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分数线是按照各地区高考成绩分布的一定比例画的,各有不同,以保证各地区都有相对平均相对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城市教育资源多不一定大城市考生成绩高,北京人可能见多识广但在考试上不可能强过所有地区的人。
大学多集中在大城市,有就业住房人口过剩生活资源紧张等多方面压力。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工作单位必须给异地人员提供宿舍住房,所以只能相对提高本地生源比例缓解这方面压力。传承至今,虽然没有了指令性分配和单位住房,但庞大的毕业人数和事实上的本地就业意愿,仍迫使大学还得维持相对高比例的本地生源。
北大考虑的不是什么“北京漢人,山東漢人,廣東漢人”,可能台湾人什么事都爱往族群上扯,思考大路问题时这种思维习惯该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