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陀逼入佛门记(二)
是大哥。没有人敢如此放肆地敲木鱼,那声音透过风雨、清楚的传来,正是大哥的定音功。妻子绝望地看着丈夫,整个人虚弱的要塌下来,难陀是她身体和精神的主心骨。他拿定主意:“不!我不去见他”。妻子看到一线生机,竭力给丈夫一个感激的微笑,勉强的比苦还难看。再也不忍了,泪水簌簌而下。她的世界就要倒塌了。在恐慌中,她已经没有主意,她死死抓住丈夫。
万能的佛陀知道这里的一切。没过多久,传来第二阵木鱼声:声音增加了坚定与急催,象是逼难陀上路。难陀一怔,有一份预感:这一见面,就跟大哥走了。他下意识地紧紧搂住妻子。佛陀已经接连催了五道。家规国俗,难陀都是躲不过去。“我把食物放到他的钵里,回头就走。我们献过物品后,他就不应该呆我们门前敲个不停”。他叫佣人准备了一钵食物。妻子六神无主,瞥见桌上化妆用的红水,用食指蘸了蘸,在难陀的正额点一个圆:形如月、色如血、艳若滴。
“告诉大慈大悲的佛陀,你的妻子在家等你,你一定要归来!”。妻子挮过钵,她给难陀戴上斗蓬,系好带。难陀看着妻子:她手冰凉,上下颤抖,泪水涟如,前襟全湿,颜色脏乱的美人脸象被小猫?破。那悲哀、绝望、乞求的眼神揪得他心痛。
难陀没有敢看佛陀的脸,叫了一声大哥,把食物倒进钵里,转身就要回家。佛陀抓住难陀的左手,用掌心照一下他的前额。一声“走吧!”,拉着他就走。
脚步越走越快。地上的泥水开始一柱一柱地射向前方,后来连成水墙,向两边翻倒,把行人和车马抛落在身后。很快出了家国。他们沿着大河向北行,展开双臂,依着水面,半飞半滑。两岸的高树在风暴中狂舞,发出魔鬼般的怒吼;中间夹带着一缕声音,低细但坚韧、清晰:如怨妇的哭泣尖锐、悠长。他们在一悬岩处登陆,转向一个高大的山峰奔去,在树梢乘风弹行,到一片平地停下。这是一块巨大的青石板地,后面连着一处洞穴,旁边是一帘瀑布,几排茅屋,远近高低的树上果实累累。平地小半面临空:夜色明远,微风送凉。
弟子等待着他们归来。走到一条长凳处,佛陀手一按,只说了一个字“剃!”。两个小沙弥一个拿着难陀,一个动刀,一时间,乱发满地,光头立见;君候有恨,何人知会?“换!”,扒掉了难陀的荣华与权势,一笼青衣罩住难陀伟岸的躯体,裸露出整个手臂和双脚。他被带到佛陀跟前,跪下、行礼、抬头,第一次看佛陀。“大哥啊--!”,难陀一开口,涕泪交下。他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看着大哥,一字一句地抗议着“我不愿意出家!我死活不愿意出家!”。
佛陀无语,默默看着难陀:脸庞无比慈祥,悲怜世上所有的不幸人;目光无限同情,慰藉所有受伤的心灵。难陀深受感动,叩头长拜,泪流满面的哭求着:“求您发无上慈悲心,请您动无边怜悯念。让我还家。和妻子在一起,我们才能活下去,我们才有幸福。”
再看佛陀,还是无语:脸上是超尘脱凡的表情,带着淡淡的冷漠;目光是智慧深远,含着对人间情欲苦乐的毫不关心。难陀叩头三拜,肯求道:“请您让我回家。只要和妻子一起生活,我不问苦乐生死,不稀罕成佛作祖,也无悔轮回的煎熬。我愿意在人间礼佛、遵法、吃素”。
三看佛陀,总是无语:佛陀满面悲苦,下视着芸芸苍生。
附:佛像鉴赏
鉴:鉴其真伪。赏:赏其高下。佛像不论鉴定还是欣赏都要看佛的三像,也就是难陀刚看到的。不满足此三观者,不能算是上品。
初观:从下向上看,佛祖面目慈祥同情,无限悲世怜人之心,让你感动。这是芸芸众生跪倒在佛像前,向佛祖祈祷时所看到的。再观:平视,佛祖神态超尘脱凡,目光是智慧深远,带有明显的冷漠,和对人间爱恨苦乐的毫不关心。这是你悟道时,我法皆空,能平视佛祖的境界。三观:从上向下看佛祖面带悲苦,心怀不乐。当你成佛作祖后,再看人世,你是苦而不乐的,你发愿普度众生。
当难陀跪在佛祖脚下,祈求恩赐时,他看到无限怜世悯人的佛祖。但佛祖一心要救他跳出人世的轮回,并不理会他的人情爱恨,所以他看到看空人间、漠不关心的佛祖。再看难陀还是执迷不悟,佛祖不乐,心是苦的,所以有第三观。
民国前的佛像,大多都注意到这三观。主任匠师从学徒到独当一面,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几十年的功夫,自然心领神会,不会出差错的。今人仿古,图的是利益,可能不懂佛像的意义,可能没有长期训练,可能没有古人虔诚,很难做出上品。如果你知道那里可能出破绽,鉴赏是有入手处的。
诸位得闲,可到博物馆去看看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