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光明大手印的首传者

来源: 香巴文化 2015-01-27 16:01: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854 bytes)

1?关于奶格玛?

看过波伏瓦《第二性》的人都知道,人类自母系社会之后,女性便一直生活在男性的阴影中,许多追求平等的宗教亦然,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皆对女性有歧视,便是汉传佛教,似也不例外。但在藏传佛教中,女性之地位却十分尊崇,除了有许多女性本尊如绿度母、二十四度母、空行圣地的主母、金刚瑜伽母等外,对修行之女性也很是尊重。汉地佛教诸开宗立派的宗师皆是男性,高僧如云,却罕闻高尼,藏传佛教中却不乏开宗立派的女性,如能断派之玛吉拉准,其“施身法”便是她首传,修其法而得成就者极多。我曾经研究过其施身法教授,确有独到之处,而无处不合佛教教义,其大智慧,令无数须眉汗颜。?

香巴噶举公认的创始人虽是琼波浪觉,但其首传祖师却是奶格玛,在佛教史上大名鼎鼎,也有译为宁古玛者。?

奶格玛跟藏传佛教能断派的祖师玛吉拉准不同的是,后者之“施身法”声明是她首传,前者之“奶格五金法”和光明大手印却得之于金刚持。万千光明源于太阳,藏传佛教几乎所有法脉都源于金刚持,但同源之说并不能掩教派之异,故香巴噶举之主要法门仍以奶格玛命名。

奶格玛和金刚持不同,金刚持是报身佛,常居色究竟天的密严刹土。奶格玛却是历史人物,关于她的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噶举派祖师玛尔巴的上师那诺巴的妹妹,一说她是那诺巴修密法时的明妃。不管哪种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和那诺巴是同时代人,且有相当的关系。那诺巴传法给玛尔巴,再传密勒日巴,至塔波拉杰时,噶举派大盛,史称塔波噶举;而奶格玛则被尊为香巴噶举的第二代祖师,前者传那诺六法,后者传奶格六法,二法相似处虽多,奶格六法却更为精妙。?

据香巴噶举派内部资料称,奶格玛生于公元917年,此时正当中国的宋朝。在香巴噶举的传统中,农历二十五日是个吉祥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金刚亥母的生日。金刚亥母是胜乐金刚的明妃,是所有空行母的主佛。关于空行母,汉地佛教界并不尊崇,但在藏地有种说法:若无空行母相助,你纵然如何苦行,也是很难成就的。关于空行母,分类不一,有俱生、刹生、业生“三生”之说;也有根据其证悟空性与否,简单分为出世间空行母和世间空行母。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五大金刚的明妃,均为出世间空行母,在“三身空行”中属于俱生空行大佛母。佛国与行者之间的联系,就是由空行母完成的。除出世间空行母外,皈依佛教为佛门护法的夜叉、非人等,以及世间修行有成就的女子,也可以称为空行母。据说,每月的农历二十五日,二十四个空行圣地的空行母们都要聚在一处,举行会供。按要求,香巴噶举的弟子们,在这一天都要举行会供仪式,供养金刚亥母和空行母。?

奶格玛就出生于农历一月二十五日,时辰是太阳初升时。她的家乡在古印度的东部,叫崩嘎拉,这是音译。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官员,其名姓,叫削为歌恰,母亲叫华吉洛珠。?

我查过许多资料,对奶格玛的身世有确切记载的很少,因为香巴噶举崇尚苦行和出离,虽有著述,多没出版发行,只在传承弟子中流行。本节中的资料就是从我的上师处得到的。他也从他的上师处得来,一代一代的上师所传,才有了今天这本书。?

奶格玛出生后,很小便对红尘产生了厌离心。这和许多大德传记中的情节相似。宗喀巴将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列为佛法的三个根本。没有出离心者,混世足矣,成就是无望的。

奶格玛在幼年即有超人的定力,清净无染,每每在闻经时,即能入定。一天,家中来了一位相士,父母叫他给奶格玛相面。相士说,这孩子,非寻常之辈,是智慧空行母的化身,不宜成家,应该出家修密法,很快就能成就。因有此一相,父母也不逼她出嫁。?

