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达成赠字 By 黄毓璜

来源: 2015-03-18 18:34:0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 ??昨日之日不可留”,该是包含几许无奈的。身体无法穿越,精神分明存有“长绳系日”的情结。我们通常会追寻昨日盖因哪里有生命的体认有心灵的守护,非独荦荦大端,一些芥末小事,也成为岁月冲淡不去的存储------?? ? ??——《昨日之日》题记

唐达成赠字

? ? ? ? ? ? ?——“昨日之日”之一

? ? ? ? ? ? ? ?

?? ??黄毓璜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在苏北小城教书,曾几度应召去文艺报打点儿临工,知道编辑部先前习称的“二唐”和后来所谓的“四条汉子”唐达成兼列其中四条汉子云者虽非纯然“以貌取人”,所自,却正是模样上的组合——那日个头一律高高的谢永旺、唐达成、纲、刘锡成不约而同着一式黄卡长风衣上班有人过去,原就毋须循名质实。把唐因、唐达成呼为“二唐”有些不同,我读过二位的文字并感受过二位的处事,知道这姓氏组合是指向职事与才干上的齐車并驾。



达成先生仪表堂堂、才干称一手好字更招人喜爱我不解笔墨,先生书法家学渊源而功力了得只是听行家这么说。不知好歹便不事收藏,友人为我讨得的名家墨宝,也陆续转赠了雅好者。唐先生当年寄赠的一幅字,一直十分珍惜保留至今不是懂得欣赏也并非只缘景仰其人或可说,令我至今感动不已的,是当年有乖素常的馈赠过程



上世纪丙子年的烟花三月,唐先生一行下扬州,一起公干之余复伴同客人处园林,盘桓间赏心悦目的惬意自不待言;唯独一种情形下稍感不安,我指的是事休憩的处所,热情的主人奉茶之后,屡有求唐氏留墨之举。单位主事的、雅好书画的、接待陪同的,多不忍错失机缘。索讨者如愿以偿地收获,旁观者饶有兴味地分享,书写者心神贯注地挥毫迁延既久,陪同者顾惜到书写者的疲累,属职事亦系常情。无奈这当儿除了自己不去凑热闹,说不得什么,谁来扫兴无异犯二。不合其时朋友好心发问:“老黄不求一幅?”唉,当了先生之面,这不成了难答的问题只好不着边际地说些来日方长”呀“日后选定成句再请先生书以教我”呀------?唐先生冲我一笑没有接话,像未曾经意,又似乎了然于推托者的用心



没承想别后一个礼拜光景便收到一份邮件,是唐先生寄来的手书条幅。算起来,该是一回京便忙着付邮先前虽几度领略过先生的洞明练达,不期然而然的事体仍然费我猜详,顶真务实着意搞定那虚应的“来日”和缥缈的“再请”?至诚重情者有心回应那点微不足道体谅?

没想到,这说不清是索求的还是主动赠与的字幅,写的竟就是弘一法师以“长亭外?古道边”开篇的那阙送别词。体察精微的他知我钟情此作?是了,记得告别晚给客人敬酒,那句“一瓢浊酒尽余欢”脱口而出,唐先生接以“今宵别梦寒”,举杯尽饮竟有些莫可名状而不能自己的思情涌动起来。后来更义生题外地忖度达成先生选择这一凄迷词作,以行草绝尘挥洒间,是否拌同些许眷怀追挽和无奈告别的意绪,为了早年秉笔直书、挑战威权的那等青春风华是否融渗了形格势禁下,那些自我审度的痛楚并自我失落的怅然?众所周知,从文之初,曾以“挚”自名,后复屡生自怨自艾,自嘲唐挚已不复存在



唐先生日见位高,偶尔相见依然如逢故旧,攀谈不避琐屑,叙说无拘无束且有择日南下之愿,聚金陵之约道来日方长,未觉人生苦短。1999105消息传来那一刻,展读所赠字幅,至于“知交半零落”,不觉潜然泪下自度云泥殊路,毋庸谬托知己,只是为心向往之的贤达又弱一个而黯然神伤罢了。



岁月经冬历夏,斯人辞世已过十五寒暑。日前整理旧物,把这幅字装裱张挂出来,并非有改于“莫将粉墙轻与人”一点矜持,实乃睹物思人,想唐氏一生无论是行己还是以挚责己都出自忍苦负重、抱一求真?一帧撩人寻梦追远的遗墨,可铭之右照我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