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的瓦尔登湖
刚读完一本好书: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位美国19世纪的波希米亚人,在美国马
塞诸赛州附近的瓦尔登湖自己动手建起了一间木屋,并搬进去住。
他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捡念人是否可以过一种外表简单但内心丰富的生活,从而告诉
人们,一个人是可以把物质生活的贫乏与精神生活的充实结合起来。
他说:绝大部分奢侈品,以及好多所谓的生活便利设施,不仅不是必不可少,而且还是
人类高尚情操的真正阻碍。
梭罗写道:为了颠覆他所处的社会在拥有财富同值得尊敬之间建立的必然联系,一个人
的富有程度是与他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的多少成正比的。
梭罗试图让我们重新认识没有钱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它并不是我们的所处世界所巧
妙的暗示的那样,是在人生的游戏中失败的证据。
一个人没有钱可能仅仅意味着他自愿选择把精力投入到别的事情上,而不是投入到商业
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在别的领域变得富有,而不是在金钱上。
梭罗没有用穷困来形容的状况,而是用简单,他认为简单是表明一种自愿选择的生活方
式,而不是被迫接受的物质状况。
他想表达的是‘金钱并不能购买灵魂的必需品’;
这是一本好书,深受‘斯多葛’哲学学派的影响,以前没能读过几次都没能读完,这本
书是需要心静的人慢慢的品味。他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大自然的细小变化,没有任何故事
情节,有一大段章节将湖水的变幻颜色写得惟妙惟肖。
我是强烈的斯多葛流派的信奉者,希望我有机会可以在贫穷的尼泊尔去体念这种简单而
心灵丰富的人生,并且也可以考炼我的虔诚度。
与叔本华齐名的尚福尔说过:大自然从来没有命令我:‘要摆脱贫穷’,大自然也从来
没有命令我,‘要尽力致富’,她只是请求我:‘你一定要自立’。
著名斯多葛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决定我幸福的不是我的社会地位,而是我的判断;这
些判断是我能够随身携带的东西,只有这些东西才是我自己的,别人无法从我身边取
走。
读完这本书,让我们会沉思:
一是命运给予一个人过多的个人财富究竟是福还是祸的问题;
二是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升华到一定的层次,而不再纠缠于物质财富的时候,同时也不在乎同
时代人的财富观加诸于这个人的成败判断和看法的时候,这个人的灵魂究竟可以走多
远。
三是究竟拥有多少个人财富才是“过多”?拥有物质到何种程度才变成奢侈?
我想梭罗应该有比较成熟的论说吧?什么是福?什么又是祸?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价值标准。
或许,一个人的灵魂能够走多远,精神财富能够积累多少,才是人生“成败”的判断值?
那么,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这还是因人而异。
问题似乎又变成了另一个,就是说,在种种价值判断的终极处充斥着不确定变数的情况下,
个人的精神追求意义在哪里?
我认为只有一点比较确定,就是所谓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的一生这样的说法。
西方哲学一直认为如果需要对这个“喜欢的方式”作出比较合适的判断,判断者应该是
一个独立的、理性的、善于思考的自我(self)。
所以,如何去塑造、充实、完善这样的自我,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讨论题—
—半以上的哲学就是关于自我的探讨。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自我,决定了什么样的
“喜欢的方式”,也就是过什么样的一生。而这个自我是可以不断完善,不断升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