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科院”在90年代后期成立了“擎天计划室”,并设计出“擎天”MK-1载具,验证了冲压发动机的远程、高速巡航性能,先后完成了4次飞行试验。1999年台湾“中科院”30周年院庆时,首次展示了配备“擎天”冲压发动机的概念导弹,引发台湾地区军迷狂热激动。
1999年初,雄三飞弹进行了多次试射,验证超音速自由飞行、轨迹俯冲、模拟攻舰、掠海飞行等性能,但都未达理想预期。这一年大陆海军从俄罗斯引进了现代级驱逐舰,并获得了先进的3M-80“日炙”超音速冲压导弹,严重刺激了台湾军方。于是“中科院”骤然加快了研发步伐,雄三导弹也终于在当年底首次试飞成功,速度超过了2马赫,射程超过150公里。
2004年,雄三飞弹全状态实弹试射取得成功,随后进行了一系列遥测弹试射和作战测评。2008年台湾海军开始实施“追风计划”,雄三飞弹正式投入量产,至2012年共耗资120亿新台币生产了120枚导弹,每枚平均成本一亿,折合人民币2500万元,价格居台制导弹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