奶格玛二十三岁那年,即公元940年,也是一月二十五日,奶格玛全家前往印度金刚座。相传,金刚座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地。奶格玛全家行供养时,忽见彩虹满天,金刚持现于空中,对奶格玛说:“你速到娑萨朗尸林去,我给你传密咒金刚身的灌顶。”言讫,奶格玛脸呈红色,身发金光,印堂处生出了第三只眼睛。现在,在我们每日的观修中,奶格玛就是这副模样。

在香巴噶举中,金刚座是圣地中的圣地。它既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地,又是奶格玛祖师见本尊金刚持之地。它位于印度比哈省的佛陀加雅,距当代的迦耶城约十六公里。这是一块平原,土地肥沃,水田密布,帕尔古河傍倚小村,提供灌溉水源。这小村看似很平常,山丘低矮,树林密布,气候怡人。在巴利文中部经中,释迦佛向众比丘谈了他选择此地修道的原因:“比丘们啊!我忽然心生一念如下:‘多可爱的地方啊!不但有怡人的森林!边上有这条银色潺潺的河流,方便易达而令人愉悦,附近也有村庄可以托钵,好人家子弟有志求道,这地方可谓应有尽有。比丘啊!因为那地方的一切都适合修行,于是我就在那里安住了下来。”(引自巴利文中部经第二十六经)?

《西域记》第八卷如是解释金刚座:

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昔贤劫初成,与大地俱起;据三千大千世界中。下极金轮,上侵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证圣道所,亦曰道场。大地震动,独无倾摇。是故如来将证正觉也,历此四隅,地皆倾动。后至此处,安静不倾。自入末劫,正法浸微。沙土弥覆,无复得见。佛涅槃后,诸国君王,传闻佛说金刚座量。遂以两躯观自在菩萨像,南北标界,东面而坐。闻诸耆旧曰:此菩萨像,身没不见,佛法当尽。今南隅菩萨没过胸矣。

奶格玛朝拜的金刚座被一位哲学家喻为“地球之脐”,意思是世界的中心,以此来赞美指引众生降伏无明、离苦得乐的佛教。金刚座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树下安置。佛陀曾在此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公元前三世纪时,阿育王为了纪念佛陀,在菩提树下放置了一块红砂岩厚石板,长二点三米,宽一点四七米,厚九十厘米,这便是金刚座。阿育王信仰外道时,曾焚毁佛陀成道时的菩提树,后生悔意,香乳灌溉残根,竟枯枝抽芽,旋即参天;后又为其信仰外道的王妃所毁,阿育王再浇香乳,残根再生;几百年后,信奉外道的孟加拉王再毁寺焚树,数日后新芽重吐。到公元1870年,老树倒下垂老之躯,重修寺院的亚历山大切其树枝,种于原地,至今已高二十多米,树冠巍峨,浓荫蔽地。金刚座就在此树下,接受信众的朝拜。?

在公元940年的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奶格玛全家也来朝拜。?

2?娑萨朗寒林?

奶格玛不顾父母的惊愕,前往娑萨朗寒林。这地方,是古印度著名的八大尸林之一,本是当地人弃尸之所,辄见尸体,臭气熏天,时有野兽出没。按当时印度流行的说法,尸林是最好的修道之所。这儿可以很形象地观察人生的无常,容易产生出离心。现代社会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电视网络等新玩意将人生的几乎所有空间都占满了,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和兴趣关心灵魂问题。他们不会想到死亡,只有在亲人和友人死亡时,才可能稍觉无常而生发感叹,但叹息易发,定力难生,叹声未落,心已他往。稍有觉悟的心总叫外物污染,如珍宝裹泥,如明珠蒙尘,难发本有之光明。所以,古印度的修道者多远离喧嚣,近趋死相,到尸林去修道。

