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起至今,台美雙邊TIFA會談關門快五年,朝野政黨清楚,打開TIFA會談的那把鑰匙就是美牛。
南韓從2003年擘畫FTA藍圖,九年的時間,經濟成長帶動國力突飛猛進,且即將達成「20、50」俱樂部。當台灣仍以「亞洲四小龍」自許,南韓已不再提「亞洲四小龍」,也早就不把台灣當對手,他們要挑戰的是日本。
南韓以開放政策,逼自己成長,政府、企業到人民,展現向上提升的國力。
在野黨批評,TIFA是虛的架構,形容馬政府「用國人健康換取一個空架構」。國民黨自家立委也說「用西裝褲換內褲」。政治人物用民粹手段,一時討好選民,付出的卻可能是一次「繁榮世代」的機會。
台美自1994年,雙方透過TIFA平台,完成無數次台美貿易議題談談判。台美幾乎不可能簽署FTA的國際政治現實下,TIFA是台美雙邊會談最有實質的正式架構。TIFA並非如在野黨說的是「虛」的。
韓國前大統領盧武鉉說,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光努力是不夠的;不挑戰就無法成為發達國家。
其實,朝野心知肚明,美牛問題獲得解決,不僅有助加速台灣對外貿易自由化,也讓世界各國有更多機會與台灣進行貿易。
悲的是,朝野爭先恐後以井底之蛙的「視野」看待我們已經浪擲五年「轉大人」的黃金時機。這次,立法院朝野政黨,該就事論事的討論美牛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