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全民健保后医生不好赚了 一笔一笔算给你听

(转自商业周刊)医生每个月的收入到底是多少?这是个令人好奇且引人遐想的问题。如果在街上随便找几个人问,或许会听到很多种猜测,大概从30万到80、90万都有。(全文都以台币为单位)

其实主治医师的收入非但大家不晓得,连正在念书的医学生或是已经在医院工作的住院医师可能都不是很有概念。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凭着30年前的印象和电视裡的夸张剧情,胡乱猜测。

前些日子在跟学弟妹聊天的时候,有人突然提到:「某某医师一个月不是领200万吗?」我听了之后差点被嘴裡的汉堡噎住,所以决定来写篇文章稍作说明。

写这篇文章有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打破这个关于医师收入,由来已久却荒谬不堪的神话。

医生收入很高吗?是的,在30年前,这个答桉绝对是肯定的。

大家小时候应该都曾经有到诊所看病的经验,当年对付发烧,最流行的招数叫做「吊大筒」,只要挂上一包点滴,躺两个小时,病彷彿就被治好了一半。吊一次点滴,药费大概就是500元起跳。

最常施打的点滴大概就是生理食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这些点滴的成本每包大约都在20至30元左右,利润非常惊人。更何况30年前的物价和现在比较起来是天差地远,所以经营小诊所只要短短几年就会变成大楼房,甚至有能力包下一整排透天厝。从诊所扩大成医院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医师被视为「金饭碗」,几乎所有的家长、师长都会把医学院视为第一志愿,千方百计要把小孩变成医生。

这样的高收入神话流传了几十年,也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但是,在30年后的今天,医生的收入究竟是多少呢?

其实不用费心猜测,因为在全民健保实施之后,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有一个公定价格,我们只要稍微用计算机算一算就行了,八九不离十。

《全民健康保险医疗服务给付项目及支付标准》是公开的资料,任何人都能轻易从网站上下载,裡头钜细靡遗地条列出所有的检验、处置、手术等费用。

在目前的医疗体系裡,住院医师的薪水是固定的,而主治医师的薪水就完全依照医疗服务量来计算,用直白一点的语言来讲就是「看业绩」。绝大多数在私人医院服务的医师完全没有底薪,有绩效才有薪水。换言之,主治医师领到的薪水有可能比住院医师还要低。这对医院老闆而言是最棒的制度,有做才给薪水,绝对稳赚不赔。

让我们来做个实际的计算,就能揭开这个让人无比好奇的答桉。

以内科医师为例,他的绩效主要来自门诊、住院和做检查。

门诊收入

依据支付标准,每一人次的一般门诊诊察费为228点 (1点约等于0.9元)。医院当然不会把这笔钱全部付给医生,其中只有三成属于看诊医生的绩效,换算起来差不多是60元左右。从问诊、检查、解释、治疗、开单、做纪录,每一位患者需要15到20分钟,所以在正常状况之下一位医师每个小时大概只能处理4位病患,时薪约是240元。

假设内科医师每个礼拜有6个半天在看门诊,每次3个小时,那一个月下来门诊绩效的收入约是17,000元。

住院收入

收治住院是另一个收入来源。健保所支付的一般病床住院诊察费,每天约是300元左右,其中约120元属于医师的绩效。

照顾住院病患是医师生活中最为繁重的工作,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如果要维持适当的照护品质,一位医师大概只有办法照顾10个左右的住院病人,以一个月300人日计算,住院绩效的收入约是36,000。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收更多住院病人就会有更多的收入了呀。听起来有道理,不过就实际的执行面上会有困难,因为照顾住院病患的工作颇为繁琐,诸如查房、解释病情、开立医嘱、安排检查、书写病历等,假设每位病患20分钟,收治20位病人时,每天就需要近7个小时的时间来处理,显然不可能达成。

施作检查的收入

不同的科别的医师必须负责不同的检查,像是心脏超音波、腹部超音波、胃镜、大肠镜、脑波判读等都需要学有专精的人才有办法执行。

我们相当熟悉的大肠镜检查就是由内科医师负责,因为每个人的大肠都是九弯十八拐,而且长得不太一样,所以要从肛门一路看到盲肠其实相当不容易,顺利一点的可能需要20分钟,困难一点的恐怕连两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完成。再加上接送病人、缮打报告、器械消毒等程序,一个小时大概只能做一台大肠镜。

给付标准规定,大肠镜检查支付的点数为2250点,其中约三成属于医师的绩效,也就是约600元。

一个月下来,若施作40个大肠镜,医师会有24,000元的绩效。

把上头几个数字相加,再加上其他较零碎的细项,大概就是主治医师在「合理工时」及「合理工作量」之下所获得的薪水。患者数量较多的医师,会增加一些,不过增加的程度有限,毕竟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就算不眠不休,也很难让收入有两、三倍的成长。而多出来的部分通常就是用他的家庭、健康和生活品质换来的。

看到这儿,有人会问医师不是还有值班费吗?

有的,在下班之后,病房就需要有医师留下来值班,负责夜间的16个小时。近年来大多数的医院都不断删减值班费,某些医院的值班费只有2,000元,换算成时薪是125元。

虽然医院老闆总是会告诉大家:「不要计较值班费,值班是天职,更是牺牲奉献,绝非金钱可以衡量的。」

但是,有个被老闆刻意忽略的残酷事实,「健康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若一个月有七天不能睡觉,隔天还得继续工作,那对生理和精神上的伤害是非常巨大,且无法弥补。

从刚刚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瞭解,在医院裡服务的受僱医师大多是零底薪,零退休金,一切看绩效,还得常常值班,承担较大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会在医院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选择自行开业,不必再受老闆的摆布。

这是个必然的趋势,未来的五到十年,受雇医师的收入还会迅速下降,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盘算着自行开业。那自行开业的收入又是如何呢?

到目前为止,台湾光是西医诊所就有11,000家,数量之多甚至超过全台湾便利商店的总数,若再加上3,500家中医诊所,早就是一片「红海」,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开了诊所便得支付房租、水电和员工薪水等固定开销,面对如此险峻的环境,关门倒闭的诊所所在多有,至于用旁门左道的手段铤而走险的桉件早就不是稀奇的新闻了。

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往后台湾医疗应该很类似公医制度,医生们会领类似公务员的薪水,而工作时间也会渐渐趋于合理化,不再是每周动辄超过100个小时。

医师的高薪神话早就该被打破了,毕竟对于一个职业赋予过多畸形的想像绝非好事。

(作者刘育志:1978年生,是外科医师也是网路宅。对于人性、心理、行为与历史有许多的好奇。于《皇冠杂志》与《苹果日报》撰写专栏,并与白映俞医师一同经营《好奇频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