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子陵和铁流的对话
解决王薄问题必须建立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
【辛子陵和铁流的对话】:
时间:2012年2月27日
地点:北京黑山扈总参谋部总医院VIP病房
当前稳定人心和局势的要务是: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权威建立起来!
著名学者辛子陵2012年2月9日因腰椎间盘突出住进总参总医院。15日,由骨科主任马远征主刀,黄凤山副主任为第一助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非常理想。当代极富盛名的外科专家蒋彦永教授曾亲往探望。从美国归来的文友铁流,特去看望了辛子陵先生,下面所载是两人在病房的对话。
——建华侧记
铁流在北京309医院看望辛子陵并展开对话
辛:“铁流兄旅美归来,见闻一定不少?”
铁:“我在休斯顿足足呆了一个月,天天看《世界日报》和当地社区的华文小报。那里不用翻墙可自由自在地看外网。先是关心吴英案,写了好几篇为她呼吁的文章。在回国前的2月8日,发生了王立军事件,一下成为全球特大新闻。我立即写了第一篇文章“王立军助纣为虐,薄熙来生意收摊”。回国后又连写了三文“薄熙来皇帝梦[一枕黄粱]”、“薄熙来的问题不是贪腐,是要想篡党夺权当第二个毛泽东”、“王薄事件的变数及其它”。我的文章粗浅,远不如老兄的有理论水平,不知你看到否?同不同意我的观点?
辛:看到一些,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对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缺乏分析与评述,这跟你掌握资料不够有关。你是记者出身,先说说你的见闻。
铁:我在美国看望了不少老朋友,回国后又和不少人交换了一些意见,总的是对当前国家发展态势不看好,大家认为胡温主政十年软弱无能,面对“平西王”的挑衅坐观其大,中国有可能再次回到毛泽东统治的血腥时代。故国内外都是一片唱哀之声,而国内更甚。时下官员们没信心,精英们没信心,民营资本家都在明里暗里转移财产到国外,认为呆在大陆极不安全。中国像个泰坦尼克号,已经触礁正在下沉,到处都是乱象。哀莫大于心死。不少人认为中共没希望了,国家没希望了,不知十八大后有无变化?一致的意见中国必须政改,必须融入世界普世价值,走宪政民主之路。要不这个国家真的没希望了。你住进医院里,长期不讲话、不写文章,有点违背“救党派”的初衷吧?我虽不是党员,却与这个党有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我认同你的理念,与你有共同语言。今天我还在奔走,你却撂挑子了。我来,是要你讲话,09年你有“救党三策”,今天不能一策没有吧?
辛:铁兄,我不讲话,是有点寒心了。前贵州社科院院长周成启说:中国到了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的地步。信哉斯言!你说中国像个泰坦尼克号,此言精辟。我是船上的人,只能坐在船上等着沉没。
铁:太消极了吧。据我对你的了解,你是放不下贵党的“朝中事”的。所以一回国就想找你聊聊。重庆的事引发全球沸腾,各国媒体都是大版大版的报导,只有我们国家不见只字片语,这很不正常啊!现在薄频频亮相,仍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不少人都在批胡锦涛软弱,一点动作都没有,有人说他没有主持和掌控大局的能力?
辛:老兄错了!他完全有能力,是被压着使不出来啊!有一股政治势力多年来一直持续矮化胡,有很深的用心。古来治蜀是非多。左右皆非,宽严失误,这八个字早给他预备好了。领了这顶帽子,下一步就不是处理薄熙来,而是处理胡锦涛了。中国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发生在这里。群龙无首,大乱必至。毛泽东式的阴谋家和野心家机会就来了。
铁:子陵兄,你研究治乱兴亡,历经世事沧桑,依你看怎样才能避免出事,中国真的经不起大乱了。我是历史的见证人,不能再看到遍地是饿殍,遍地是监狱的悲惨局面啊!
