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莉赫本小议

来源: 2016-03-30 20:40:4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奥黛莉赫本小议

赫本这个姓氏很小,却是好莱坞影星中最大的姓氏。凯瑟琳是演艺成就最高的女星,没有之一。奥黛莉艺术地位没有登顶,但也是屈指可数的顶级之一。然而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上,奥黛莉却是无可撼摇的第一。

大学里忙于专业技术,醉于古代经典,对现代的文艺涉猎极少,研究生时因为同室哥们比较时髦才开始知道有好莱坞明星一说。那一年正碰上研究生院放映赫本的成名作罗马假日,也就一同去欣赏了。影片中赫本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那几次微笑,很温暖,没有冷艳,没有距离,就像自家人给予的亲切,世人对爱情的焦虑与执着,对美色的追求与欲望,都在这一瞥一笑中灰飞烟灭,灵魂也就归于其本底的虚空。

据说,赫本应试这一角色时导演并不满意,应试过程结束后赫本如释重负,高兴的微笑了一下。这一秒被导演看到眼里,立即把他喊回来,让她再来一次刚才自然的微笑。赫本也不报什么希望,放松地笑了一个。于是导演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赫本。世事往往如此,踏破铁鞋无觅处,耗了这么长时间的选角过程却在一秒中成功了。

要说赫本的戏路还是比较广的,但是因为大众的心理定位和导演要利用这绝妙素材达到绝佳效果,所以导演不愿浪费资源让她尝试所有类型的角色,导致其作品面受到限制。其实这也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说费雯丽演的乱世佳人和欲望号街车,如果给到赫本身上,那演对手戏的男演员就很危险。美国哥们都那么憨直,而且个个带着枪,看到他们欺凌赫本,还不得堵到男演员门口等着轰他。陈强就曾经因为把那黄世仁演得太狠,差点被台下的士兵给崩了。

其实,在哲学角度说,我更认同赫本影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没有那么多的善恶对冲,所有的坎坷纠结都是机缘造就。这就是宗教信仰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一元论和二元论之争。一元论认为,世界本源只有唯一的至善的神,没有任何其他的本源,恶的本质是善在人某些品格方面的缺失导致的整体缺陷。二元论认为,世界有善与恶两个神作本源,世界充满了善恶冲突。虽然欧美笃信基督教,但有更多的影视作品是基于二元论的。电影作品更多的是迎合大众口味,而不是主导人们的信仰。民众对善恶的理解更多地基于二元对立冲突,那么在市场的主导下,电影作品采取二元论的信仰也就在所难免了。而赫本所演的故事,或者更准确地说,导演依据这些资源所诠释的人生,总有一种不一样的味道,其实这就是至善一元论哲学本底下的生活解读。

罗马假日之前,赫本已小有成功。而罗马假日之后,她出演的影片经典迭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导演依据剧本选择演员,也根据演员修改剧本,这剧情与其天生本性比较契合。与其说这是赫本演艺的局限,不如说是演员与作品间的天作之合。蒂凡尼的早餐是一部不可复制的作品。其实导演在邀请她出演女主角时完全没有信心她能接受,因为这是一个应招女郎的角色。当时美国舆论并不开放,这样的角色对于演员自身形象是个考验。然而因为导演的妙手和赫本的演绎,或者用句如今时髦的俗语--气场,这部片子里面没有那种纵欲味道,甚至连脂粉气都淡到感觉不出了,虽然很多时刻有点像时装秀,影片却给人浑然天成的印象。其中本可能有的强烈善恶冲突,也在这至善一元论的主导之下化作无形了。正因为有神级的人物撑腰,这美国的性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在之后二十年内陡涨。

人的信仰与品行不是由头脑中的理性出发而演绎出来的,而是天赋成分为主。上帝赋予了某些人以非凡的品格,由此出发而衍生出的个人品行与理性无关。这就是子思所谓: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赫本与其导演合作所诠释的一些作品,多有脱俗的味道,难以复制。其中有导演的直觉,而更无法替代的是赫本自身天生的资质与后天造化,这些无法通过理性分析再由其他人模仿表现出来。

因为赫本的纤细身材,导演常设计一些特殊镜头,诸如让男演员将她扛着。一般来说,这种戏都是男的将女的托抱在胸前,这样两人重心低,较安全,而且男演员动作简单,体力考验不大。到赫本这儿就没必要那么费神了,身材高,体重却只有十岁孩子一般,她稍垫一下脚尖直接就上人肩膀了,而且男演员就是扛麻袋那种姿势。这样的艺术效果比较单纯,不怎么拖泥带水。而在罗马假日中的镜头就更夸张,格里高利一抖床单就直接把她从床上掀沙发上了。这也就是赫本,换个人的话,人没过去,床单扯了。曹子建用“肩如削成”来描绘女神,我一直置疑这个用法,看到赫本的影片,才明白此语的传神。固然体态超凡的轻盈,对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女性的影响却极其沉重,美国女孩儿争相减肥的现象从何时起难以准确界定,但赫本的榜样至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赫本对当代社会一个客观存在的负面影响。中国说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常饿死。美国女孩儿为达到赫本的体态常常残酷的禁食,最终导致厌食症而死亡,由此可知咱老祖宗不予欺也。据说,赫本的纤弱体态是因为童年时营养不良造成,世人东施效颦,最后搭上性命。与生命相比,其体态是否饿出美的效果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了。其实体态之美来源于健康,赫本自己也是梦想着有着健壮的体格,那样的话,她就不会遭遇头两次怀孕流产带来的巨大身心痛苦了。如果赫本童年没有那样的严酷经历,其形体美也许更加完整,而世人就不会那么自虐了。哎,看美国上帝这玩笑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