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犯、杀手和警察的心思有谁知?
那是春天,在校园里,两个少男少女偶然相遇,然后呢?然后他们用各自的生命,演唱了一曲悲剧。
女孩是北京人,在北京读书。男孩是日本人,到中国留学。相爱后,她们决定在北京发展。男孩也是独生子,他用父母一生的积蓄在北京开一家饭店。为了方便、省钱,她请自己的同学帮忙,办理注册等手续。同学在部队里,做了军官,在北京有些神通。没有想到,她的同学竟然霸占了他们的饭店。那男孩气急、愤恨,走上了绝路。那女孩远赴日本,为公婆养老送终。
在日本,她含着泪、吞着血,忍受常人想象不到的苦难,终于在日本活下来。通过北京人,她找到一个俄罗斯的职业杀手。三万美元,做掉那个欠她一条命的同学。敲定细节后,她先付了两万美元。没几天,她反悔了,要取消这笔买卖,在电话里商量:“我不想要他的命了。真的不行?我不要你退定金,好吗?我可以马上汇给你另外的一万美元,只要你不杀他,行吗?你要是杀了他,剩下的一万美元我一定不给你。求求你,放过他吧!我都想通了”。“你别管!这个人我杀定了”, 杀手扔下电话,再也联系不上。杀手给她的解释:他是一个国际职业杀手,他必须捍卫自己的国际信誉和职业道德。意思是拿了定金,就等于签了合同,是不可以悔约的。同中间人谈论这事时,老毛子加了一句“这种人渣,俄罗斯也有,不杀他,平不了心中的怒火”。杀手很顺利地将死者邀到郊外的一片森林,完事。
一本再低级的国际杀手指南,都会写上一条:办完事,立即离开那个国家。但这个俄罗斯国际职业杀手却爱上中国的生活,要在中国过几天。一天一大瓶二锅头,喝完第四瓶,就被公安局铐了起来。那女孩主动回国认罪。不知道是因为她的爱?他的恶?还是杀手的道德?北京公安局的办案人员没有能找到定罪的关键证据,所以他们都轻判了。警察叔叔在总结教训时对萨苏说“不要随便同陌生人见面”。
回头向西北望去,苍山如海,残阳似血;而前面是无边无际的乌云,象噩梦一样越行越低,压的人直不起身,喘不过气。她登上去日本的客机。何处了余生?
根据萨苏“俄罗斯职业杀手在北京”一文缩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