我也喜欢到尸林去,或葬地、天葬台,和汉地墓区。上次出国访问,我也和那些十字架墓群合了影。每到这些地方,我都听到那些死者告诉我:生命无常,你快快修道吧!别虚度时光!国外墓碑上多有死者照片,大多美貌健壮,系其一生最美之定格,但多美的容颜、多壮的体魄、多大的权势、多豪的财富,终成烟雾,能稍留世间的,只是那些累累白骨;而且这白骨,也不会久远住世,不久之后,便为岁月风化为粉末。?

我是深深地理解印度尸林修道者的。我明白,在那个凡俗看来阴暗的所在,却充溢着真理。这真理,无论内道、外道,均有契入者,这便是无常。诸行无常虽属佛教“法印”之一,但其他教派,如伊斯兰教,如基督教,或全部或部分地首肯认可,其诸多经典也多有阐述。在奶格玛上师成道的那时,在尸林修道的有许多其他教派的教徒,如婆罗门教(后来演化为印度教),如耆那教(他们自称是永恒的宗教),还有一些其他外道,他们也承认无常,但又认为世间有超越无常的永恒,如印度教之梵天。耆那教将几乎所有外现都看成了无常,但唯有自己的宗教是永恒的,结果陷入了自相矛盾。但无论内道外道,其修炼最基本之要素是出离心。观诸行无常是破除执著、产生出离心的首要条件。所以,许多修道者都选择了尸林。

在我依止香巴噶举的十多年中,上师一直教导我要看破虚幻,别执著于红尘。我无法像奶格玛那样前往尸林,但我却在家中营造了一种尸林的氛围,如我爱听哀乐。我的感觉中,哀乐是黑色的,音符的形状是乌鸦。每到哀乐响的时候,我总能感到有许多黑乌鸦在飞舞,它们边扇翅膀边叫:“死亡!死亡!”它们提醒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死亡为参照。当你参照死亡时,会发现好多东西没有意义,财富、名声、权势、美颜都虚幻如梦,并无实质。除常听哀乐外,我的卧室中有个死人头骨,多年来,它一直陪伴着我。我知道它曾经美丽,曾拥有许多金钱,曾向往权势,但拥有祈求向往的一切终究化成了烟雾,消失得无影无踪。聊以暂住的只有这个头颅。它如同司马光的那个警枕那样,时时提醒我无常如影随形般地陪伴着我们。?

一位去过印度的朋友告诉我,奶格玛曾拜谒过的金刚座,曾因是释迦佛的成道地而辉煌一时,现在繁华已逝,萧索冷寂。那曾是印度佛教最高学府的那烂陀寺,也成为黄土一堆。我们更无法找到奶格玛的出生之所,那本该是一文化景点的所在,早湮没无闻了。留在世间的,是佛教独有的那种精神。这精神,依附于经典和教法流传了千年。今天,每次修奶格五金法时,我总能感觉到我的上师奶格玛那颗仍在激昂跳动的心脏。我是深深地读懂了她的。

下面,我们跟随她前往尸林。?

当时的印度,有好多修行人都在尸陀林修炼。奶格玛到了尸林,向虚空顶礼三次,密严刹土便现于空中。如壮士屈臂样,她顷刻便到了密严刹土。金刚持给她灌了五大金刚合修法(即后人所称的“奶格五金法”)的顶,传授了相关法门。奶格玛发愿,要将五大金刚合修法传给所有福德因缘俱足的众生。?

在二十四位空行主母的陪同下,奶格玛回到印度的娑萨朗尸林。在尸林上空,她的身体化现为秘境净土。净土距地面有七多罗树高,庄严如金刚持的密严刹土。至今,这秘境仍在,它同藏地传说中的香巴拉国一样,有缘之人才能看到并到达。第三代上师琼波浪觉就在这秘境见到了奶格玛,并得到了奶格五金法的传承、灌顶、修持秘诀。千余年后,我也有幸成为香巴噶举传承链上的一环。?

