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闲文,见古钧台篇。钩起我心底里遥远的回忆。吾少时因家父喜读书,家藏有不少书,而得以翻看其中一些,尽管幼儿园学字不多,认偏读旁亦可充出大盖。其中的中国古县志令少年的我爱不释手,寝食难安。倨料,不久文革,破四旧运动风刮全国,红卫兵小将们把父亲的珍藏悉数卷抄,或焚或缴,荡然无存。其后便生活在史盲之中,只在毛主席诗歌里看到郭沫若的注释,方才懵胧一点一片破碎的中华历史。1976年毛主席进纪念堂后,文禁稍开,但史书依然寥若晨星。改革开放令现代科技涌入中国,人民富裕起来,90后开印百家,出书粗制滥造,缪误鱼龙,dan对脚下的老娘土珍贵起来了。而对历史,却因战争,文革之故,资料不足,文坛里常见数典忘祖,怡笑大方的专家之作,既是文革的成果之一。愿文革永不再来!
古钧台,古称夏台,位于河南禹县城南。是中国历史封建的开始之处,大禹之子启在古钧台上继承天子之位,号令天下。开创夏王朝。启建都于此,乃中国第一古都。后称阳翟的便是。
夏朝最后王夏桀曾囚商汤于此。故亦是中国最古老的监狱所在地。
台西有三峰山,传乃玉皇大帝书案上的笔架,因玉皇喝了王母娘娘的万年佳酿,醉倒御体,压塌御书案,文房四宝落下禹州,御笔架化为三封山,御墨压在笔架下化为煤海,御笔倒插于神垕及鸠山,化为两株白果树一公一母,吴道子拣白果树枝为笔地上练画而成画圣。砚台掉在鲁山,后人称尧山。纸化蓝天,吾人日日享。夏朝有史书记载其历,曰夏书。是中国第一部史书。周朝柱下吏老子读过,孔子听老子讲过。秦始皇时已不存。已知夏朝文字存于会稽大禹陵上大禹碑,惜文革初期被红卫兵敲碎。禹县北之具茨山的古石刻,有可能是大禹父子俩治水之记录。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