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淘金寓言透视反服贸背后的经济理性

来源: flyer 2014-03-23 22:11:1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54 bytes)
专家评析:从一则淘金寓言透视反服贸背后的经济理性           
开放与竞争未必有必然关係,然而,政府力推服贸以加速竞争力的做法却引爆318学潮。(余志伟摄)

反服贸运动发展至今,马政府与力推服贸者用来合理化黑箱与霸凌民主的理由,依旧锁定在经济利益的范畴。其立论基础一是「利大于弊」,二是「开放带来竞争力」,这两大理由其实都不成立。反服贸背后具有高度的经济理性与深刻的人情义理,其间道理透过一则简单的淘金寓言就能清楚说明。

话说有一对父母带着五个子女在一块土地上开垦耕种,原本过着踏实和乐的生活。有一天忽然听闻遥远的黄金国河流裡发现黄金,大哥迫不急待地想要出发去淘金,于是家中集资凑钱让他去实现梦想。一段时间之后,大哥果然满载而归,盖了豪宅过起豪奢生活,但性情已变,变得趾高气昂、不愿分享,只邀请父母亲前去同住。大哥跟父母亲诉说掏金过程的辛苦险恶,父母亲听了很感动,于是决定免除大哥每月须缴交给家庭的费用,将之转嫁给其他子女,希望能起鼓励与效尤作用。

于是二哥对淘金也开始心动,为了争取大家的支持,他许下成功后定然分享的诺言。于是大家就缩衣节食地支持二哥前去淘金,分担二哥原本的工作,盼望着二哥成功归来改善大家的生活。没想到没多久传来二哥客死他乡的消息,淘金不但不成,大家的日子反而更难过。这时,这对父母反而出面安排三哥去淘金的事宜,原来是暗地裡将家裡那块唯一的田地让渡给大哥。在这种情况下,从四弟五妹的处境着想,你会不会力拒这种安排?

眼尖的读者一眼就看出上述寓言的指涉。大哥是成功的台商,父母亲是政府,二哥是过去两岸经贸整合的输家,三哥是现在自认是未来两岸服贸的赢家,四弟五妹则是两岸服贸的潜在受害者与年轻世代(刻下可能正在或者前往包围立法院的路上)。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反服贸符合经济理性:当财富未能公平分配,当风险未能合理分摊,当一切承诺落空,当生存没有退路,当选择的自由被剥除,起身反抗是唯一剩下的理性反应。

其实,这则淘金寓言最大的启示是「一切并非如此不可」,不同可能性之间的关键是政府角色是否合乎理性与情义。为了阐明这个道理,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家庭的淘金过程。同样听闻黄金国发现黄金,另一个家庭的反应不是立即去淘金,而是合力研发更能有效淘金的工具与更能保护安全的装备,准备周全之后才送人去淘金。这个家庭的主事者先是创造内部共识、强化竞争力,然后确实把对外赚得的财富进行公平分配,一部分继续投入工具装备的改良,并且分散后续淘金地点。因此面对同样的外部机会窗口,不同的内部治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相较于第一个家庭陷入恶性循环的陷阱,第二个家庭则踏上正向循环的道路。

淘金寓言与两个家庭不同的发展轨迹,否定了力推服贸者的经济立论基础。

「经济学」的字源来自古希腊,原本意指「家计管理」,经济体系内的不同部门好比家庭成员,服贸有利有弊的道理社会大众都理解,只是执政当局的治理能力太差,使得过去的开放政策,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逆分配效果,税负重担落在一般受薪阶层,房价遭到恶性炒作,经济竞争力每况愈下。在此情境下,马政府还使用「走出去,谁怕谁!」的街头溷溷语言来处理两岸服贸议题,攸关国家资讯安全的事业项目完全不设防,弃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生活服务业于不顾,而且将大众参与谈判审议的权利彻底剥除,这是标准的「官逼民反」。身为四弟五妹们的年轻世代与市民大众,当然要起身反抗,否则没有未来。

淘金寓言也指出,「开放」与「竞争力」非但没有必然关係,不当开放还会导致内部分崩离析进而彻底瓦解。第二个家庭的正向模式凸显经济竞争力来自内部共识、安全至上与技术优势,唯有在这些前提条件确立之后,才有机会收割开放成果。马政府与力推服贸者不断强调其他国家签了多少贸易协定的同时,却选择性地不提这些国家对于前提条件的重视。刻意将中国与服贸包装成一个纯粹的商机,忽略商业活动的政治后果与社会意涵,才是彻底的违背经济理性。

*作者吴启祯 (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台大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林敏聪(台湾守护民主平台会长,台大物理系教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