在香巴噶举中,祖师奶格玛化现的秘境净土也被称为第二密严刹土。?

3?灵魂的净土?

在我刚刚进入香巴噶举之后,就在每天的禅修中,无数次地向奶格玛上师祈求:请带我去秘境净土吧!我觉得我成功了,我时时能感受到秘境中吹来的风,轻拂我的灵魂,拂去我的热恼,牵来那份安详和宁静。在静的极致里,我看到奶格玛上师微笑着,她告诉我生命的真相,告诉我灵魂的秘密,告诉我如何窥破虚幻、破除执著,如何沿着那菩提大道,去摘取永恒的佛果。?

在我的印象中,奶格玛的秘境净土神奇无比,你有什么样的灵魂,你就能看到什么样的净土,神奇如极乐世界,庄严如本尊坛城,美丽如仙境,灿若云霞,艳若彩虹,空行母鸟儿一样歌舞其间,甘露喷涌,空乐充盈,清凉如雨,沐浴身心,我是深深地被迷醉了。?

这是一块灵魂的净土。?

为了安抚灵魂,我曾丧家犬一样奔波,心如气泡为欲望所牵,浮游不定,时如长行于漫漫黑夜,看不到亮光,找不到依怙,得不到清凉,摆不脱热恼。我曾多方求索,百般呼叫:谁能安抚我的灵魂?谁能指导我证得觉悟?可回答我的只有冷寂。?

后来,像奶格玛遇到金刚持一样,我融入了香巴噶举。很快,我便看到了朝我微笑的奶格玛。她的秘境,就是要安放我灵魂的净土。?

在静的极致中,你祈求吧,用你全部的身心。当你消解了小我,破除了执著,抛弃了欲望,充满了大爱,当你的心灵洋溢着慈悲和智慧,当你的爱波及每一个众生,当你明白那蚊虫也是你的母亲,当你洗涤了灵魂中的尘埃,你就会进入那净土。?

那时,你就会惊喜地叫:“奶格玛,我看到你了,母亲。”?

写到这里,我泪流满面,我不知道会有多少读者,能读懂我的心。?

你明白一个沙漠旅人见到甘霖的心情吗?你理解一个流离多年的孩子见到母亲的惊喜吗?你懂得一个羁绊长夜的孤儿见到红日的激动吗?你知道一个饿极了的孩子见到面包的热泪吗?

那么,别笑我。?

当然,你可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飘然离我远去。但请相信,我流的,是真诚的泪。在这个真诚日渐稀缺的时代,你应该敬畏真诚。?

当我们明白,这个宇宙也会在日后的某个时辰命尽;当我们懂得,那光芒照射的红日也会在某一天里成为黑球;当我们发觉,自己贪爱无比的肉体终究会弃你而去;当我们相信,我们苦苦追求的外现很快会成为虚无;你是否应该问一句:我们的灵魂,该如何安置??

有个故事,很有意义:?

一人有四妻,大妻持家,心劳神疲,丈夫却不爱她,对她的存在浑然不觉;二妻会体贴,丈夫视为知己,每有所欲,必先问询;三妻是丈夫骄傲之源,他动辄挂在口上,向人炫耀;四妻是丈夫至爱,每有欲求,丈夫无不尽心。一日,丈夫命尽,思虑死后孤单,欲求一妻相陪,问四妻,四妻不理,扬长而去;问三妻,三妻答:生活如此美好,你死后,我将再嫁;问二妻,二妻说我只能送你去墓地;最后,大妻说:“夫君,我愿陪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夫见其瘦骨嶙峋,心疼万分,懊悔当初不曾善待过她。?

我们每人均有四妻:第四妻是肉体,主人虽百般呵护,终将离你而去;三妻是财富名位,主人死时,它将再嫁他人;二妻是家人朋友,至多送你到墓地;大妻是灵魂,虽时被人们冷落,却与你形影不离,生死与共。?

