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信教科书的就自己去找书,每本都各说自己有利的,都有很多解释不了的死结。
可惜当时我也不在现场,好在可以读各个侧面的著作,也没个人立场的包袱,尽可能合理地还原一下。
事情的原委接近是这样的:
老国没出路,找老苏救急, 老共自然搭车,没有拒绝的可能。
老国得了不少实惠,能取得天下多靠外援,老共也鼎立相助,前期合作上乘,几近一统天下。
国共当时不必然翻脸,会否掀桌,何时捅刀不排除,但也不必然。
如果两边一直是相对温和派掌控大权,有渐进议会共和的可能,虽然杂音龌龊不少,理论上仍有和平对抗的可能,不管微弱与否。
老蒋不甘只做军头,其实党政资历差得远甚。一己攫取最高权力,树敌开战是唯一可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血洗老共打倒老汪,内战发起扶摇九霄,老陈出局老毛冒头,楚虽三户亡蒋必毛。强硬暴力再无可和。仓惶辞庙作俑无后。
逝去的共和,昂贵的殷鉴,是否不该太轻松地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