辛:我们没拿这份钱,照说不该管这类闲事。今天是朋友摆龙门阵,话到口边留半句就没意思了。最根本的是不能软,不能存息事宁人、讨好各方的心思。要拿出中央的身份来,拿出军委主席的身份来,拿出三军总司令的威严来。先让犯上作乱者心怯认错,让外国政府觉得中国政府是有权威的靠得住的。
重庆市长黄奇帆是个丧心病狂的家伙。泗上亭长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你黄奇帆怎么就那么没出息,在重庆华蓥山遇见条小长虫薄熙来,就认定他是真龙天子,就把身家性命全压上去了。叫你指挥70辆警车,千里奔袭,从重庆杀向成都,你就敢干!后来他本人否认这事,说不是他指挥的。要好好查一查到底是不是他指挥。如是,其性质属地方叛乱。如果犯了杀头的罪,那就要借黄奇帆的项上人头,以镇天下,而儆效尤。让乱臣贼子知所畏惧。
治乱世要用重典。要把军委主席胡锦涛的权威树起来。说话要算数,有令要行,有禁要止,行要行得通,止要止得住。哪有解个犯人上京还要跟地方商量的道理!这么大个国家没个有权威的人不行,一旦乱起来将不可收拾。
铁:可惜这些年胡没把威信立起来。在百姓眼里他是个无所作为的领导人。你说要树他的威信,他扶得起来么?
辛:名为集体领导,实际是江制造了九龙治水的局面。不许他成为核心,限制他的作为。世人对胡锦涛有诸多误解。我给你说说我的观察。
第一,胡锦涛本质上是个民主社会主义者。胡锦涛进入中南海,如同林黛玉进入大观园,不能说错一句话,不能走错一步路。两代婆婆压着他,还有吞噬了刘少奇、赵紫阳的极其森严可怕的党国体制。有些他不同意的,他必须高调认同,积极执行;有些他内心赞同欣赏的,他得看够了大小婆婆的脸色,查清了党国体制的明规则和潜规则之后,不露声色地悄悄放下。就如2007年《炎黄春秋》发表《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文,胡锦涛内心是赞成的、欣赏的,甚至想在17大采用,但两个大佬出来当横,一个江泽民,一个李鹏。他只好放下。谢老在序言中说:“中国没有在苏东巨变中垮台,这要归功于邓小平在这之前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当改革开放路线得到大多数人支持取得主流地位以后,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平和他的主要助手胡耀邦和赵紫阳顶住“复辟资本主义”的压力,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废止近乎单一的公有制(1978年公有制比重占99.1%),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把资本家请回来了,把先进生产力请回来了。读者可以看到,这一系列新政策属于民主社会主义,但为了避免“修正主义”之嫌,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石激起千层浪。谢老的文章引出了一场大论战。从列宁、斯大林那里传过来,民主社会主义是修正主义,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一辈子高扬“批修”的旗帜,反对修正主义的烙印在中共党内打得太深了。中国社科院带头,组织150人的批判大会批谢韬。毛泽东旗帜网在人民大学开了110人的批判大会。全国各地老“左派”一下来了精神,有八个城市召开了批判会,批判谢韬的“修正主义理论和修正主义道路”。支持我们观点的人分散全国各地,没有会议的声势,却有比会议远为深远的影响。这篇文章成了许多人那年春节聚会的热门话题,文章的复印件成了老干部和知识分子最佳的春节礼物。尽管有不同看法,但许多没有公开讲话的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开始换脑筋,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出路问题。这个意义就很大。
对于这场论战,没有权威的中央领导人出来做结论。2007年5月10日,在《人民日报》第九版发了一个几百字的答读者问,就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进行说明,说二者本质不同,我们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算是官方的表态。来自中央的意见是:不转载、不批判、不争论。大大减煞了“左”派的杀伤力。于是,第一次争论沉寂下来。胡锦涛暗中保护了谢韬,然后坐上飞机到瑞典访问去了。他要亲自看看民主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
第二次大争论发生在国庆60周年前后。2009年6月中宣部推出一本小册子《六个为什么?》,突出肯定和歌颂1956年毛泽东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有制的功劳。说从此“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础。” 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还批判说:“有人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一些政策,如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增加社会福利作为重要任务等,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策有某些共同点,说明我国也可以搞民主社会主义。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把它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党的一系列新政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六个为什么?》不仅掩盖了毛泽东那个“科学社会主义”饿死3755万百姓的滔天罪恶,更为严重的是,为回归毛时代,进行第二次社会主义改造,第二次对民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大剥夺放出了试探气球。
这时谢韬老已经重病,我只能单枪匹马出来应战。
年底,我在一次朋友聚会时讲话说:“中宣部推出《六个为什么?》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把毛泽东的三大改造肯定、歌颂一番,说中国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毛泽东那个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消灭私有制,没收资本主义企业,消灭资产阶级。结果在经济上引来的是“国进民退”的大潮。全国工商联2009年8月7日发表蓝皮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宣告在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中民营企业被淘汰出局,国进民退的大戏接连上演。中化、中粮等垄断国企,既奉有保值增值的令箭,又无经营范围的法律限制,对房地产、矿业、铝业、奶业等普通竞争性行业摆开了‘全覆盖’收编的架势。据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保育钧对记者说:“在这轮危机中,‘国进民退’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去民营化现象已愈演愈烈。”
我还说:“在座的多是老革命、老干部、老党员。我们紧跟过毛泽东,崇拜过,奋斗过,失败过,彷徨过,吃过苦,受过罪,甚至受过处分,坐过监狱。我们有切肤之痛,有清醒的认识,知道错在哪儿,怎么错的。知道哪些错误是不能重复,不能犯第二次的。”这里我说的不能犯第二次的错误,就是再一次消灭私有制,再一次进行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再干这么一次,肯定亡党亡国。情急之下,我写了篇文章《民主社会主义还是科学社会主义?》但救国无门,在大陆我没处发表。于是在香港出书,书名叫作《中共兴亡忧思录》,作为打头的文章发表出来。该书由香港天行健出版社于2009年12月出版。尚未上市,第一版就销售一空。买主中北京党政机关占了相当大的份额。2010年年初,文章在五柳村网站和广大读者见面,许多网站转载了。文章指出:
