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大陸交換生宜蘭民主之旅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0401/829413/papersec_right

作為一名大陸交換生,民主是認識台灣不得不知的一個關鍵詞。但在大陸的話語體系下長大,總會覺得民主這種概念實在太高太遠,個人難與之產生關聯。這趟「宜蘭民主之旅」改變了我的這種成見。

據說「宜蘭民主之旅」是王丹老師「中國沙龍」的必備節目。本學期的行程大概包括鄭南榕紀念館、慈林基金會、陳定南紀念館。參與的學生有清大、交大、中正、台大等大學的台灣學生和大陸交換生。一趟下來,無論台生還是陸生,對台灣的民主化歷程都有了認識和思索。

在 慈林基金會和林義雄先生舉行了一次座談。林先生在論述為何要選擇民主體制時,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任何體制都會有錯誤的決策。但在專制體制下,做決定的是 少數統治者,錯誤的後果卻要普通大眾來承擔,統治階層仍然作威作福。而民主體制的錯誤決策雖然仍要人民承擔,但至少這是人民自己選擇的。是故人民不會推卸 責任,也能更慎重的參與決策。更別說有選擇的權利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幸福。

話至此處,我不由想到中國的家庭─中國式專制家庭。耳聞目睹過不少這樣的情況,家長苦心孤詣設計兒女的人生道路。從上哪所幼稚園開始,到國中可以交哪種朋友,大學選什麼專業,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乃至和哪位 合適的女士結婚等等,無不在規劃之內。家長們普遍自信,認為替下一輩選擇了最佳道路,所以對兒女反抗一概盡力鎮壓。但最終的後果卻往往是反目成仇或者雙方 都有苦說不出。因為人生多變,總會有意外發生,此等時刻誰來負責?兒女不會負責,因為決策不是他們自己做的。父母倒想負責,能負得起嗎?這畢竟是下一輩人的人生。這和民主體制的選擇何其相似。民主的精神難道不能用於這種情況嗎?

我也向林先生提了一個問題:民主有好壞之分嗎?如果沒有,那財團政治、買選票又怎麼解釋。林先生很明確的答覆道,他不相信民主有好壞之分。之所以出現我所言的情況,是因為民主涉及到能力的問題,有的人並不能 珍惜自己選擇的權利,或者因為智慧不夠會做出錯誤的決策,這也是民主的必經之路。只有每個公民都有很好的判斷力,能為自我和社會負責,才能有真正完善的民主。從這點來說,台灣的民主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由此我想,民主不一定就是上街遊行,試著去做爭取,為自己人生負責,活成自己的樣子。不斷提高思辨能力和公民素養,未嘗不是在為民主進程貢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