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生活在别处》

来源: 2009-11-24 12:35:11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6,《除夕夜,洒酒祭汶川》

  汶川,汶川。
  走的人一路走好,孩子呢,慢慢走吧。不要回首张望,活下来的人也不容易。比起几十万肾脏里全是石头的孩子,不知道哪一个更痛苦?
  到底多少亡魂,不知道。到底多少人受伤,不知道。谁知道呢?
  天崩地裂大半年了,淡不去这心底的悲凉,总是想起那在瓦砾堆里伸出的手;那一本孤零零被风翻动的课本。有人含泪了,有人说你们作鬼有福了,庆功会和表彰会开过了又开过了,今年的冬天很冷,还有一个什么金融危机和几万亿的投资,一切和你们无关了。
  除夕夜,洒一杯酒祭奠你们。孩子,你也尝一滴吧,一小滴。比起人生的苦酒,这酒真的不算什么。
  除夕夜,火树银花,万方乐奏,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能想起你们,不管他们。
  生活总要继续。他们自然有他们的事,他们要拎着一床被子去送200元或者300元的温暖,要开一个什么迎新春茶话会或者酒会,要开一个晚会并且唱一唱《难忘今宵》,还要争着去什么庙里或者观里撞钟祈福,他们日理万机很忙的,他们还有不少不少你们永远不知道的事,当然不是为了你们。
  为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为了无数寒风中的孤魂野鬼。
  除夕夜,洒一杯酒。
  一杯酒。

  2009-1-25

7,《后菲尔普斯时代的游泳》

  喜欢游泳,每周三次,每次两千米。底线,没有负增长。
  游泳,必备泳镜、泳帽、耳塞。当然还有泳衣,不然那是澡堂。天体?这是中国。拜托。
  小姑娘还要带什么呢?不知道,据网上说有小姑娘因为游泳怀孕了,那简直是送子观音开玩笑。而且,公共汽车也会挤得怀孕的。
  下水前,泳镜里面可以用舌头舔一遍,防雾。帽子要硅胶的,不进水。如今稀奇古怪的事情比较多,全副武装,防患于未然,不然到时候说不清,谁知道你干什么了是伐。当然,就是干了什么也不要紧。
  水很清,不一定就是卫生,表面文章而已。水里男男女女在戏水,于是开始游。当然不妨看看别人的身体,看了就失望、失落、失魂落魄。
  水有浮力,站在水里臀部就比较上翘,下面是粗粗细细黑黑白白的腿,很难找到匀称笔挺好看的。不管它,且继续往前游,臀部前面就是肚子,中国人富起来了,肚子大部分很肥,至于腰这一个部位,一般是找不到的。什么是腰?尤其是没了皮带以及其它健美束腰的伪装和约束,于是肚子很放肆,自以为埋在水下没人得见,自我膨胀,并且把肚脐如第三只眼一样竖起来瞪着。腹肌,什么是腹肌?
  且慢,尤其要当心大块头,虽然学了三年游泳,在水里蹬腿那是不管不顾的,生怕在一米深的泳池里淹死,所以是拼了命的拱起屁股一蹬,复一蹬。如果躲避不及,中了无影脚,那么只好自认倒霉。不要妄想听到一声对不起。人命关天,蹬你是应该的。
  又有自由泳的来了,现代人只顾足浴,手指甲是不剪的,张牙舞爪,要是抓个正着,那是皮开肉绽,九阴白骨掌是也。赶紧闪身避过。
  终于到了深水区,消消停停,于是转体。忽然看见水下一位肥硕男子,两块胸肌退化成两只小皮夹子,在水中荡啊荡地过来了,海蜇一般,却是从没见过的。
  扑哧,不由笑了,差点呛水。一点不礼貌。
  2000米,于是起身,看满池的文身,龙、老虎、大雕,还有一背的关公,青龙偃月刀。

8,《大闸蟹》

  “大闸蟹”这个叫法是从上海发端走向全国的。“大闸蟹坐飞机――临空八只脚”,外地人谁懂?
   大闸蟹有什么特别好吃的呢?不知道。也就是凑闹忙吃吃罢了。
  《红楼梦》里那些小姐们不一样,吃得诗都一首首写出来了,估计吃的是文化。如果没有文化,即使指上沾腥洗尚香,当然还是写不出诗,文盲、没文化,或者功夫在诗外。
  事情一搭到文化,那就不需要讲道理了,文化就是大道理,尤其中华文化更是伟大到不知其何的。于是大闸蟹身价百倍,防伪标志也应运而生,为表示血统正宗,身上贴的,螯上挂的,比身份证还要讲究。一只一只五花大绑,半死不活、缚手缚足地蹲着吹泡泡。有的连泡泡也懒得吹,一言不发地思考着蟹生终极意义:2 b or not 2 b?
  估计将来每一只都会有公证书,公证书上当然要有照片、条码编号,还有DNA,手机或者电脑查证。每购一只,搭配蟹八件一套。
  如果大闸蟹到这种份上,也是不虚此生了。世界上还有这么了不起的吃食吗?
  事情也难说,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化学奶粉以后说不定塑料大闸蟹就发明出来了。
  曾经请宋庄画家村的几个朋友吃饭,一本正经请他们尝尝这美味。想不到他们毫无耐心,咔嚓咔嚓就咬得粉碎。然后大概其把能咽下去的咽下去,不能咽下去的吐出来。
  什么艺术家,算伊牙齿好煞脱了。螯封嫩玉。壳凸红脂,暴畛天物啊。
  不过,也是一种吃法。无肠公子经过肠道消化以后最终终归是要拉出来的。


