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异客兄。唉,同叹。我国出类拔萃的人物尚且如此。。。

来源: 2014-06-22 10:13:3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起因是60年代初李在某篇回忆文章中称自己起了主要作用,杨看了不服气,从此开始了半个世纪的扯皮。

其实这种学术讨论互相启发很正常,当时论者无心,过了些年倒底哪些观点是谁提出的就记不清楚了。李同意和杨coauthor,显然当时是承认
杨的贡献的,否则他自己直接投稿就是了,不会有什么问题。都年纪轻轻就得了诺奖,一生顺风顺水,不知这两位还争个啥。

李倡议搞少年班,窃以为是个败笔;对撞机思路虽然不错,但获得的成果也比较有限。
相对来说杨的学术眼光更宽广一些,他晚年向国内推荐凝聚态的方向,确实是个金矿。
杨晚年迎合偶党,也许有点真心的成分(他们那代人盼望国家富强的心比我们不知道强多少),但还是为世人诟病。

尽管如此,这些都不影响他们在学术上的伟大。政治、人品和学术要分开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