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新闻】尽管民进党内多次就两岸政策进行争辩,但最终也都是空泛无物。而民进党这种空洞的辩论,无疑也显露出该党尚未意识到,两岸政策议题是他们在台湾政坛上唯一可以展现亮点的王牌,倘若民进党还不重视两岸问题,该党迟早会窒息在两岸政策上。
4月29日,民进党在高雄举行的首场辩论会上,苏贞昌坚持一贯观点,再度抛出要“面对中国(大陆)”,点燃了激辩两岸政策议题的导火索。在5月6日的第二场辩论中,苏贞昌就大陆政策指出,未来“台湾共识”目标不变,但方法及态度可以改变。而相较于态度稍显灵活的苏贞昌,许信良和前立委蔡同荣则不约而同将矛头直指苏贞昌的两岸政策。
蔡同荣称,要建立国家认同及加强“台湾意识”,但与大陆交流不能附加任何条件,不能丧失台湾主权。许信良则说,苏贞昌没对两岸关系提出有价值的主 张,他表示,苏提不出主张,可能是因为不了解两岸问题,也没有能力处理,或许是怕在党内引起争论,因此就没担当。此外,许指出,两岸关系是民进党重返执政 的“最后一哩路”,但却是“一哩宽的大河”,并非轻松好走,“渡河应准备过河工具,不管造桥、渡船或搭竹筏都好,就是不要冲、冲、冲,冲到大河中。”
民进党所谓的“大河障碍”,说穿了就是“台独理念”。尽管大陆政策是民进党重返执政的关键,然而,在4月29日和5月6日的两度辩论中,“五大金 刚”都说不出清楚的两岸关系政见,即便争论,他们对两岸政策议题也都是毫无实质意义的空谈。而民进党这种空洞无物的辩论无疑也显露出:该党至今都还认为, 大陆政策对于其党主席选举和总统选举的影响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很大程度上对两岸关系还抱有听之任之的态度,认为台湾内部的经济民生问题更为关键。
在2012年台湾总统大选中民进党尽管落败,但在2,300万台湾民众中民进党也稳获四成以上的选票。从选票结果看,很多人对民进党竞选下任总统 仍抱有很大希望;此外,党内大多声音还不承认两岸问题是其败选的主因,他们认为更多的是台湾经济与民生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最终败选。
就两岸政策而言,尽管民进党也为此做过诸多口头上的改变。如在蔡英文竞选台湾总统之际,为争取选票她对两岸政策也进行过诸多阐释和两岸互动交流的 承诺。然而在两岸政策上,民进党终究是万变不离其宗,虽然打着“与大陆交流互动”的旗号,但“隐性台独”的意愿实则更为强烈。而这种更为强烈的“台独”意 识,有评论者称之为“台湾主体意识”。就“台湾主体意识”而言,有学者称,它对台湾的政治认同较“台湾意识”更进一步,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 识”,在绿营的认知中更具强烈的“台独意识”。
在此次民进党主席选举中,尽管五大候选人针对两岸政策唇枪舌战,但他们都不愿证实改革和转型“台独”政策是党内的自救之道。显而易见,放弃“台 独”自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陆政策。但是“台独”理念的改变对竞选党主席可能有冲突,而这五位候选人的最终目标是当选党主席,担心倘若一旦放弃“台独”, 无论哪一派系都难逃丧失票数的厄运。同时,民进党也相信,两岸关系相持不下,他们仍可以在台湾政坛上威震边壁江山甚至整个江山,为此,该党认为,固守“台 独”立场才不失其立场和原则。
事实上,在民进党主席选举的矛盾冲突中,两岸议题是否被提出不是问题的关键点,关键在于,民进党现在还看不到自身的危险境地。尽管目前该党是台湾唯一可以与国民党相抗衡的政党,但在政治方面,民进党没有执政权,在陈水扁贪腐案上,该党也有所 失分,若想在经济民生等问题上有所掌控更是徒劳。因此,民进党在其政坛上唯一可拼的就是两岸问题。倘若两岸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说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不肯 改变,国、民两党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民进党肯定会被边缘化,在两岸议题上也将失去发言权,那么该党所有的王牌都没有了,由此民进党终无可避免地窒息在 两岸政策上。
民进党终将窒息在两岸政策上
所有跟帖:
•
没了台独政策,民进党对美国就没有任何意义,民进党将没有机会执政。
-中国永远第一-
♀
(83 bytes)
()
05/15/2012 postreply
12:54:53