作用之中。
这种综合作用给我们以一种感受,我们把这种感受定义为“辣”。只要感受辣感的神经正常,吃到的辣椒够辣,辣的感受就是客观的,真实的,可量化的、可重复的。我们把它归结到辣椒上,好像它是辣椒的特征。但辣椒本身是不“辣”的,它只是有引起辣感的物质。辣这种东西,还是不能离开感官,还是一种感受。
有一种因素很容易增加这种感受的客观性,那就是“你感受不到我可以感受到”,“我感受不到别人可以感受到”----所以辣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不过是拿另一种感受中的东西来给辣这种感受来背书。因为无论是谁的感受,都是感受,不是感受之外的存在。
有人会说,如果是一种必然会辣的辣椒呢?其实啥辣椒都一样,会喷火的辣椒也一样。无论它有多“辣”,在被味觉接受之前,都“不辣”。
辣椒这个载体也加强了“辣”的“客观存在性”----因为辣椒不但辣,而且可以看到摸到。燃鹅,触觉与视觉的感知,究其原理,与辣的感知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这样,问题就严重了: 如果辣椒的客观真实性都可疑了,那么我们的世界的真实性不也可疑了吗?
是的。但是可疑不代表不稳定,不代表世界会消失,也不代表我们的作为没有意义。可疑只是质疑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感知。
如果味觉视觉触觉的感知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印象,那么作为对各种印象进行分析概括的知识体系逻辑规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