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上山下乡

来源: 2012-06-12 17:36:3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浒卄按语:

拙贴文本意是转贴。可是,夹带私心,先说两句。记得很久以前,在跟一位白人谈起过自己的下乡经历的时候,因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介绍,基本上是平铺直叙,言谈之间全无怨恨之意。可是,这位朋友却更进一步挑明:Nothing, no time, is wasted if you want to learn!这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上山下乡。

若从更高的(或者说:另一个)角度呢?纸金迷兄几曾回首坛之贴文—“国家的富强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言简意骇,与大江川兄有关上山下乡的一些贴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特转贴如下。

国家的富强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

来源: 纸金迷 于 2012-06-12 02:45:58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388129.html

回答: 陪“湘西山民”兄侃侃上山下乡 (旧帖) 由 文革传人 于 2012-06-11 23:47:57

国家的富强就是民富国强,并且国强比民富更重要,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国民都是舍命舍财地当兵捐款,保卫国家。这是国家内部任何政体,民主的或专制的,都会遵守的准则。这是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共同目的。

 

因此来衡量毛时代的上山下乡政策,当时的中国基本国情是,农业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低,人口多,粮食紧张。我说过,中国人口已经超过土地负荷,中共建国的时候,中华文化已经进入迟暮之年,中国锐意变革,抛弃传统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中国人口超限,另一方面中共忽视了人口控制,这是因为当时的时代,认为人多劳动力多,可以干大规模的农业基础建设,开荒挖渠填海等,都是扩大农业生产率的方法,需要人力。

 

战争从另一方面不断地威胁着中国。西方世界因为红色的中国搞反华大合唱,但是,如果中国不是共产红色的中国,西方世界依然会寻找其他的借口来侵吞和瓜分中国。第三次世界大战和核子战争一直威胁着中国,而战争最需要兵源。

 

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国情,人口增长的压力超过了农业增产,粮食的紧张抑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城市就业发展停滞,社会闲散人员增加,打架斗殴,产生城市的不稳定。

 

把城市人口拨调到农村,增加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科技和知识水平,这都是国家的整体战略,不是毛个人心血来潮做的事,上山下乡是当时国家的基本国情形势所逼迫,是中国的现实所然。

 

而且,上山下乡并不是文革后对红卫兵的惩罚,而是文革的继续和深入,让国家培养的知识分子经受反修防修的处理和改造,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一个战略方针。这些都是当时中共如此决策的缘由。

 

农业一直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最大的因素。农村粮食本来就紧张,但是不供应城市粮食,就无法发展工业。是让农民饿肚子支援城市搞工业建设,还是善待农民,多留粮食,阻碍工业发展?毛时代是选择了穷过渡。

 

总之,站在国家根本利益的立场,尽快和加快复兴中国,使中国尽快成为强国,中共选择了民穷。

 

这么做有什么错?一个急于让中国富强的愿望驱使着中国必须努力搞农业。当时农产品的短缺,迫使城市的党政机关搞五七干校和单位办农场,搞南泥湾开荒,以城市居民自己开垦种地来缓解农副产品的短缺,都是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

 

所以,评价中共的上山下乡政策,不要脱离中国国情,这是任何政党和制度都无法超越的。所以,上山下乡政策没有大错,更不是毛的心血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