你是否冷落了你的大妻??

你是否理解了我对她的善待?你是否明白了我见到奶格玛的惊喜?你是否也向往我的灵魂净土??

那么,请继续听我介绍奶格玛。?

4?究竟之果?

奶格玛的成就很奇特,她不像密勒日巴那样,经历了一番灵魂和肉体的痛苦,也不像那诺巴一样经历了若干次大死和小死,也不曾有过玛尔巴似的艰苦的求法,她是不经勤勇、疾速成就的。而且一旦成就,就证得了究竟佛果。她成就的是最为殊胜的虹光身,传说肉身化为光蕴身,视之有形,触之无质,能长久住世,能随意前往任何世界。莲花生大师就成就了虹光身,此身不经死亡,不生不灭,形似彩虹,藏王曾用手探过莲花生大师的身体,如触虚空。香巴噶举中,有一些大德远离人世,终身闭关,成就了虹光身。重修证使香巴噶举有星星一样多的成就者,轻世间法,又使得它不像其他教派那样有过很大的势力。在历史上,萨迦、噶玛噶举、格鲁等派都有过很大的世俗权力,屡屡政教合一,宁玛、噶当等派也得到过统治者的大力扶持。香巴噶举却不然,它的发展,更多的是纯宗教因素。在它的传承初期,琼波浪觉曾创建了一百零八座寺院,门徒有十万之称,其后,法脉广布,也盛极一时,但终于没像其他教派那样形成大的格局。这与讲究出离,强调苦修,不重理论,少事著述,有很大关系。我的三十多位上师中,虽也有著书立说者,但多为修证经验的记录,没有宗喀巴大师那样以著作传世者。奶格玛也一样,罕见她的文章名世。?

我曾问过一些大德,他们都有深厚的学养,见识也很高妙,可为什么不事著述?他们答:释迦牟尼佛已将该说的都说了,我们照着做就是了。现在最缺的,不是书,而是做的人。我终于明白了香巴噶举历代上师为什么很少有著作问世的原因。他们都是成就者,他们穷一生精力,身体力行,实践着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每每念及,我总是汗颜。香巴噶举以“耳传”为主,从奶格玛上师起,就没有文字,也不提倡皓首穷经,行者将所有精力都用来修证密法。据说,等你成就后,你便明白了所有的经典教义。这一点,我们从密勒日巴那儿得到了印证,他用毕生精力来修行,开悟后,他唱了许多道歌,其内涵,都与佛教经典相合。?

奶格玛传下来的五金法中还有一首道歌,我们叫《奶格吉祥经》,这是我们每日里必诵的功课,它包括了许多佛教教义。我甚至将它看成是香巴噶举的理论经典。关于它,我将在后文详述。

奶格玛上师化身的娑萨朗寒林上空的国土同金刚持的密严刹土一样,是不生不灭的,许多成就者都在这儿参加过会供。据记载,玛尔巴上师也曾向奶格玛求过法,但不知求没求到奶格五金法。我所知道的是,在前七宝上师时,奶格五金法一直是香巴噶举的不共法门,代代只传一人,到第八代时,才允许广传。宗喀巴大师就曾向噶举派僧人学过法,夏勒·洛萨丹迥注解的《宗大师秘传克珠杰》一书中就有相应记载。传世的许多书籍中,多将奶格玛传的法门称“奶格六法”。这称谓并不全面,奶格六法只是奶格五金法中圆满次第的第一部分,所以,本文仍用香巴噶举派惯用的“奶格五金法”。?

5?相应在虔诚的祈祷里?

