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有兩千年帝制的國家,秦朝之後中國統一的朝代可以稱為「中華帝國」。中共建立的「新中國」,在經濟與軍事上現代化了,但是在政治制度上,雖然號稱「人民共和國」,實際上還是保留了「帝國」的傳統,以中央集權統治,強調民族主義而忽視人權與法治,鎮壓一切反對力量,以集體的力量對外擴張。中國與俄國這兩個大國在現代化的問題上,都是走「帝國轉型」的路線。
台灣在被日本殖民以及國民政府解除戒嚴法的期間,在經濟與政治上完成了現代化,民主、人權、法治的價值逐漸被普遍接受,同時主體意識逐漸興起,對於一個強大的「中華帝國」的看法,與大陸人被灌輸「百年國恥」(所以國家絕對必須強大)的史觀截然不同。台灣人更關心的是國家能為個人提供什麼服務,而不是國家是否強大到可以耀武揚威,令國民能產生自豪感。
台海兩岸目前的根本差異,是兩種價值觀的差異。「帝國轉型」的集體主義與普世價值的個人主義,在國家問題上的看法不同。台灣對於大陸的價值,一方面是結束喪失領土的「百年國恥」,捍衛帝國的光榮,一方面是突破第一島鏈,為稱霸東亞,甚至挑戰美國而佈局。接受普世價值的台灣,則對於帝國的宏圖大略不感興趣,而關心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