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能证明最初中国人是吃包子庆中秋的,我当然可以说月饼

来源: 2010-03-01 14:33:3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不是中秋传统美食。

以下文字节选自黄绍坚撰写的《难以相信:中国发现大量弃老遗迹》一文

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位考古学家能够实证出汉民族孝文化的源头。既然源头无可考证,那我们就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汉民族与生俱来就是在孝文化的浸润之中。一定有一个节点,那之前是野蛮的、原始的、非伦理的,那之后才是父慈子孝,"父母在,不远游"。可那个节点在哪里呢?历史从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也许那个节点仅仅是我一厢情愿的推测或想象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国孝文化以绝对主流的江河之势奔涌于历史之中时,它的背后一定有我们所忽略的诸多细节和暗角,它们沉默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另:http://bkso.baidu.com/view/2831201.html?fromTaglist
……中国人从遗弃老人到赡养老人,习俗转变的契机是认识到老人具有经验和智慧,还可以为家庭为社会所用,这是受到功利主义观念的驱动。这种观念依据与遗弃老人的观念依据一模一样,毫无变化或进步。如果一朝发现老人没有我们所期望的智慧和我们所期待的经验,我们依然以同样的理由遗弃他们。
  所以,中国没有真正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从对弱者的关爱出发的敬老心理。凡是受到尊重的,都是控制着资源和权力的家族长老和国家长老,而那些不拥有权力不支配资源的老人,比如农村老人,他们在失去劳动能力后,很难得到尊重,甚至也很难得到为经济条件所许可的善意的赡养,照样以各种方式遭到虐待和遗弃。十几年前我在农村生活的时候,那些纯粹的农村老人(就是说家里只有农业背景,儿子孙子都是农民)生病了基本上不会到乡镇的医院去看病,只是请村子里的医生把把脉,留几颗药片,然后就躺在床上等待最后的日子。我见过许多老人这样凄惶地离开世界。我想谴责这种习俗,可是想想农村生存资源的极度缺乏,又不能不予以理解。跟三千年前武当山地区的居民相比,跟一百多年前那个非洲部落相比,也许可以说国人的做法已经相当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