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3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Juan Carlos Varela)宣布正式与中国政府建交。而就在一年前,巴拿马是台湾领导人蔡英文执政之后外访的首站。如今“昔日密友”背盟而去,台湾当局对此表示“愤怒和遗憾”,指责巴拿马“欺蒙中华民国到最后一刻”,台外交部长李大维宣布终止台湾和巴拿马的外交关系。
多维新闻就此事件采访了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岭。他认为巴拿马政府与中国政府建交,是巴拿马政府基于利益考量做出的理性决定,并非是中国大陆有意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他认为两岸关系是台湾对外关系的政治基础,如果蔡英文政府继续坚持不回答问卷,中国与巴拿马建交很可能成为台湾对外关系崩溃的一块多米诺骨牌。
2016年6月,蔡英文出席了巴拿马百年运河扩建开航典礼 (图源:Reuters)
巴拿马的六月十三
多维:巴拿马宣布与中国建交这一事件,可否认为是蔡英文外交政策的一次重大失败?这将对台湾的政局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朱松岭:从政治层面上来讲,巴拿马政府与中国建交,与台湾当局断交,是民进党执政当局在2016年5月20日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而导致的一种效应。
6月11日,台湾立法会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在参加活动时,放言要修改台独党纲。之前,民进党籍台南市长赖清德为首,泛绿阵营的“六都市长”花样表白中国。这充分说明民进党执政以后,他们在两岸关系方面的一些政策,已经引起了民进党内部部分政治势力的一些担心,并且希望执政当局朝正确认识两岸关系的方向去走。
执政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蔡英文当局能否跟一定的邦交国维持对外关系。邦交国的数量减少了,蔡英文当局就会受到立委、反对党等政治势力的压力,需要做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台湾政治制度属于选举竞争,政治势力是多元化的。不仅执政党外的其它政治势力会因此对她有压力,执政党内部的政治势力对她也会有压力。民进党内就有很多人,认为可取蔡英文而代之。在内外的压力之下,这一事件将对蔡英文后续执政有所影响。
多维:巴拿马与中国建交的消息,最早的消息竟是从台湾网路传出,台湾的国安、外交部门对此没有提前反应,这算不算一种工作失误?
朱松岭:按照常识,他们应该是知道的。巴拿马政府与中国建交是早晚的事情,他们恐怕是早就认识到了。其实,巴拿马政府早在八年之前就想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被中国婉拒了。他们应该是早就知道这个事实,但是早点提出可能会引发不可预料的风波。当然,“秘而不发”也可能是一种政治宣传策略,有意造成断交事件有一定的偶发性、突发性。
多维:于台湾而言,不管是国际空间的缩小,还是连续的断交潮,这样的结果都很轻易地用一个理由给出解释——来自大陆的打压。你如何看待这种“归因”?
朱松岭:严格地说,巴拿马与中国建交是基于自己庞大经济利益的考量,是巴拿马政府做出的一个理性决定,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台湾的邦交国早就认清了国际大势,早就认清了在国际交往当中哪一方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其实,包括巴拿马在内很多的台湾邦交国,早就希望与中国建交。只是因为台湾前总统马英九2008年上台之后,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由于中国曾经承诺只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讨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商量。所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之上,寻求台湾以适当身份参与国际活动的空间。在这个时期,中国充分尊重当时台湾当局的一些想法,愿意在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之下,不断寻找当时台湾当局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空间。
所以对许多愿意与中国建交的台湾邦交国,我们采取了让他们耐心等待的态度,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解决相关的问题,而且不对台湾民众和当时的台湾当局造成冲击。但经过蔡英文执政一年来的冷对抗之后,台湾很多的邦交国基本认清了大势,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回到了与中国建交的道路上来。
我想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产生连锁的骨牌效应,会陆续有一些小的国家会认清与中国建交带来的利益。我还是想重复一句话,这个事件与中国无关,根本不是中国打压台湾当局,中国在这个事情上不屑于出手。台湾的这些邦交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都非常小,很多国家美国是不屑于跟他们建交的。
这些小国主动来找中国寻求建交,中国政府按照一贯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但凡与中国交好的国家,中国自然而然采取欢迎的态度。这些国家愿意与中国建交,中国也不能拒人家与千里之外。有朋自远方来。在两岸关系冷对抗的情况下,这些国家提出建交的请求,中国自然会欣然纳之。
多维:我们注意到,这次断交风波之后,又有一些有心的政治人士开始借机炒作台湾的悲情意识。
朱松岭:他们当然会炒作悲情意识,本来没有问题,他们也会炒作。另外,在台独的过程中,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假想敌,这个假想敌来源于政治宣传、政治煽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制造台湾民意凝结,凝聚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然后朝塑造“台湾民族”、“台湾是一个正常国家”的方向走。这是民进党惯用的伎俩,从陈水扁时期开始就是如此,到现在依然这样。他们不会承认自己执政无能,只能嫁祸于中国。
台南市长赖清德是台湾“绿营”明日之星,率先喊出“亲中”口号(图源:中央社)
“亲中”旗能打多久?