民主社会主义与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是兼容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与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是不相容的。再怎么创造性地发展,私有制和资本主义企业在社会占了主体地位,这个社会就不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
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民主社会主义,还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有一块试金石,就是看中国是否有私有制?是否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企业是否占了主导地位?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民营企业的功劳,还是国有企业的功劳?是资本主义的功劳,还是社会主义的功劳?
据2008年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有600多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9万亿元,从业人员达7100万人。对GDP的贡献是65%,三分天下有其二。提供的税收占53~75%。民营企业提供了我国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毛派说这是复辟了资本主义。支持改革开放的民主派说:这是民主社会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富民兴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产生了一大批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企业,其数量超过了毛泽东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时的十几倍,这是全中国、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功过是非暂且不论,这个事实得认账。小册子作者心虚到连这个事实都不敢承认,面对一片大森林,硬说一棵树也没有。因为只要承认资本主义企业的功劳,《六个为什么?》全部立论的根据,会像纸牌搭起的小房子一样垮下来。
这篇批《六个为什么?》的文章,因为对中宣部下了战书,我是准备做第二个王若水的。上个世纪80年代,王若水在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上发表了与胡乔木不同的意见,受到开除公职、党内除名、流亡海外的迫害。但等了两个月,没什么动静。主流媒体没有对我组织围攻,2007年声讨过谢韬的几个城市也没有开批判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宣部长刘云山因擅自决定国庆庆典增加“毛泽东思想”彩车等错误受到处分。2010年第一期《争鸣》杂志有详细报道,还说令计划在书记处负责宣传工作,参加中宣部领导工作。”
2010年2月8日晚,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我听了一遍新闻联播摘要,又上网仔细看了一遍8000字的文字稿,没有再提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再批民主社会主义;没有把《六个为什么?》列为必读文件,连参考资料也没列上。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六个为什么?》被冷藏起来了,尘封起来了。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这面打了60年的旗帜被卷起来了。
但我仍不踏实,觉得这不是最高领导人的权威表态。到2010年4月6日发表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全文9000字,没有出现“科学社会主义”这个词组,更没有直接或暗示批判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救世学说,虽然传播逾百年,纵横半个世界,但最终没有能够改造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随着苏联集团的解体而悄然淡出了历史舞台。中国曾想“旧瓶装新酒”,将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装入“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旧瓶之中。由于“国进民退”危机,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果断地停止“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和使用,国务院于2010年5月13日发布“新36条”,即《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除了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束缚,放宽了准入领域,是非常英明的。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到了2009年,按实际控股权统计,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已达83.1%。 中国的私有化已占了主体地位。这是一个历史性转折,往后几年才能看清它的意义。
民主社会主义超越了意识形态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孰优孰劣的百年争论,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优点捏合在一起,并消除了各自的弊端,兼顾了公平和效率,是被实际生活证明行得通的办法、政策和道路,是积极的中性化。人类的前途不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不是如福山所说是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而是两者的结合、交融,成为一种新制度,这个新制度就是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正在成为人类共同认可的道路,将人类带入一个和平发展的新世纪。
我们不再追求乌托邦,也不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按照邓小平的设计,是真心想把效率和公平统一起来,建立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民主转型,当然属于民主社会主义。胡锦涛一直是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型的提倡者、推动者和保护者。对占主流地位的“左”的意识形态,他脑子里有是非,正在形成怎样建设国家的理论蓝图,他接受新理论新事物快,不信服列宁毛泽东那一套陈旧的意识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