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制裁台独的经济选项

摘自世界日报

可让台湾民众“有感”,且让蔡政府施政目标更难达成的,当然是经济压力,它可能影响社会视听,立即降低蔡政府施政满意度,让台湾经济雪上加霜,进而影响政治与社会安定。而经济压力也有大小动作之分,小动作如继续缩减赴台旅游人数,对台湾旅馆、巴士、导游、周边小吃和伴手礼产业造成压力,或减少对台农产品采购、在海关更刁难台湾对大陆的水果出口,让支持绿政府的南部农民尝尝后果。

然而,这些动作对绿政府是否有施压效果?台湾南部当年有句话:“肚子扁扁,也要选阿扁”。除非生存已受严重威胁,否则这些民众即使生活稍受冲击,也不会轻易就范。这也是蔡英文政府的态度,经济上的小动作,顶多影响零点几的经济成长率,冲击不太大,能顶得住。况且,在“新南向政策”框架下,台湾可用“免签”争取更多东南亚旅客,来填补陆客减少;也可更投向日本,争取更多对台湾的地震捐款心存感激的日本观光客赴台旅游。

 

那么,什么是经济大动作呢?例如,停止向台湾购买大量面板、电子零组件,转而向韩国采购,这将显著影响台湾经济成长率,至少一到两个百分点,让企业界从“有感”到“很痛”,台商甚至加速向大陆投资来避免损失,进一步减少台湾的投资,让经济成长崩跌更多。

 

另外,当然也可能依“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退场机制”,通知台湾退出,除非台湾要求协商并获共识,否则协议半年后自动失效。这将涉及大陆原来在“早收清单”中已撤除台湾521项对陆方出口货品的关税,当然也影响大陆对台出口的267项免税货品。相对之下,这项措施台湾会“痛感”,而大陆其实“无感”。而陆方向台湾开放的11种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及台湾向陆方开放的九种服务业,也必须撤除开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