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看法
1)现有证据表明,黄花蒿的水煎剂是有临床疗效的。artemisinin降解是与温度和时间相关的。所谓温度并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水煎剂是有临床疗效的 但是疗效不高。同意不是和温度有关,而且温度的降解不是主要问题。
(2)现有数据表明(推论),用乙醇从Artemisia annua提取Artemisinin,在其粗体物中,是可以含有稳定的artemisinin的。这说明,将溶剂由乙醇换成乙醚,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将溶解从乙醇换为乙醚是决定性因素。 乙醇也可以 提取Artemisinin, 但是 效率(不是疗效, 是提取效率) 没有 乙醚高。
(3)现有数据表明,某些不含有artemisinin的蒿类在鼠疟模型上也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抑制效果(94-98%)。因而鼠疟模型上的高抑制率并不能100%的导出含有Artemisinin的结论。
------这条不相干。 不含Artemisinin也有疗效, 并不能否定 Artemisinin有疗效。 吃肉可以不饥饿, 不能否定吃鱼也能不饥饿
(4)在我的逻辑看来,即使从葛洪的青蒿治疗疟疾获得启发,更为重要的是确定他描述的“青蒿”是什么?而当时,至少是有2个法定的植物来源。而屠呦呦没有对当时可能更为正统的来源植物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有过具体的说明。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也是不相干。 只要她当时那个 草能提出有效物质就行了。什么"正统的", 废话。
*********************
我以为, 从乙醇到 乙醚 是有决定性的作用, 只是 她解释是不对的。
(和温度关系不大,而是乙醚提取的效率要远高于 水煎 和 乙醇的提取效率 。提取效率 乙醚 >>乙醇 >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