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趣话(一)《忆江南》

来源: 2017-01-21 04:08:5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诗词趣话(一)《忆江南》

 

    《忆江南》词牌, 又名《江南好》、《望江南》、《梦江南》等。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中间两句最好对仗,但不是必须。平仄为: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划线表示本仄可平,表示本平可仄。

  

    变体一,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阙各五句、三平韵,一韵到底。这一格式至宋代才出现,即单调词加一叠。

 

    变体二,双调,五十九字,前后阙各五句、两仄韵、两平韵,且四换韵,见于冯延巳《阳春集》,实际与唐宋《忆江南》本调不同,仅调名相同。

 

   例如,白居易《江南》:

 

江南好,景旧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能不江南?

 

   “谙”“蓝”“南” 三平声用韵,“好”“火”两仄声不用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蓝”,对仗。

 

江南,最是杭州;山寺月中桂子,郡亭枕上看潮。何日更重游!

 

   “州”“头”“游” 三平韵,“忆”“子” 两仄声不用韵。“山寺月中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对仗

 

     再如,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楼”“悠”“洲” 三平韵,“罢”“是”仄声不用韵。“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没用对仗。

 

   (参考书:王力 《诗词格律》)。

 

    方国珍(1319―1374),又名方谷珍。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名人词话》记载,方国珍群雄时,能诗词,爱好文学。

 

    有一个叫做“竺月华”的少年和尚在关帝庙,见到一名叫做“柳含春”的少女美艳,就作了一阕词《江南好》:

 

江南柳,嫩绿未成荫;攀折尚怜枝叶小,黄鹂飞上力难禁,留取待春深。

 

    因词中的“枝叶小”、“黄鹂飞上力难禁”,有“色”味, 月华和尚被“柳含春”的父亲拘捕到官府。

 

    方国珍亲自审问此案, 认为他“性骚扰”女信徒,不守清规。一怒之下,命武士搬出大竹笼与绳索出来,也作了一阕《江南好》:

 

江南竹(竺),巧匠结成笼;好与吾师藏法体,碧波深处伴蛟龙,方知色是空。

 

    “江南竹(竺)”扣“江南柳”,这意思是要把月华和尚丢到水中溺死。

 

    月华和尚跪在庭院,向方国珍叩首,说:“辜负如来,不由得狡辩。男儿死则死耳,请容再进一词”。国珍指天上的明月,许之曰:“《楞严》有指月一说,且汝名“月华”,权以此为题,如词妙,释尔,并有以赉汝也”。月华和尚应声而答,又作了一阕《江南好》:

 

江南月,如镜亦如钩;明镜不临红粉面,曲钩不上画帘头,空自照东流。

 

    方国珍笑了笑,命月华还俗。并取出许多银子给柳含春之父,当作月华的聘金。 其父应允,把柳含春许配给竺月华,传为佳话。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