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恕直言,您理解有誤。有關問題,包括孟子梁惠王章及禮記檀弓之用俑,關乎禮制,有機會再詳說。現只能非常簡單講基本。
俑是有面目像真人似能踊躍的木人,陪葬品中搞成這样,是周末才流行起來的玩藝,孔子反對,是古非周,乃孟子及禮記其言一貫立場。
古禮是用草人,為明器,象徵而已,神明之,以神明之道待死者,不直當生人辦。把木偶做得像真人去陪葬,于心何忍?更何況商代之人殉了。孔子絕無主張人殉的思想,甚至用像真之木人來擺設也覺不人道。活人是活人,死人是死人,各有對待的方式,這是孔子!
恕直言,您理解有誤。有關問題,包括孟子梁惠王章及禮記檀弓之用俑,關乎禮制,有機會再詳說。現只能非常簡單講基本。
俑是有面目像真人似能踊躍的木人,陪葬品中搞成這样,是周末才流行起來的玩藝,孔子反對,是古非周,乃孟子及禮記其言一貫立場。
古禮是用草人,為明器,象徵而已,神明之,以神明之道待死者,不直當生人辦。把木偶做得像真人去陪葬,于心何忍?更何況商代之人殉了。孔子絕無主張人殉的思想,甚至用像真之木人來擺設也覺不人道。活人是活人,死人是死人,各有對待的方式,這是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