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由动态平衡达到的,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没有能力想到这一点。另外一点是,创新是极端的,但长期里,创新带来更高层次的平衡。”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在中庸都不是孔子脑脑子里的中庸,孔子绝不赞同创新。但这不重要。
我更关心的是,如何不要人为的制造“偏”,然后像救火队那样疲于奔命,这样就是从“火”和“水”的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像计划生育和鼓励二胎都是人为的“偏”,总是在不停的纠偏,无法达到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