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战后71周年 日本向何处去?(轉貼)

来源: 北美的老虎 2016-08-13 11:01: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182 bytes)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电(作者 玄承智 姚锦祥 王裕庆)去年的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发表了战后70周年讲话,从殖民侵略逼迫日本打开国门说起,落到日本要继续维护当前国际秩序上来。其历史叙述源于西方,而又终于西方。就这个角度而言,日本仍欠东方世界和广大的受害者一个交代。如果说这是一份未完成的历史答卷的话,那即将迎来战后71周年的日本会做出何种回应呢?日本又将向何处去?                             
  首先,在去年安保法通过之后,坊间所预测的民意激烈反弹下的安倍“弱势政权”并未出现。与之相反,在上月举行的参议院改选中,执政联盟、大阪维新会和守护日本之魂党等“修宪四党”,已经跨过三分之二的修宪门槛。然而对力主修宪的安倍政权来说,仍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寻找合适的政治机遇窗口,把握改宪的步幅与节奏,以在数十项的修宪清单中顺利触及最敏感的“第九条”不战条款。其二是弥合“修宪派”内部的差异和矛盾。实际上,大阪维新会强调修改第九条为时尚早,更多关注宪法中涉及教育无偿化、地方自主权的内容。执政联盟中的公明党也认为修改第九条并不必要,可以通过增补条文等“加宪”方式来减小修宪的冲击力。因此,修宪本身还面临更多的内部政治博弈。                             
  其次,近期另一个重要动向是安倍第三次再改造内阁的成立,新内阁继续冠以“挑战未来内阁”,并将经济设为最优先议题。本月初,日本政府也迅速颁布了2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为其宽松性政策加码,重点关注缩小薪资差距、基础设施、观光产业及强化农林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事实上,作为安倍经济学的主要执行者,黑田东彦所推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迟迟未能达到2%的通胀目标,其承诺的结构改革和打破“岩盘规制”也收效甚微。但此次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关注到新世纪以来新自由主义改革所引发的日本贫富差距问题,其中更有3.4万亿用于改善日本老大难的人口结构问题。最终的经济效果尚不可知,但日本此举试图在营造“可感政治”,以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和选举基盘,为其进一步的政治改革路线打下基础。                             
  最后,近几日也正值广岛、长崎原爆纪念日,各界人士纷纷参与纪念,呼吁铭记历史、追求和平。但从笔者在日本的观察来看,这一纪念活动更倾向于把日本塑造成为战争受害者的角色。实际上,核爆的历史不能忘却,但日本在殖民时期的行径更不能被忘记。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孰是因孰是果,需要有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根据政治的需要任意摘取历史片段和片面解读。当然,“原爆”纪念日也更突显出美日之间“畸形”的同盟关系。美国历来把日本当做其全球霸权的亚洲之锚,并深入控制日本的军事政策和国内政治走向。而当前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路线,既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修正,也将是对美日关系的再修正。从上世纪30年代石原莞尔“日美必有一战”的预言到战后日美同盟的迅速形成、再到冷战后日美同盟的迅速转型,日美关系中夹杂了太多复杂乃至偏执的情感因素和历史因素。而这也给东亚地区带来了长久的紧张和分裂局面。                             
  因此,战后71周年的日本向何处去,不仅取决于其国内政治的斗争结果,也在于日本如何看待未来日美同盟的性质及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关系如何?是相向而行、还是相安无事、抑或分道扬镳?这可以也是之后关注和研判的重点。                             
  (本文作者是玄承智,早稻田大学日本语教育研究科硕士生;姚锦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裕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所有跟帖: 

修宪的目的,无非是磨刀霍霍,欲砍向别人。最终还得拿这把锋利的日本刀,剖腹自杀而已。这就是日本的宿命。 -仲伯由序- 给 仲伯由序 发送悄悄话 仲伯由序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14/2016 postreply 07:57: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