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能否弥合大陆传统文化断层 zt

来源: JustAsked 2012-10-17 10:49: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65 bytes)

老猫漫步

 

2012年9月29日,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前夕,南怀瑾辞世,享年94岁。

因为读了先生许多著作,心中早已将这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当做自己恶补国学的良师,因此,听闻这个消息,不免伤怀,唏嘘不已。

初识先生,是因为《易经》。

自小便对《易经》感兴趣,但是苦于当时找不到一本像样的辅导读物,只能常常对着易经爻卦发呆,难以参透其中道理。几年前,曾仕强在央视《百家讲坛》 讲授《易 经的奥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场很好的《易经》入门讲座,令我恍然大悟,大陆经历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经历了至少二十年的浩劫,国学大师或 迫害致死或委曲求全,《易经》作为封建余毒属于“四旧”当破除的范畴,思想才刚刚解放十几二十年,怎能指望大陆的学者写一本像样的《易经》讲解读物,笑容 可掬略带狡黠的曾仕强教授,提醒我,中国传统文化如同故宫文物一般,有许多精华被带到了台湾,因为没有经历反右文革,必能得到很好的传承,要想补习中华传 统文化,何不将目光投向台湾的学者。

于是,南怀瑾开始慢慢走进我的精神家园。

《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解说参同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学习困扰了我半辈子的《易经》,再没有少年时欲求之而不得的焦躁,内心一遍遍地跳荡平和,跳荡是因为易经的博大精深,平和是因为先生的循循善诱。

于是,案头多了先生的许多书:道家除了易经相关书籍,还有《老子他说》;关于儒家,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关于佛家,有《禅海蠡测》、《定慧初修》;当然还有杂家,如《历史的经验》,涉及《长短经》、《素书》、《太公兵法》等旁门奇书。

我从来不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救中国,但我坚信,缺失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即便再强大也只不过是无根之木,无基之塔,终将摇摇欲坠,随时有轰然倒塌的危险。

基 于此,我认为象南怀瑾这样的国学大师,对大陆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补习传承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补习传承甚至发扬光大,绝不仅仅是在校园里推 广《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或者在世界各地多建几所孔子学院这么简单,中华传统文化远比几个新儒学主义者的表面文章厚重得多,请别怪我妄自菲 薄,我甚至认为大陆的国学研究者应该集体走出校门书房,以一种谦卑的心态,向台湾以及散落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国学大师们重新补习我们的国学,因为大陆的国学 大师早已经集体噤声并且逐一离我们而去,而我们的中青年均属在反右文革这样的背景成长起来的,不要指望在这样历史大背景下能够产生出新国学大师来,放低身 段虚心学习是我们最理智的选择。

积淀,思考,是先生除了传统文化本身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先生访过道,习过武,从过军,经过商,之后,经过人 生和文化的双重积淀,著书讲学,把他对人生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参悟留给后人,大陆有不少以“国学大师”自居者对先生不以为然,我想先生一定不在乎“大师” 这样的虚名,因为在南怀瑾的著作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作风贯穿始终,绝不像某些卖弄并且消费文化的所谓大师那样故弄虚玄,随着越来越多的 人习读南怀瑾喜欢南怀瑾,国学大师这样的光环终将自然而然地落在先生的头上。

我不知道,仅仅一个南怀瑾能否弥合大陆传统文化断层,但仅仅就我来说,南怀瑾是第一个将中华传统文化如此全面而又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面前的老师。

感谢先生!愿先生一路走好……

 

所有跟帖: 

瞧这种自己爽的题目起的。难不成没有他,大陆就没有中国文化了?可笑。 -minor- 给 minor 发送悄悄话 minor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8/2012 postreply 05:16:27

这种臭脚你也捧? -Freewilly- 给 Freewilly 发送悄悄话 (101 bytes) () 10/22/2012 postreply 08:35: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