奶格玛曾对琼波浪觉说,所有对她有信心且虔诚祈祷者,无论他在何时何地,她都会出现在他面前。对此,香巴噶举的弟子们深信不疑。每日的清修中,我们都会念诵一篇长长的祈请文,祈请包括奶格玛上师在内的所有上师。我们相信,所有上师,无论他是否住世,都会应请而来,加持弟子早日成就佛果。我切实地感受到了与上师相应是怎样的一种觉受。这上师,包括自金刚持、奶格玛之后的历代宗师。见到上师之前和之后,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无论宗教修证还是红尘诸事,都有天地悬殊之隔。许多时候,我能明白地理解诸上师的心,这一点,在生活中屡屡得到验证。我确信自己和诸位上师已完全相应,心心相契。?

我得遇香巴噶举教法之前,虽多方求索,终无所得,每每哀叹尚未找到堪为灵魂之依怙。一经灌顶,我便视师如佛,其间有许多宗教体验,后文虽有点滴透露,但大多内容,因戒不宜宣说。我明白,我与香巴噶举有极深的渊源。此后至今,上师本尊在我心中不曾稍离。?

我虽然没像奶格玛那样,一遇上师,顿成虹身,但我觉得确实达到了相应如一。我曾于见到上师的数日之内就契入光明大手印。这是多位成就大德印证过的。我于是明白,跟上师相应,主要在于信心和虔诚。欧洲中世纪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曾说:“宗教是以信仰为前提的。首先是信仰,其次才是理解。”一次,众弟子求密勒日巴:“上师呀,请加持我们。”密勒日巴说:“弟子呀,我需要你们的虔诚。”所以,百分之百虔诚的我,一遇上师,便立马相应,契入大印,心与上师本尊形影不离。有缘者将来可看到我的修证日记,其中有详细记载。?

许多时候,面对香巴噶举教法时,我常有仰之弥高之感,每每感叹其智慧的博大和精深。

也许,有的读者读过我的长篇小说《猎原》,其“后记”中我写到我曾有过的灵魂焦灼。读完它后,你也许会明白我如何珍惜香巴噶举教法带给我的灵魂清凉。我爱香巴噶举和诸上师,是超过生命的。?

一天,陈亦新问我:“爸爸,你既然明白了无常,窥破了虚幻,那为啥还写小说?”在另一天,我也曾问一位大德:“你既然证悟了空性,为啥仍然那样精进地诵咒?”他说:“证悟之前,为自己证悟而诵;证悟之后,为众生而诵。”?

我也曾告诉儿子,我之写作,非为自己,而为利益众生。这世上,有我的作品,比没有好;读我的作品,比不读好。所以,我的写作拒绝时尚,而多写百姓苦难,但更多的时候,我的作品里渗透了从奶格玛那儿传承下来,再由历代上师传递给我的大悲悯和空性智慧。?

一天,我跟香巴噶举的一弟子谈及文学,他说我的《猎原》中有些佛教智慧的东西影响了阅读。我告诉他,我利用一切机会向外界传播我证悟到的东西。我相信,真正能读懂它的读者,其心灵定然会大气许多、明白许多。要是因为我的存在,多了些明白人,多了些善良人,使这世界相对地美好了些,那我就没有白活。?

和其他藏传佛教教派不一样的是,从外相看来,香巴噶举不怎么重视经典,而侧重于密法修持,但香巴噶举历代上师大多精通五部大论。历史上有许多香巴噶举的大德只用几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就成就了奶格五金法。极重实修使香巴噶举诞生了许多大成就者,但同时,也使香巴噶举成为藏传佛教中最缺乏理论文字的教派。香巴噶举留在世上的,多是法门,而许多史料,均为历史淹没。?

香巴噶举教法体系中,除了奶格五金法正修仪轨、摄要总述外,还有上师瑜伽、五金法事业护摩——金刚空行火供、息增怀诛四业火供、五大金刚自授灌顶、会供、开光、导引往生、长寿法、财神法等涵盖了上师、本尊、空行与护法三根本的丰富而又加持速疾巨大的详尽修法仪轨。这些仪轨各具神奇妙用,又能密切配合,组成了一个完整而奇妙的密法实修体系。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