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我们的共识:)

来源: 2011-02-21 15:12:1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教育学上,nature/nurture之争一直存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并不科学,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life-long process.一个人可以因后期的某种经历改变一生。天使变魔鬼,魔鬼变天使的例子绝不罕见。有时候,一本书都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 “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成人后就不必进行人文教育了?看来国内大力提高理科生人文教育都是浪费时间?

“定型后的个性决定文理科”——这点我同意,前提是在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现实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处于功利,明明兴趣在文科,但选择理科,一旦理科学不好,人文也荒废了。当然也有“无心插柳柳成行”,比如这儿有位网友,她志向是学习文学,可由于特殊的原因(政治吧)学习了理科,好在自己有悟性,又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爱好,于是不但做了科学家还成了作家。

取消文理分科知识表面手段,关键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和重理轻文思想,让学生自由发展,学校文理并重,这样才能提高人文素养以致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争论可以放一放,按照你的逻辑我不能理解的是:什么造成了你说的“自制力”差?又为什么自制力差的大多数是理科学生?你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