多维:而就在巴拿马与台湾断交事件前不久,台湾政坛突然掀起一股“亲中、和中、知中”的风潮,泛绿阵营的“六都市长”纷纷表态,民进党中央亦发声支持。你怎么看这一台湾政治现象?
朱松岭:首先,这是民进党内部部分政治势力的一种政治文字游戏。所谓的“亲中”,还是把中国和台湾放在同一个位阶上,“一边一国”、“一中一台”的基本立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和松动。
第二点,之所以做表述上的调整,是因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八年,与蔡英文5•20上台之后两岸关系一年的冷对抗对比,温差太大。使得台湾的部分政治势力、政治人物开始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两岸实力的差距,充分认识到国际大势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以及台湾当局在当前两岸关系天平上具体的位置。
迫于这样的形势,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一些论述做出一个调整。因为不做这样的调整,根本不可能在党内角逐中获取胜利并进一步迈向执政。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都必须认识到一点,拥有台独党纲的一方需要往中间路线靠拢,才有可能往前走得更远。当然,像时代力量这种并不以执政当选为目的的政党,作为一个监督党,会是例外。但只要是想执政的政党以及这些政党里面的政治人物,都必须向中间路线靠拢,这是大势所趋。
多维:这一事件发生后,赖清德还会继续喊“亲中”的口号吗?
朱松岭:还会接着喊,他是把中国和台湾放在同一个位阶。他这样转换说法,貌似是在向中国示好,实质是想以此蒙混过关,获得中国的理解或者观望,希望在将来与蔡英文党内角逐的过程中,能获得民进党内更多政治势力的支持。因为民进党内还有一些务实派的人物,期望与中国走得更近一些,接触得更多一些,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化解矛盾,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赖清德为争取更多的政治势力是需要这么做,但是其台独的本性恐怕是很难改变的。
撞了南墙,小英回头吗?
多维:巴拿马作为台湾重要的邦交国,宣布与台湾断交。这会让蔡英文当局检讨“拉拢美日以抗中”的外交平衡政策吗?
朱松岭:这个外交策略不好用,蔡英文当局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巴拿马与台湾当局的断交,美国恐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蔡英文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台湾本来就是依靠美国的,到蔡英文时期是又开始依靠日本。它不依靠美日,连存活都存活不下去。依靠美日,就得看人脸色,仰人鼻息。人家给它脸色,它也得受着,即使难受,它也得走依靠美日的路线。
蔡英文拒不回答两岸关系问卷,导致外交战略没回旋余地(多维记者:杜晋轩/摄)
多维:你怎么看待“两岸关系是台湾外交前提”这句话?
朱松岭:台湾当局想要发展与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关系,那就必须对两岸关系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必须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对两岸关系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台湾包括对外关系在内的很多方面就会比较顺畅;对两岸关系性质没有正确的认识,破坏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确实会给台湾带来很多方面的损失,包括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损失。
这不在于大陆对台湾是否打压,而是在于只要大陆明确提出,在认同一个中国原则这样的前提下,愿意跟所有以前认同台湾当局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只要大陆有这个态度的表示,其它国家就会纷纷而至,并不用有意为之,他们基于自己国家利益就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台湾发展得状况不好,也给不了人家更多东西,这些国家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正常反应,不要认为这是大陆在挖台湾的墙角。
多维:2016年6月,蔡英文当选总统之后,外访首站选择巴拿马,并受到巴拿马政府的隆重接待。而一年之后,中国和巴拿马两国选择在6月这一时间点建交,有没有特殊含义?
朱松岭:巴拿马选择这个时间点有它自己的外交考虑,中国政府一直希望在两岸关系里面去更多的维护台湾人民的利益,但是这些邦交国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一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当前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性质没有正确认识的情况之下,中国为了避免引起国际社会上的一些误解,为了向世界传递一个正确信息,也为了维护联合国2758号决议确立的国际法秩序,中国理应与人家建交。建交之后,中国会保护在巴拿马的台湾民众,毕竟他们都是中国人,是中国的公民。中国与巴拿马建交是被动的,巴拿马选择时间是出于自己的考量,而中国只是做了正确的政治决断。
(绍明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