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个新鲜的---老汉在美国的十次婚礼(无图)

来源: 2015-08-03 01:01:3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图有不少,不过不能上,不然老汉就该成前老汉了,*_*
20多年前,有个老汉很喜欢的电影,“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英国喜剧,让许多人笑爆。
英国人比较搞,加上是喜剧,哥儿几个没多大工夫就参加了四个婚礼。老汉来美国有时日了,这多年下来,真正出席的婚礼就十个(葬礼也有,此处不表)。最近的一次,老汉家的老板被邀为婚礼花匠,老汉当了一次花匠助手,沾花惹草中闲得难受,扳手指一算,第十个婚礼了!?于是按咱国习惯,把婚礼“特色”找出来,*_^
十次,不成数据。归类一番,算八卦统计吧。
十位新娘中,华裔(大陆、台湾与美生)七位。剩下三名两位美籍白人与一位美籍墨西哥人。
十位新郎中,四位大陆人,一位美籍欧洲人,四位美籍白人,一位美籍拉美人。
不完全统计,十对夫妇到此刻的后代大约13-15名。
不用细配,已经可以看出传说中的“中嫁美”多于“美嫁中”属实。如果此趋势在“大数据”里也成立,七缺三阿!有可能局部解释为何在美的咱国“愤(男)青”层出不穷。
十对里,有一对是美籍白人新娘嫁给大陆新郎,此婚姻已经结束多年(比较落俗套)。
两岸融合也有希望,有一对是台湾新娘嫁给大陆新郎,此刻幸福美满(表面看哈,这种数据不可能有运行机理)。
最开眼的婚礼是在一条船上举行,多年前,老汉的第四个婚礼。新颖刺激。其间,新娘像变戏法一样的多次换装,如同拍电影,印象深刻。
最喜剧的一刻,婚礼上新娘按习俗在结束前背向抛花束,身后众多单身女性聚集,争抢“篮板”花。传说中,抢到者好运,会成为下一位新娘。参与争抢中的一位,是新郎的祖母,八十好多岁的老人家。场景有如前面所述电影中的一幕,众人笑爆(沙老太婆哪是众女孩的对手?没抢到花)。您猜对了,此新郎非华裔。
最尴尬的一刻?在那位新郎为美籍拉美人的婚礼上,老汉拌个发言的角色。因为新郎一方家中有许多说西语,所以老汉准备了一套西语笑话。时至,老汉发言。至西语部分结束,不闻笑声,下面听众满脸的茫然。老汉马上意识到,西语考试一定得了五分,离满分100分相去甚远(婚礼后,老汉的西语教练已被推荐给军情局处理---不是古纸兄,他当时还没在茶轩喝茶)。
最开心的婚礼?老汉好友大陆新郎的婚礼,老汉做伴郎。伴郎一定得发言,老汉的笑话(非西语),全场笑翻。更得意的是,婚后两口子幸福美满。附带经验,日后参加婚礼,如有伴郎伴娘的差事一定要力争,别的不提,伴郎伴娘坐主桌,开饭最先吃,还有人周到照顾(所谓争抢为人民服务的位子),^_^
中、美式婚礼比较下来,美式婚礼最大的优点在于给婚礼客人一个自我宣泄的机会。因为有设计的客人共狂欢,客人也知道有客人参与的狂欢,客人们中也有许多参与过以前的共狂欢,激素与能量有出口无疑问,恶俗消遣新娘新郎的机会与可能就少而低。只要不喝醉,美式婚礼更可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对了,老汉参加婚礼次数虽不算很多,但经验丰富。曾先后任,婚礼录像师、牵婚纱女童她爹、新娘运送司机、伴郎、西语大师、花匠助手。鉴于此,老汉准备开辟生涯第二春,组建太祖思想全无敌婚礼战斗队。茶轩有投资意愿者,请速与老汉联系,先到先收,过时不候。不是吹牛,比皇上股市盈利可能要大许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