9,《泡菜》

  DIY,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饱和盐水煮沸了冷却,加入白醋、花椒、泡椒。泡椒的牌子是“火焰焰”,一看这牌子就是厉害脚色,其实并不太辣。
  盐水冷却了,放入想泡的蔬菜。当然,先要洗净沥水,切成适当大小。包菜、紫包菜、黄芽菜(北方人说的大白菜)、豇豆、胡萝卜、白萝卜。其实白萝卜的皮泡了最好吃,它怎么那么脆?
  全部浸泡在盐水里,玻璃缸盛着放在冰箱里。记得以前有专门的泡菜坛子,水封,防止细菌进入变质。现在有了冰箱,这种坛子就不大见到了。
  一个星期以后就可以尝尝味道,如果味道不错,就好佐餐了,譬如搭泡饭。
  也有的人口重,也可以再泡入红辣椒甚至大蒜瓣,那吃过以后最好就要增加一次刷牙了。
  这是家常泡菜,比不得韩国人那么像煞有介事。吃惯了,倒也是必不可少。等到一缸吃光了,把盐水再加盐煮沸一次,慢慢就做成了百年靓汤。如果冰箱比较大,两个玻璃缸轮流着,那是最好。
  这不麻烦吗?没办法,自己做的放心一点。谁知道买的酱菜是什么呢?
  既然活着,最好活得质量高一点,不要一天到晚病歪歪。再说,也是一种乐趣。如果一个人觉得做菜吃也没有乐趣,那么这个人不是懒得要命就是快要成仙了。


10,《吃点啥呢?》

  冬天来了,吃点啥呢?
  一贯不大相信进补什么的,所以吃的其实也差不多,有啥吃啥。
  但是到底有些菜是其它季节吃不到,或者过于反季节得一塌糊涂,反得不想吃。
  冬天吃火锅?不,不吃火锅。觉得这才可能是真正的垃圾食品,吃到后来面前就是一只垃圾桶。当然,垃圾桶也没什么,那是相当麻辣的垃圾桶。
  比较喜欢胡葱督豆腐、白(红)萝卜煨肉、红煨大肠、青菜狮子头、白菜煨肉。
  豆腐放在油里煎过,两面金黄。胡葱起一个油锅,然后盛到沙锅里,豆腐也放入,小火督得咕嘟咕嘟,喷香。有时候也好放入肥肥的猪肠,那就是双管齐下了。
  白菜煨肉是典型的苏南菜吧,不是北方人的大白菜,大白菜南方人叫做黄芽菜。
  霜打以后,白菜取菜帮和菜心,猪肉切成约8X40毫米片状,和菜帮一起白煨。主要是吃白菜、喝汤。大沙锅盛着端到桌子上,还在咕嘟咕嘟,汤是鲜得眉毛都要落脱的。
  但是现在猪肉不香,有些菜也就只是说说罢了,钓钓馋虫。
  真的吃,也不过如此。


11,《小馄饨》

  精致的南方面食,很历史、很大众。
  极薄的皮,猪肉馅。其实基本没有馅,只是透过馄饨皮看到的一丝粉红颜色。
  专职的师傅包起小馄饨飞快,右手一根竹片一刮,左手看不清地一抓。
  南京有一首著名的网络歌谣,《喝馄饨》。喝馄饨,喝馄饨,馄饨而能喝,说明皮子的柔软,滑溜。饺子能喝吗?
  小馄饨下好,透明的。极鲜滚烫的汤,汤里要有一点猪油。然后搁青蒜叶、芫荽、辣椒酱或者辣椒油、胡椒粉,希哩哗啦地喝得满头汗津津。
  也有喜欢加一些虾米、蛋皮、紫菜的,那味道就不是很纯,喝起来多了一些麻烦。
  估计帖子看到这里,舌下生津。
  晚上喝一碗、两碗去,在这初冬的夜里。


12,《老妈发飙》

  《老妈发飙》,韩剧。“发飙”这种译法,一看就是香港、台湾或者广东人的说法。大陆内地就译成《妈妈发怒了》,听起来就逊色不少,减了八分力道。不吸引眼球,没有冲击力。
  2008最热门韩剧,六十六集。
  一说韩剧,有的人嘴角就要往下一挂,俗!
  说俗,就证明自己是很雅或者比较雅。为什么呢,当然如此,不然干吗说俗呢?
  那为什么一定要雅呢?这种问题是问也不好问的。问了就是更俗。而且不可耐。
  韩剧正式在国内引起朝野重视,大概是从前年《大长今》开始的。其实是已经热了好几年了,《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黄手帕》、《加油金顺》、《我叫金三顺》,什么什么。CCTV率先引进,22点以后悄悄地播。湖南台不声不响跟进,抢收视率,害得一干熟女们晚上不睡觉。
  到得《大长今》,不知道惊动了朝中哪路官员,认为不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官员说话历来不需要理由的。
  于是,《大长今》反而名声大振,超女们联手演唱主题歌,碟片卖得不要忒好。就是喜欢,你管得着吗?
  官员说话很多时候等于放气。后来就是《朱蒙》、《商道》、《李算.》、《王与我》――,大大小小、时装古装,不得了,统统进来了。
  蕞尔小国,居然也有如此软实力,居然也有文化或者价值观输出?
  于是自然有人不服气,自己弄一个或者几个出来,做不到,自己一弄就是一个或者几个喇叭腔。怎么办呢?撒泼骂人是拿手好戏,骂:棒子。
  想起多年以前读琼瑶,也是群情汹汹,琼瑶算什么东西?多年过去,大陆就是出不来一个琼瑶。反朴归真,回到生活,在一个政治为宗教的国家里其实是很难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